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479470
民间美术与生活邵养德民间美术始终扎根于劳动人民生活的泥土之中。它来自生活,又用之于生溉有力地发挥了美术认识生活、陶冶情操和美感享受的作用。民间美术始终以人为中心。劳动人民的一生,随时随地都在追求美的享张孩子呱呱落地,到三十天要过“满月”,亲戚乡邻们不免要为孩子祝福、送礼。这礼品,很多都是出自劳动妇女之手的民间美;长一一绣花的小帽、小鞋,鞋帽上的虎头、凤头又都是吉祥的象征。如果家境富裕,还会赠送镀金的甚至是银制的小锁。到了成年男婚女嫁各种彩礼也都是精工细作的民间工艺品。尤其是女孩子出缘从头到脚,全身都与美术有关:刺绣花鞋,图案是鸳鸯戏水,表示夫妻的恩爱;头上的装饰、耳坠、银钗、金替,装点得美丽异常;至于身上的衣、裙更是女孩子家艺术才智的集中表现。过去,嫁娶都要乘坐花轿,那轿子的设计和装饰,应当说也是我们民族特有的工艺美术作品吧。入了新房,炕围、墙壁、顶棚(四角和中心)都有讲究的剪纸图案,窗户上“双喜”剪纸更使整个房间喜气洋洋。新制的家俱一一箱子上的“龙戏风”、柜子上的描金彩绘,都是那样地吸引着人们的视线。炕头上的绣花被褥、绣花枕头,鲜艳夺目,使人感到生活的美满和幸福。年轻的妈妈生下第一个宝宝。当宝宝唯呀学话、一双小手要抓拿什么东西时,巧手的妈妈(或奶姗就为孩子准备了可爱的布老虎、“泥叫叫”和各种美丽有趣的玩具一一这都是优秀的民间工艺美术。如果一个人健康长寿,能活到六十、七十、八十岁,孝顺的儿女就要为老人“过寿钾,祝福双亲寿比南山。寿礼固然是以食物为主,但那些白净的用面粉做成的各式寿桃(馒头),既是欣赏品,也供老人食用。老人吃了儿女的寿桃,全家沉浸在幸福喜庆的气氛中。当然,人总是要死的。死后的葬仪,处处也少不了民间美术。寿衣、寿枕要讲究美;即使棺木油漆,也要装饰一番。过去,举行葬仪时还使用各种纸扎活(纸马、纸人、纸轿车、香盘、香串、各种花蟠与。优秀的纸扎艺^,也常常把自己对生活、对美术的感情灌注在这些纸扎活上。中国人民是爱美的。传统的几个大的节日,特别是春节,表示吉利喜庆的美术品一一“年货”,处处可见,衣、食、住、行、用,无所不包。民间美术与人民、与人民的生活是不可分的。 
请参考!我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读的职业学校,当时职业教育还处于起初阶段。由于家庭不太富裕的原因,初中毕业后我选择了李集职业高中。这是一所农业高中,位于偏僻的乡下,当时仅仅开设农学和畜牧两个专业,在校学生也不多。因为升学的压力相对较小,我很快喜欢上了这个学校。我们除了学习高中课程之外,还有很多参与实践的机会,像大田作物实验、动物解剖等课程极受学生欢迎。宽松的教育环境给予同学们施展才能的机会,学校很重视学生发展特长,在我喜欢上写作之后,教我语文的李留栓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在校读书期间,我先后在《商丘日报》、《作文》、《中学生作文指导》、《河南农民报》等报刊发表了几十篇文章。1991年,我的一篇记录职业学校生活的作文《喜怒哀乐交响曲》在《中学生阅读》举的河南省职业学校作文邀请赛中获取一等奖,一时在学校引起轰动。尽管高考中我失利而归,我却觉得在职业学校还是收获了很多。职业学校毕业以后,除个别同学升入对口院校继续深造外,大部分同学都返乡务农。他们有的被聘为乡村农业技术员,有的自谋职业成为兽医,而我因为在写作方面的特长,先是在一所乡村中学担任语文教师,后来又到夏邑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担任材料内勤。除了圆满完成所内的文字材料之外,我每年都有一些短文在各级报刊上发表,并获过“文心杯”全国中学师生作文大赛三等奖、《辽宁青年》向你诉说征文二等奖等奖项。我深知自己取得的成绩与在上职业学校时所打下的扎实基础是分不开的。前几天昔日的同窗再次相聚,我很惊讶,他们很多人已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种养大户,开了规模较大的养猪场、养鸡场、蔬菜种植基地、蘑菇种植公司,还有的担任了农业技术顾问。是当年接受的职业教育为他们铺就了闪光的致富路,使他们不仅富了自己,还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引领乡亲们摆脱了贫困。听他们说,现在母校开设了机电、计算机等十几种专业课,学生升学的路子宽了,就业的路子更宽了,而且还享受了国家阳光工程助学补助。党的十七大又一次为职业教育送来了春风,我相信,职业教育的路子会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