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77

Azem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论文选题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晓晓Cindy

已采纳
中国传统音乐与现代作曲法的结合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64 更新时间:2009-5-15 2:59:13摘要:回顾我国专业音乐创作的发展,虽然一直受到现代作曲技法的影响,但中国作曲家一直都是努力遵循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内涵与现代作曲技术相结合的原则,尤其对于中国传统民族民间旋律音调素材的汲取,一直都是作为表现民族风格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随着现代现代音乐在我国的影响逐步深入,中国一些青年作曲家的创作观念也随之发生一些改变,他们开始寻求将既能凸显个性,又能更深刻体现本民族的精神气质神韵的创作素材结合现代作曲技法作为自己的创作理念。关键词:传统音乐;现代作曲;技法;结合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China's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music, although the technique has been the impact of the modern composer, but China has always been the composer's efforts to follow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folk music and modern composition of the connot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combining technology, especiall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folk tone melody learn the material, has bee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nation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ns However, with modern contemporary music in the gradual deepening of China's influence, young Chinese composers have also created the concept of a number of changes occurred, they began to seek to not only highlight the personality, but also more profound manifestation of the spirit of the national temperament of the creative spirit materials combined with modern composition techniques as their own creative Key words: traditional music; modern composer; techniques; combination在实际创作过程中,一些作曲家一方面在借鉴现代现代作曲技法如序列音乐、微分音技术等方面,另一方面对传统音乐认识的观念产生变化,这些观念主要体现在由过去认为的以五声音阶为基础构成的旋律才是具有民族风格的狭隘看法转变为从古老的民族音乐,包括少数民族音乐中去探索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原始形态,也向更多古老而又悠久的琴曲,民间乐曲、民歌等素材去挖掘更深层次更内在地揭示中国人的气质神韵以及民族精神的创作内涵。谭盾的这部早期作品《风雅颂》正是这种创作观念的范例。