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娜1
世界机械发展史可分为三个阶段:一、从公元前7000城市文明的出现到十七世纪末为机械起源和古代机械发展阶段;二、从十八世纪到二十世纪初为近代机械发展阶段;三:从二十世纪初到现在为现代机械发展阶段 
机器生产的工厂制大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要求机器本身的生产革命化,即建立机器制造业。机器制造业的建立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最先投入使用的一批纺织机器,几乎全是木制的手工产品,或是由使用人自行制造,或是由钟表匠、木匠和工具制造匠为使用人定制,甚至蒸汽机最早也不是由波尔顿—瓦特商号制造的。他们只提供图纸,监督生产。由此可见,工业革命开始时虽有机器生产,但尚无真正的机器制造业。手工生产木制机器有着本身无法克服的缺陷:成本很高,产量有限,转速不匀,容易磨损,构造简单,功效不高。上述缺陷是由手工方法与木料相适应、相结合而造成的。因此,要从根本上克服那些缺陷,必须从建筑材料、制作方法以及加工工具三个方面进行改革。随着冶铁业的发展,人们逐步开始以铁代替木材来生产机器零件,工厂越来越多地使用金属设备。威尔金森提供的优质汽缸,保证了瓦特改良蒸汽机的成功。铁器零件和设备的应用,必然要求制造方法和工具的改革。铁取代木材,增加了机器材料的硬度,而机器构造的日益复杂则要求零件的精确性和标准化。对此,原有的手工方法及所用的工具已无法满足需要。“大工业必须掌握它特有的生产资料,即机器本身,必须用机器来生产机器。这样,大工业才能建立起与自己相适应的技术基础,才得以自立。” 建国后,随着国家机械工业的迅速发展。民族地区机械工业也得到较快地发展。现在,从制造一般机电产品到制造大型复杂地精密设备,甚至已达到生产电子产品,并在各省区已形成了一个门类比较齐全。布局目趋合理、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现代化机械工业系统。并出现了一批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仪器仪表及计量器具制造等门类的机械工业基地,主要集中在呼和浩特、银川、乌鲁木齐、昆明、贵阳、南宁、柳州、梧州等市。但民族地区机械工业目前前仍不能满足其经济日益发展的需要。主要问题是:虽然发展较快,但基础差,生产水平较低,设备陈旧消耗高,经济效益差,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应变能力差,管理落后,产品单一,缺乏竞争力等等。所以,近几年来各省区在“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指引下,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狠抓机械工业的高速和改革、技术改造、产品更新,使机械工业得到更加协调、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