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水土保持的作用论文题目

  • 回答数

    7

  • 浏览数

    216

Liutin_2000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水土保持的作用论文题目

7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乐忧行

已采纳
土壤的肥力下降,植被退化;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含沙量增多,泥沙淤积,抬高河床易发生旱涝灾害;水土流失地区生态环境恶化。

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水土保持的作用论文题目

131 评论(8)

szuhzw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一种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耕地面积的减少将给子孙带来极大隐患。据统计,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40多年来全国因沟壑侵蚀、表土冲刷、水冲沙压等原因损失耕地达260多万公顷,平均每年损失6万公顷,水土流失严重的坡耕地有3330多万公顷,每年流失土壤约50亿吨以上,带走氮、磷、钾约4000多万吨,相当于我国二十世纪80年代初化肥的全年产量;土壤肥力下降已成为发展粮食生产的严重障碍,在南方土层较薄的地方,严重的水土流失,可使疏松表土流失殆尽,最后基岩裸露成为光板地。在热带、亚热带地区见到的"红色沙漠"、"白沙岗" 、"光石山"都是水土流失导致的恶果。 据80年代初测定,福建长汀河田和安溪官桥的侵蚀坡面,平均每年流失1厘米厚的土层,在流失严重的地方,不但表土流失殆尽,而且红砂层变薄,白砂土层出露,出现碎屑层,土壤既旱又瘦,坡面的小老头松只有1米多高。另外,因长期沟蚀,把坡耕地切割成支离破碎的沟壑,坡地资源在破坏,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土壤肥力普遍衰退,坡耕地土壤严重沙化,土壤含沙量高达60%~70%。
86 评论(14)

xifeng

(1)危害: 对中游:水库淤积,调蓄径流能力降低(或综合效益降低)对下游:河道泥沙淤积,形成“悬河”;旱涝灾害加剧,河流两岸易发生盐碱化。 另外,会使黄土高原地区土层变薄,土壤贫瘠,水资源减少等。(2)原因:自然:地理位置:位于多个过渡性地带。(如平原向山地,湿润向干旱,森林向草 原,沿海向内陆,农耕向放牧)土壤: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遇水易分散,极易受流水侵蚀。降水:夏季多暴雨且集中。地形:坡度大加剧水的流速和侵蚀其他:此区地震灾害频发,滑坡,泥石流,塌陷等时有发生加剧水土流失。人为: 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开矿(露天煤矿挖原生地面,破坏植被) 其中人为原因是主要原因。
84 评论(10)

21128088

冲毁土地,破坏耕田尤其在丘陵地带,耕地主要分布在沟沿线以上的梁峁塬上,由于暴雨径流冲刷,沟壑面积越来越大,坡面和耕地越来越小。 土壤剥蚀,肥力减退按照一个大概的比例,在流失的地表土中,每吨差不多含氮5公斤、磷5公斤、钾20公斤。水土流失不仅减少了土壤中的氮、磷、钾主要养分,也减少了土壤中硼、锌、铜、锰、铁等微量元素含量。据测定,流失的坡耕地比不流失的梯田,微量元素要减少1/3~1/2,严重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生态失调,旱涝灾害频繁 水土流失破坏了土地、植被等生态系统要素,导致生态失调,进而导致旱涝灾害频繁发生。 淤积水库,堵塞河道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下泄,淤积水库、河道和渠道,影响水利发展和水利工程效益发挥。
168 评论(15)

corf

水土流失的危害是什么
133 评论(11)