一、我国传统音乐的音调素材与现代作曲技法的具体结合(一)、中国传统民歌旋律与现代作曲技法的结合在中国传统音乐当中,旋律一直是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是由于我国的独特的音乐文化背景和审美情趣所决定的,因此重视对民族民间音乐旋律的汲取和运用,在任何时期的中国音乐作品中都是普遍存在的。《风雅颂》这部作品也不例外,但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继承和发展具有新的意义和独特的个性特征的。原始民歌素材与现代作曲技法的融合对取材和表现内容传统性的继承这部作品的第一乐章《风》与诗经中的《国风》标题立意是相同的,主要是表现古代民间百姓淳朴生活的内容。作者为了表现质朴民风的内涵,从引子主题素材的选用到整个乐章的音乐风格都无不体现原始自然的民族风格。《风》的引子主题素材是作者去广西瑶族地区采风从一位90多岁老人所吟唱的曲名为《开天辟地》的古老民歌中所得。为何会选用这首民歌作为创作素材呢?一是因为这首歌的歌名含义与乐曲所要表现的远古风格意境贴切,二是因为由于经济文化的发展等各种缘故,汉族地区的民歌在传唱中逐步被人加工整理,与最初民歌的原始状态相去甚远,而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经济交通的不便,还是保持了较为原始的音乐形态,这恰好符合作曲家寻求原始复古的音乐风格,也使得作品的立意也与诗经所表现的内容一致,因此采用这首民歌素材是恰当的。这首民歌素材除了在第一乐章的引子和尾声段表现的比较明显,在乐曲的其他地方(除了第二乐章之外)也是有所表现的,作者努力将这种古老民族音调融入到乐曲要表现的音乐风格。(二)、中国传统民歌素材中的特性音程与旋律发展手法的结合这首作品对民间素材的运用不是直接将民歌旋律引入到作品中,而是抓住其最能表现民族风格的某些音乐元素(如某些特性音调)加以提炼,再运用现代作曲技术(如主题动机发展等)将乐思充分的展开,这样处理既现代又不失传统之韵味。作品的一开始的引子旋律就是引用这首《开天辟地》民歌的素材,这首民歌中最能体现其音调风格的就是两个相距减五度的音程关系的音,虽然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五声音阶中只有大二、纯四、纯五度、大三度音程关系才是具有五声性民族性风格,那是因为我们对民族民间音乐的采集、整理和研究的不够多不够广泛,随着民族音乐学的深入研究,很多实践证明,在少数民族民歌中就存在增四、减五度音程。例如贵州荔坡布依族大歌《好久没唱歌》中存在着增四度音程(D一#G)叠置和弦。这部作品的一开始作者用中提琴独奏这段没有小节线自由的旋律,听上去似乎像是一位老者在娓娓道来。这段旋律的节奏是自由的,没有小节。作者抓住了这首原始民歌的核心音调就是民歌开头的两个音(A--bE),为更符合乐器的音域特点就用(B一F)两个音同样是减五度音程,用这个减五度构成主题动机再运用各种旋律发展手法将乐思在乐曲的第一和第三乐章展开引子主题动机(例1)音高移位(例2)可以看出,作者是如何将有民歌中的减五度音程结合专业作曲技法运用到作品当中,使得作品的的横向旋律都具有民族特点。民歌音调中的腔化语言特征与器乐化演奏技法的融合这首民歌素材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语调的腔化风格特征,也有人把这种特点称为音腔。沈恰的《音腔论》的解释是:“音的过程有意运用的的与之特殊的音乐表现意图联系的音成分(音高、力度、音色)的某些变化。”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每一个音在其流动的过程中发生音的强弱、音色的浓淡,高低等各种细腻变化,例如二胡等民族乐器的吟、揉、滑、颤等演奏技巧所形成的游移性的乐音。在一些看似简单的只有几个音构成的原始民歌往往都是带有腔化语言特征的,表现了一种原始美和古朴美。作者选用这首民歌作为音乐素材也是有这方面的因素。而如何将这种带有吟诵性的腔化语言用西洋乐器很好的表现出来呢?作者为接近原始民歌的游移性音高而在中提琴独奏部分长音停留的地方作1/4音内的不规则波动其实就是采取了当代音乐中的微分音技术。这种方法虽然看似是现代一现代技术,其实这在我国的民歌演唱和民族乐器的演奏中普遍存在,所以并不觉得新技法或有很强的新鲜感,乐曲在第一乐章引子部分和尾声以及其他乐章都有运用,效果很好。