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23

飘灵子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乐器鉴赏论文1000字汇总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手机用户

已采纳
超验的艺术──谈莫札特的音乐轻快愉悦的风格  我一直对家与宗教之间的关系很有兴趣。有些人认为宗教是桎梏艺术的最大元凶,有人认为没有宗教就没有办法呈现出艺术最超越的心灵,有人则宣称艺术可以取代宗教,并达到宗教的功能。于是我决定「宗教音乐」。我的想法是,不管宗教与心灵的关系究竟为何,宗教音乐绝对呈现的出最真实的心灵状态。  在研究宗教音乐的过程中,我对莫札特尤其好奇,因为他在萨尔兹堡这个宗教重镇成长的岁月中,一直为其生计:教堂管风琴职位谱写为宗教仪式而有的宗教音乐,而萨尔兹堡主教对莫札特这个艺术家又非常的不尊重,把莫札特的才华弃若敝屣,不断限制他的创作,甚至规定莫札特的宗教音乐只能写小弥撒曲,把莫札特自由的心灵视若宗教中的杂质。  这期间,莫札特为想离职,主教竟然以辞去莫札特父亲之职务使其生活陷入困境来要胁莫札特。莫札特为了想离开撒尔兹保受限的创作气氛,与不被器重的艺术生命,也曾在母亲陪同下,周游当年以神童之名走访过的诸如慕尼黑,奥斯堡,曼汉,巴黎,伦敦,海牙,巴黎,里昂,瑞士等大城,想另寻创作生涯的开始,结果非但没有成功,母亲反倒因旅途劳累而病故。莫札特并不想耗费时间教授音乐课以餬口,只好再返回撒尔兹堡,忍辱继续作管风琴师,最终还是以跟主教彻底决裂收场。对萨尔兹堡的宗教气氛,莫札特曾写信给朋友说:「作人还是不要太『虔诚』比较好!」所以莫札特的生命,其实一直周旋在创作渴望与维持家计的现实中、周旋在跋扈主教的宗教压力与自由的艺术生命之间挣扎不已。和谐中隐藏的突兀  莫札特六岁时的画像,此时的他是人所周知的神童。莫札特的父亲 Leopold Mozart莫札特的母亲莫札特的音乐总体而言非常轻快愉悦,这简直跟他的生命史格格不入。研究音乐史的人都知道莫札特的音乐生命非常早熟,他才三四岁就已充分显出其音乐的才华,七岁就以神童之名周游欧洲演奏钢琴,这时的莫札特深被王公贵族们宠爱,其音乐中的欢快愉悦是很能被理解的。这种欢快性质,也深深著莫札特的宗教音乐。他最早的宗教音乐 Kyrie(KV33)创作时年仅十岁,Kyrie的内涵是「求主垂怜我的生命」,其实应当是深沈的信仰告白,但这绝非被人视为稀罕天才的小小莫札特所能理解的。但很奇怪的,莫札特到了成人,已不再因神童受人宝爱,开始在撒尔兹堡跟主教折冲郁郁不得志以后,其音乐竟然还是有著愉悦欢快的特点。正是因著这种音乐风格,音乐诠释家开始注意在莫札特音乐中潜藏的,突然出现突然消失的小调,不谐和音与半音阶,他们都发现这些音符在诉说著欢快之外的另一些东西,而莫札特每每在彷佛不经意间陈述出这些情绪后,便立即以欢快,以和谐再度压过。而这样的音乐风格出现最明显的,就是在母亲去世,莫札特又必须比以前更卑屈的返回撒尔兹堡作管风琴师以后。  譬如莫札特的 E大调小提琴协奏曲(KV364),此曲作于 1779,此时母亲已过世,莫札特回到萨尔兹堡,跟主教仍旧不合,(一年后终于彻底决裂),此曲就在一向欢愉轻快的风格中,间杂有半音阶的快速回旋上升音符,给人很焦虑不安的、彷佛想离开逃跑的感觉,此外还数度出现小提琴与大提琴沈重的往返对应,好像是在不安的质问著什么。但是这种音符的出现,都是突兀的过渡,不知何来何去的在和谐声中突然出现突然消失。  虽然这种焦虑感,严厉的大主教是不可能准许莫札特将其放入宗教音乐的。但若仔细聆听同期的宗教音乐C大调庄严弥撒(KV337),就在其 Kyrie中,便有著间杂半音阶的上升,与突然出现嘎然而止的不谐和合音,尤其是因著其合音突然收入休止符,给人「提出没有答案」的不确定感十分的明显。这种宗教音乐的表达,已经是十分露骨了。  不管莫札特最终是如何的以欢快否定忧郁与焦虑,其音乐呈现出来的真实心灵,却还是可以被聆听音乐者感觉出来:莫札特渴望自由渴望离开,对当时的生命处境并不满意。  莫札特于 1781年终于跟大主教决裂,据说,是大主教踢著他的屁股,当众很难堪的把他赶出去的。莫札特在信中告诉父亲,「主教说为他服务的人中,没有像我这样坏的,又说其他我都不想重复的难听的话,还说我没教养。请你不要灰心,离开大主教我想我就开始会教好运了。」从此,莫札特开始他更艰困的,收入极不稳定的人生。  灵魂深处的信仰告白  莫札特离开撒尔兹堡后,于 1783年创作了他最著名的「C小调弥撒」(KV427),这曲弥撒因为没有教堂仪式肯用,终于没有完成,但光就其完成部份,便有人将之与巴哈「B小调弥撒」、贝多芬「庄严弥撒」并列世界最伟大的三大弥撒曲。  这首弥撒曲的 Kyrie,先以乐器出现沈重的主题动机后,乐器与人声呈现二种不同的主题赋格,人声也分四部赋格。人声一开始就是急遽升高再急遽下降,给人十分戏剧性的激动感,而器乐主题重头到尾循环反覆进行式,彷佛在陈述一个明知结局却无法停止的抉择,更衬托出人声四部赋格「主我求你垂怜」的哀鸣。中间「基督请你怜悯我」歌词部份,是独唱清柔祈祷风,与合唱清柔祈祷风时而对话,时而互相附合。等祈祷风结束,就又回到器乐与人声二部赋格。

