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小妞看你
什么是“道”: 客观世界是否存在着能适应万物万事的总法则──它应是介于科学(知道的认识)和宗教(相信的认识)之中的某种"可能的认识"范畴──如果有的话,那就是老子《道德经》中把本体论,认识论和逻辑学统一起来的“道”。一般学科只是研究社会现象的一个侧面或一个层次,而面对社会万物万事这一错综复杂的系统,却无法给予有力的全面解释。而老子的“道”指出的却是宇宙物理与人事必然的基本法则。自然界的事物都摆脱不了这基本法则的规矩,事物顺之则生成,逆之则败亡。因此,人与天地万物皆应循“道”而为。梁启超说:"吾先民以为宇宙间有自然之大理法,实为人类所当率循者,而此法理乃天之所命。" “ 道”是什么?“道”就是化生为万物的原物质和这原物质化生的万物演化时所遵循的基本法则(这种法则当然也是人应当遵循的人事法则)。“德”是什么?“德”是万物顺应道而形成的自性、本然,是万物各自的一种内在的品质。《道德经》就是论述宇宙间的这种大理法和人应该怎样遵循这大理法的哲学论著。 
国学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沉淀与集合,既是中国数千年文明智慧的结晶,也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化的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当前世界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及文明冲突加剧的情况下,在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激烈市场竞争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目光转向国学,以求深入发掘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从传统文化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获得和谐、和平的发展。 当前的年轻人大多是看着漫画书、动画片长大起来的,学习教育也以应试教育为主,对国学知识接触积累有限,自然的就缺少了一种人生的底蕴与沉淀,造成了今天浮躁之气盛行。国学的学习是一种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贵在坚持,不是简单的学习几首唐诗宋词就能完成的。这一过程既是学习过程,也是一个对心性的磨砺过程,更是对人生底蕴的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国学是历史文化所在,是我们民族的根本。以儒学价值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重人伦、求和谐、盼安定,对于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有利于营造学习中华文明的氛围,使人们领悟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为日后成长奠定好的行为规范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要学好国学,并不是机械地看书、读文章,使他们成为自身的标码,而是要将传统文化融入自己的内心,用自己的内心去寻找那份感动。国学作为具体的历史文化概念,既包括国粹,也包括糟粕。研究“国学”,要去粗取精,要从文化的领域和视角来认识国情,认清中华民族的长处与短处,寻找出历史上的中华民族曾经繁荣兴旺与危亡衰败于文化上的原因所在。学习国学,在于对中国文化保持理解的同时,也保持着自己深刻的反思——在感悟的同时思考,而不是一味的追捧和机械地复制前人,这才是国学真正的真谛。 简单来说,学习国学,不但传承了传统文化,更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道德修养(修身、养性、齐家、治天下),开拓自己的思维,学习为人处事的原则与方法,使我们确立稳定的信仰与价值观,启迪良知,明心见性,为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