(三)、中国传统古曲音调特点与现代作曲技法的具体结合1现代作曲技法对中国传统古曲音调的发展继承中国传统音乐中古琴音乐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凝结几千年的音乐精华,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和与现代截然不同音乐表现方式。因此作者也意识到古琴音乐的魅力,第一乐章除了汲取了古老民歌的音调素材,作为第一乐章的引子部分以外,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的素材是来源于中国的传统古琴曲《幽兰》的音调,请看古琴曲调与主题动机的结合:例4《风》的主题片断《幽兰》尾声旋律片断《风》的主题后半句第二乐章《雅》主要是为表现中国古典文化的美和对我们中华民族高尚品格和精神的赞颂,因此将古琴曲《梅花三弄》和《幽兰》曲调都作为这个乐章的音调素材。《梅花三弄》主题曲调作者从两首古曲中汲取音调有的只是选取某几个有特性的音或者节选最具代表性的片段,然后作者就运用现代作曲技法将古老的琴曲音调重新安排,运用这些素材既符合乐曲所要表现的内容和韵味,又觉得音调是有认同感。2现代作曲技法将古琴曲调与十二音技法具体结合A段主题是将古曲音调用十二音序列手法表现出来,既要有新鲜感还要有五声性风格,又不能太生硬无可听性,因此在音的排列上可以看出作者的创作安排:例8《雅》的十二音序列原形一个具有五声风格的有调性序列必须要避免五声音调之外的小二、大小七度和增四减五度音程,作者在每两个音程之间都避免有这些音程出现,此外将十二个音分为有调性的四音音列也是作者的安排,1一4音为一组,是在C宫系统的音调,5一8是第二组,是E宫系统的曲调;9一12音是bE宫系统的音调,这样以来横向上旋律有五声性风格而且不同于现代序列技法创作的十二音序现代传统序列写作在十·二音全部出现是禁止有同样的音重复出现,但本篇作品的序列则是有好多个重复音,这样做的目的主要就要让曲调和演奏更符合本民族的审美心理,也使得乐曲更象是一个古琴乐器在演奏。乐曲的横向旋律声部是完整的十二音,而纵向的对位声部则只是用含有纯五度动机做和声背景,这样处理有利于很好将主题旋律完美的展现出来,乐曲的B段没有用十二音序列,而在乐曲再现部分,作者将序列的原形再次完整再现一次,不过是在大提琴声部,而其他声部则依然还是纯五度动机作对位化的写作,直至尾声部分第一提琴奏出《梅花三弄》的主题旋律,使人仿佛回到宁静祥和的充满思考的环境当中。二、中国传统音乐的节奏思维与现代作曲技法的具体结合《风雅颂》这部作品的节奏语言也是具有民族性和现代感的,作品的节奏写法看似复杂多变,非但并不显得杂乱无章,而更让人感觉自然流畅无机械与生硬之感,这主要是因为作者了解并熟悉中国传统音乐的节奏语言特征,他将最能体现本民族音乐文化的节奏语言诸如“散化节奏”特点,用现代规范化的节奏节拍去表现,这恰好与现代现代音乐中打破节奏节拍的小节体系的束缚等观念相通。因此,本篇作品的节奏语言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特点,符合本民族的审美心理,也具有现代音乐节奏的特点,但还是有别于现代现代音乐的节奏风格。(一)、中国传统音乐中散化节奏思想与规范节拍的具体融合从了解现代音乐开始,我们就知道节奏对于现代音乐所占的地位,自中世纪以来,欧洲人对节奏节拍的定义是明确而稳定的。节奏的定义就是长音和短音有规律的组织在一起的。节拍是指音的强弱交替的规律。而中国传统音乐对节奏节拍的定义则有着更深更广阔的涵义。中国传统音乐的节奏主要是受本民族的语言节奏以及劳动、舞蹈动作和心理节奏等几个方面的共同影响。因此,中国的音乐既有较为规范平均进行的节奏,也有更多存在的随意多变的节奏,而这些节奏都和现代音乐中有规律的节奏组合形式和强弱交替的均分小节体系是截然不同。从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表明,相对自由的节奏形态常见与民间山歌牧歌以及文人音乐中的古琴音乐。民间山歌牧歌的自由节奏通常与劳动者长期松散的生活方式有关,而文人音乐的节奏大都与他们洒脱自如的处世态度和沉溺与传统文化的所形成的气质有关。(二)、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弹性节拍与规范节拍体系的融合相对于欧洲古典音乐中的拍值固定不变,中国传统音乐特别是戏曲唱腔中常常出现“弹性节拍”,就是指节拍的拍值可以随时变化,一般常会用两个字使曲调变得充满活力,在现代术语 就是减慢渐快的意思,而我国传统音乐中的“撤”和“催”相当于减慢渐快的意思,但有所不同,现代音乐的减慢渐快通常节拍的拍值不发生变化,而中国音乐的板眼本身的时值长短影响速度,拍值变长就称为“撤”,拍值变短称为“催”,这在中国传统古曲中非常常见如《夕阳箫鼓》中同音反复的地方往往不是机械的平均的渐快和减慢,而是逐步递增递减的速度和实质时值,而这首乐曲也是如此。