9898980

水土流失产生的危害:(3分) 水土流失破坏土地资源下低土壤肥力 淤积水库、阻塞河流、破坏交通、水旱等自然灾害加剧对水利和航运极为不利 生态严重恶化加剧区域贫困 森林之所以能够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之作用是因为:(5分) (1) 林冠对降水的截留作用,减弱雨水对地表土层的直接冲击力 (2) 林木枯枝落叶层在森林水文中的作用。防止雨滴击溅土壤,维持其结构性和抗蚀力;拦蓄和渗透降水,减少地表径流;分散和滞留地表径流,起到调节河川径流和削弱洪峰的作用;过滤地表径流,避免土沙流入河川和水库, (3) 森林使土壤渗透性增强 (4) 水土保持林根系固土作用
303 评论(15)

xtt1221

冲毁土地,破坏耕田尤其在丘陵地带,耕地主要分布在沟沿线以上的梁峁塬上,由于暴雨径流冲刷,沟壑面积越来越大,坡面和耕地越来越小。 土壤剥蚀,肥力减退按照一个大概的比例,在流失的地表土中,每吨差不多含氮5公斤、磷5公斤、钾20公斤。水土流失不仅减少了土壤中的氮、磷、钾主要养分,也减少了土壤中硼、锌、铜、锰、铁等微量元素含量。据测定,流失的坡耕地比不流失的梯田,微量元素要减少1/3~1/2,严重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生态失调,旱涝灾害频繁水土流失破坏了土地、植被等生态系统要素,导致生态失调,进而导致旱涝灾害频繁发生。 淤积水库,堵塞河道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下泄,淤积水库、河道和渠道,影响水利发展和水利工程效益发挥。回破坏土地资源,蚕食农田,威胁人类生存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环境的基本要素,是农业生产的最基本资源。年复一年的水土流失,使有限的土地资源遭受严重的破坏,地形破碎,土层变薄,地表物质“沙化”和“石化”,特别是土石山区,由于土层流失殆尽、基岩裸露,有的群众已无生存之地。据初步估计,由于水土流失,中国每年损失耕地7万公顷,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00亿元左右。更严重的是,水土流失造成的耕地损失已直接威胁到水土流失区群众的生存,其价值是不能单用货币计算的。削减地力,加剧干旱发展由于水土流失,使坡耕地成为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致使土壤日益瘠薄,土壤理化性状恶化,土壤透水性、持水力下降,加剧了干旱的发展,使农业生产低而不稳。据观测,黄土高原每年平均流失16亿吨泥沙中含氮、磷、钾总量约4000万吨,东北地区因水土流失损失的氮、磷、钾总量约317万吨。资料表明:全国多年平均受旱面积约2000万公顷,成灾面积约700万公顷,成灾率达35%,而且大部分在水土流失严重区,这更加剧了粮食和能源等基本生活资料的紧缺。泥沙淤积河床,加剧洪涝灾害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下泄,淤积下游河道,降低行洪能力,一旦上游来洪量增大,常引起洪涝灾害。1949年以来,黄河下游河床平均每年抬高8厘米—10厘米,有的河段已高出两岸地面4米—10米,成为地上悬河,严重威胁着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成为国家的“心腹大患”。近几十年来,全国各地河流都有类似黄河的情况,随着水土流失的日益加剧,各地大、中、小河流的河床淤高和洪涝灾害也日益严重。由于水土流失造成的洪涝灾害,全国各地几乎每年都不同程度第发生,所造成的损失令人触目惊心。泥沙淤积水库、湖泊,降低其综合利用功能水土流失不仅使洪涝灾害频繁,而且产生的泥沙与流失的氮、磷及化学农药等有机污染物,引起水库、湖泊等水体的富营养化,严重威胁到水利设施及其效益的发挥。据初步估计,全国各地由于水土流失而损失的水库、山塘库容累积达200亿立方米以上,相当于淤废库容1亿立方米的大型水库200多座,按计算费用每立方米库容5元计算,直接经济损失约100亿元;而由于水量减少造成的灌溉面积、发电量的损失以及库周生态环境恶化,损失更是难以估计。影响航运,破坏交通安全由于水土流失造成河口、港口的淤积,致使航运里程和泊船吨位急剧降低,而且每年汛期由于水土流失形成的山体塌方、泥石流等造成的交通中断,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据统计,1949年全国内河航运里程为77万公里,到1985年减少为10
347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