(三)、中国传统节奏重音组合与规范节拍体系的具体融合全曲的节奏大部分基本上还是有小节和拍号的,节奏的组合方式既体现了体现了偶然随意的特点,又有严格的律动,全曲的拍号转换频繁,共有(4巧、4/4、4/2、7/8、8/8、7/4、6/4)等多种节拍拍号的存在,这种拍号的的交换并非是有规律的交替循环,真正的节拍组合的划分是靠连线、切分、休止符形成各种不同的句逗处理,尤其在第一乐章,例如主部主题句(见例,I)都是用了几个连线将同一个音相连,再用不同的节奏型交换,句逗之间用休止符做停顿,8小节乐句用一个十六分休止符将上下半句隔开,乐句中有大量跨小节的连线,打破了小节线的束缚。乐句的的划分不受小节的限制,乐句内的节奏律动也是非周期性的,这样的处理彻底打破了欧洲古典音乐节奏节拍的规范化的写作,而这种非周期性的节奏律动与现代音乐中追求的自由,生动的节奏风格相似。三、结语:谭盾的作品无论是创作技法还是风格特征都是有其独特的一面,这点对于创作者来说值得分析和研究的,其次这部作品的作曲技法的创新以及将欧洲艺术形式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方面,做了许多努力,这种创作观念已经逐渐深入到当代创作中了,该作品获奖后国内室内乐优秀作品层出不穷,说明这部作品是值得研究的。谭盾的这部《风雅颂》虽然已是二十多年前的作品,并且他本人的音乐风格和手法已发生很多的变化,但有一点不变的就是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尊重一直都未改变。这首作品中的许多艺术手法在当代音乐发展的今天看来任何人应该不会感到新奇和惊讶,但从这首乐曲在对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继承和发展方面来看,依然是对当今中国音乐作品的创作有着不可低估的启示作用。本篇论文就是通过分析了解作者如何将这种蕴藏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最能代表本民族音乐风格的内涵融入到现代专业音乐创作中去。希望本文所写到内容能够对当前专业音乐创作的思路有所启发。参考文献:

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论文选题

103 评论(12)

zzxctsgs

音乐专业的论文题目有很多,下面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好写的论题,供大家参考:  1、多媒体技术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  2、高校音乐专业合唱训练与视唱练耳的关联互动  3、公民社会塑造过程中的高校职能研究  4、冷爵士的艺术风格研究  5、论歌唱中“声”与“情”的关系  6、论民族声乐艺术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7、论声乐学习和演唱中心理调适的作用  8、论西方音乐剧的发展脉络  9、论中国传统音乐中“和”的审美内涵  10、论中国近现代声乐演唱发展的多元化  11、论中国艺术歌曲的风格及演唱特点  12、浅述抗战时期在重庆创作的音乐  13、浅谈“微笑”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14、浅谈西方民族音乐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影响  15、如何将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教学相互渗透  16、如何提高即兴伴奏的能力  17、印度宝莱坞电影音乐的特点  18、由中国好声音引发的思考  19、《试论民歌演唱方法训练与民歌地域风格把握——以陕北民歌为例》  20、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暴风雨》第一乐章中减七和弦的使用技法及其审美
229 评论(10)

mup2u

关于中学生喜爱流行音乐的调查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来源 新时代,新潮流,新因素不断涌现,构成了我们的新生活,新时尚我们愉快地接纳,勇敢地追寻于是流行音乐应运而生,这是20至21世纪一个伟大的创举而流行音乐作为当今音乐的主流,已经与中学生密不可分特别是近几年,流行音乐充斥着电视,电影屏幕,专辑唱片屡见不鲜,音乐排行榜,歌友会对中学生来说已不陌生,像周杰伦,孙燕姿,阿杜等歌手更是耳熟能详对新鲜事物的追求以及对未来的幻想使中学生迅速成为追捧流行音乐的一员,但我们不仅要打上问号:"流行音乐究竟有什么魅力让中学生如此喜爱 " 二,研究的目的与思路 1,通过研究调查,了解流行音乐风潮形成的原因,以及它为中学生带来的利与弊,寻求能引导中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接纳高雅音乐,使流行音乐给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更多的帮助和鼓励的途径 2,通过进行课题研究,掌握探究性学习的技巧,并且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实践过程 第一阶段:拟订课题,通过网络读物寻找相关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第二阶段:设计问卷,进行问卷调查 第三阶段:回收问卷,统计数据,制作统计表第四阶段:组员相互交流,分析总结,完成论文 四,分析表一: 中学生所喜欢的音乐类型比较 都说中学生是时代的先锋,这话果然不假从上面的统计图中我们不难看出:绝大多数中学生(初中63%,高中87%)喜欢流行音乐胜过于其他类型的音乐,而对像民族音乐,古典音乐等比较高雅的音乐则不大感兴趣情况较好的初中生也仅有一小部分人喜欢而已我们常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可是民族乐却收不到作为祖国新生一代的中学生的喜欢,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其实仔细想想,也就不难得知:中学生总是向往着一种新的生活,即使它不是最好的,但它确是最前卫的时尚的东西总能带来无限的创意与满足感,流行音乐既其名曰"流行",必定有它引领时尚的一面由此观之,中学生如此钟爱流行音乐也不足为奇表二:中学生喜欢流行音乐的原因比较 流行音乐之所以更容易被普遍接受,一方面在于表达方式的直接,旋律优美,琅琅上口,歌词浅显易懂,形式自由,另一方面也因为我们很容易从听流行音乐中获得快乐和满足,内心的郁闷孤独也可以在音乐中宣泄通过观察上表可见,中学生喜爱流行音乐的原因更偏向于后者我们都知道听轻快优美的流行音乐能舒缓人的心情,听节奏感快的重金属摇滚乐可以宣泄心中的烦恼而学习压力大,郁闷,孤独 全在音乐中烟消云散所以可以看出当代中学生追逐时尚的个性及他们易紧张,焦虑的内心世界当然,也有许多中学生是因为流行音乐曲调优美,歌曲容易学而喜欢上的这也是中学生喜爱流行音乐的重要原因之一 表三:中学生喜欢流行音乐的内容比较 初中生部分高中生部分在关于中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的内容这一栏,我们的统计图显示:大部分中学生更喜欢听关于爱情和励志类的歌曲针对大多中学生喜欢听关于爱情的流行歌曲,一些心理学家做出了解答:中学生正处在心理和生理发育的特殊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学生的性知识开始萌动,常常表现为对异性从开始的有意疏远到对异性充满好奇和渴望,进而对朦胧的爱情生活十分向往;而流行音乐绝大部分能涉及情感生活,比较能满足他们情感上的需求,所以许多中学生喜欢听有关爱情的流行歌曲再就是他们为什么喜欢听励志类的歌曲这一问题有人说,中国的孩子是最苦的不管他们是自愿的还是被逼的,总是得完成大量的学习任务,他们被寄予厚望,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为什么中国的孩子会如此的劳累,不仅只是自身的问题,同时也和中国的教育体制,家长老师的教育方法有关这个问题我们将会在下面点到而人总是在逆境中盼望曙光当我们由于学习上遇到的困难而灰心气情绪低落时,我们往往会选择听一些例如〈〈海阔天空〉〉,〈〈青春纪念册〉〉,〈〈阳光总丧在风雨后〉〉等励志类歌曲这些歌曲教给中学生要勇于面对挫折,不要放弃,要坚强地站起来,靠自己去克服困难,所以这些励志类歌曲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帮助中学生重拾信心,勇敢克服困难的作用 表四:流行音乐对中学生学习的影响 年级使成绩有些下降使成绩下降很多对学习有些帮助对学习帮助很大初中生231747 13高中生1166716经过上表的分析,我们发现许多中学生都对流行音乐作出了客观的评价,认为听流行音乐对学习有帮助,只有极个别同学认为流行音乐使他们的学习成绩下降很多我们都知道音乐的熏陶能令人的情感世界更加丰富且美丽,培养出完整健康的审美观和生活情趣以及观察,思考的能力等欣赏音乐可以消除大脑的高度紧张和疲劳,使大脑各部分的兴奋和抑制有序交替地出现,就会很好地调动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同时可以宣泄情感,使心理得到平衡对于长期处于紧张学习状态的中学生来说,适当地欣赏音乐可以使精神饱满,活力旺盛,而且通过欣赏音乐可以培养人的气质和风度,保持鲜明的个性,形成完美的人格从这一点来说,适当地听流行音乐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是有好处的表五:老师父母对流行音乐的看法 年级理解,不反对理解,但反对不理解,也不反对不理解,且反对初中 468433高中416476由上表可以看出,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师家长开始接受流行音乐孩子听流行音乐越来越受到老师家长们的理解与支持,说明了当代的家长和老师是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理解度的,这是新时代中学生的福音 而站在大人的观点上反对孩子听流行音乐的原因无非有以下三点: 第一:流行音乐影响孩子学习怎么办 可以适当地与孩子谈心,让他们将爱好与学业分清而且经调查显示,大部分中学生每天听流行音乐的时间不超过1个小时,而且只有很少的学生选择在学习时听音乐这是对学习影响不大的; 第二:在流行音乐方面花太多的钱 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中学生经常接触流行音乐的渠道最多的是歌手的唱片所以,我们建议父母可以采取在这方面限制他们的零用钱的方法或者让他与爱音乐的同学借磁带,CD来听也不错通过问卷调查,我们还发现了现代中学生具有较好理财观念,大部分受调查者每月在流行音乐方面花销不超过20元这是一个可喜的成果; 第三:流行音乐都是关于情呀爱呀等,对成长不利 流行音乐的歌曲内容虽然有很多以爱情为主题,不过不要把流行歌曲的内容全部归结到爱情主题上去,因为当中也有许多歌曲是励志的上文表三中就显示:不管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他们都非常喜欢听励志类的歌曲的这些歌曲内容健康,向上,会成为我们的精神动力! 而且现在的中学生都喜欢接受新鲜事物,所以只要有健康良好的引导作用,偶像是谁,听什么歌都无妨过分的压制反而让中学生产生一种逆反心理,适得其反所以作为新生命的流行音乐,我们不应过分扼杀干,我们不是常说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吗,流行音乐也是一样,适应社会的保存,不适应的就要被社会淘汰,家长们就不要过分担心了表六:中学生是否希望流行音乐进入课堂 通过采访还发现很多的中学生认为音乐教材上的内容已经典已经满足不了富有朝气的现代中学生,对于追求新鲜的中学生来说,无疑是不愿接受50年前的歌,听100年前的音乐这样,另一个关于中学生是否希望流行音乐进入课堂的调查中,为什么会有远超过半数的人选择希望流行音乐进入课堂也就不难解释了而且我们现在不是提倡"综合性","全面性"的素质教育吗 这正好告诉了我们的老师,不要视流行音乐为洪水猛兽,也不要一味地排斥流行音乐,这样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其墨守成规地赞颂古典音乐的高雅和批判流行音乐的低俗不堪,不如适当地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将流行音乐与教学结合起来,循循善诱,教导学生如何正确对待流行音乐,如何分辨音乐的优劣,如何从流行音乐中吸取营养成分,从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使流行音乐成为我们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催化剂 五,结论 从以上几个方面我们可以作出结论:当代中学生钟爱流行音乐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流行音乐以它跳动的节奏进入了中学生的成长记忆中中学生作为新生的一代,富有朝气,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喜欢追求时尚,追赶潮流而流行音乐作为当下音乐的主流,能够引领潮流,反映了时下的流行趋势,自然就受到中学生的追捧中学生生活的这个时代,不仅耳目渲染着流行音乐的气息,而且青春年少的中学生身上流动的沸腾血也使中学生欣然地接受了这股音乐的冲刷和洗礼正是因为流行音乐富于动感,超时代的旋律,打动了中学生的心,使中学生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遐思虽然民族音乐,古典音乐等是高雅音乐,在世界范围内也有着比流行音乐更广泛更深远的影响,但掌握它毕竟需要较高的音乐素养贝多芬,莫扎特等等古典音乐作曲家的优秀毋庸质疑,可他们能够代表20世纪么 最多是20世纪上半叶吧相比之下,流行音乐就显的更大众化,它代表了这50年来的纷繁变化,而这是任何古典音乐所无法替代的此外,音乐是最能营造气氛的:流行音乐营造了商业气氛,古典音乐营造了学术气氛,现代音乐营造了创新气氛,这都是我们所需的而如今,流行音乐越来越受欢迎,音像店也越来越红火,MP3,MD的畅销都表明流行音乐以及与流行音乐有关的相关产业都有着巨大的商品市场潜力同时流行音乐也由于它的"流行"推动了音乐的发展以及流行文化的发展,促进了世界不同地区各种文化以及潮流的交流, 也使得中学生更加宽泛地了解音乐,享受音乐 因此我们迫切在希望,老师能够更关心中学生有情感需要,使中学生装在学习和娱乐上能够合理利用时间,以便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向学校及家长提出几点建议:六,建议和措施1,老师和家长应该重视,试着了解学生了解孩子的情感需要般说来,当代少年自10-12岁开始进入青春发育期,这一时期大体上到16-18岁结束在这一时期里,他们的身(生理)心(心理)都会发生一系列巨大变化从儿童期进入青春期的少年阶段,最重要的心理现象是"自我意识"的强化"自我意识"的发展标志他们结束了童年,逐步产生了思考问题的浓厚兴趣,热衷于争论和思想交流,甚至在探索真实的人生方面也表现出极其严肃的态度他们急于独立,渴望被大人尊重,更希望得到社会的承认,却屡屡惨遭失败因此,他们的苛刻的眼光审视父母和社会,强烈的轻视感中甚至带有某种仇恨,使代际冲突犹如大海的波涛永无宁日 培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家庭气氛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导师;因此,师生关系是存在于学校这一社会组织诸多关系中的基本关系中学生已经意识到师生关系的重要,所以对教师的期望值很高,也是他们最热门的话题,一旦受挫失意,反弹便格外强烈 同样的道理,社长也一样如果不处理好这些问题,孩子就会把情感寄托在其他事物上,比如对音乐过于执着的热爱,这就导致他们走上"不归路"善于引导,打破神秘新课程改革是倡扬学生个性自由,以人为本的教育突破这更多我地体现了人的思想和人的情感需要,如果课堂上引进流行音乐,那么不但满足了学生,也打破了这一神秘,更好地引导了学生提高其分辨的能力,使学生不至于陷入流行音乐而受其害 中学生在享受音乐的同时,应该深入地去了解音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意味,达到我们听音乐的目的可以通过音乐这一路径,我们可以了解到更多关于异国的文化,这样有助于扩大我们的视野因为往往一个民族的音乐, 都会融入许多这个民族的特色及文化; 不要盲目地追求大众流行的音乐,要懂得选择适合自己的音乐类型,树立正确的音乐观许多流行音乐歌曲内容不适合中学生,大多数歌曲为情歌,也有些歌曲带有暴力倾向若是沉迷于歌词内容,就会让中学生误入歧途整天听歌也会浪费我们学习的时间我们希望每一位中学生在听流行音乐的同时能够把握尺寸,在狂热过后找到自己的方向,相比于流行音乐,我们更应该看到音乐创作者他们的勤奋,敬业,创新的精神
199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