乐器鉴赏论文1000字汇总

155 评论(8)

看看的看法

音乐鉴赏论文 内容提要:这篇文章对音乐鉴赏的内容和特点以及它对学生身心素质和欣赏品位的提高做了比较全面的论述。从音乐的发展到流行音乐的盛行,乐器的不同介绍,著名音乐家和著名音乐曲子的介绍等等不同的方面对音乐鉴赏的必要性和对大学生素质提高的 重要性做介绍。认识到音乐鉴赏是一个人所必需的素质。 关键词:音乐鉴赏 发展 品位提升 我一直觉得音乐的世界是一种虚拟中的征服,它用不同的方式征服着不同种类的人的心情。再普通的人,不管他的知识层面如何,不管他的地域文化所带来的差异如何,他都具有一样与生俱来的能力,那就是音乐鉴赏的能力。音乐对于喜欢他的人来说只限于欣赏的品位和能力。对他的了解并不仅仅限于听上,要从各方全面了解。具有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情感的培养和素养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所谓“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分辨出来的。 音乐是由情而发,纵贯历史,横看中西,文明的发展中总有音乐这个重要的角色去推动着,从远古的诗经的朴素到唐诗宋词的华丽和缠绵但元曲的现实和丰富,它们不仅见证着中国文学的巨大发展,加之中国传统古典乐器就成为中国古典音乐的繁荣发展史,我们不禁赞叹:古人用他们特有的智慧让我们后代人体会到了穿越历史时空的民族风格,地域风格和时代风格。“高山流水”“阳春白雪”的传世经典,一直到后来的民族音乐的盛行,中国几千年的音乐风格在经久不衰地传递着华夏民族最具特色的东方文化。 西方传统音乐以神秘浪漫为主,很多宗教思想的写照,钢琴的加盟使它越来越具抒情、浪漫、自然风格。经过中世纪时期、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西方音乐的发展越来越成熟,越来越丰富。与中国古典音乐的空灵与返古相比,它所具有的浪漫是空前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音乐越来越注重乐器的协奏和声调的组合,正如中西方意识形态一样,中西方音乐也呈现出它们截然不同但又各具韵味的时代和地域特色。历史的车轮转动着,承载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中西文化的不断交融,使音乐的风格也各自出现了变化。19世纪以来,西方音乐进入了一个新时期,经济的发展是音乐的大众化变的越来越深刻,流行音乐开始蔓延至全世界,华尔兹、波尔卡、探戈舞、布鲁斯、爵士音乐、摇滚等等,直到现在的通俗音乐,他给人的是自由的呼吸和心灵完美的感应,越来越多的流行音乐成为人们精神的港湾,它不是贵族化的奢侈而是平民化的消费,能被各种类型的人接受,成为世界范围的大众文化盛宴。处在这个时代,我们所拥有的不仅是对民族历史要了解多少,要全面发展自己,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还要对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这就要求对音乐发展历史的了解,音乐鉴赏能力最为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对其背景的深刻理解。它不仅让我们在民族文化和不同的精神氛围下感受来自各方的熏陶,还让人对各个地域的人文、物质、感情、活动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能通过音乐这面镜子照射出更广阔的大千世界。正如要实践就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音乐鉴赏不仅仅是会感受几首曲子听几首歌曲的事情,它是一门学问,需要从最基础的历史文化问题着手,这是音乐鉴赏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我们必须具备的,人人都会听歌,但又有几个人能听出其中的门道呢? 音乐的发展使它越来越离不开乐器的发展,要有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离不开对乐器的全面的了解。在音乐这个庞大的家族里,乐器以它不可替代的地位张显着包罗万象的王者风范。中国传统乐器中最早的吹奏乐器有骨笛、骨哨等,接着的埙的发展以及管、萧、笙的发展,让古典音乐的发展更加丰富多彩。此外还有击奏乐器也极为常见,如罄、鼓。总之,时代的发展,乐器也是 一个最好的见证者。中国如此,西方更是如是。竖琴、钢琴、提琴、萨克斯、号、吉他等等,以其浪漫的声音张显着西方浪漫音乐风格。无论是埙、琴、古筝或是萧,它们所表现的是独特的中国古典文化,东方的神秘,像一个个全身散发着佳人内蕴的羞涩沉默的含羞带涩的美人。它们所给的是知己间的默契。而西方的钢琴、提琴等所散发出来的是无限的浪漫和遐想,听着那些流淌出来的声音仿佛是银色月光下的窃窃私语的情人。它们所带来的是法国葡萄酒的醇香,梧桐树的静谧,荷兰郁金香的雅致,丹麦人鱼的期望。再美的词与声音如果没有乐器的陪伴是无法打动人的听觉器官的,就像红花总要有绿叶来陪的。当然有些乐器本来就能演奏出最打动人心的音乐。古筝的《梅花三弄》、《平沙落雁》,钢琴的《命运交响曲》。乐器欣赏本身就是一门音乐欣赏,如果用乐器来代表音乐这是不为过的。在不同的乐器奏乐中我们在寻找着属于它本身所具有的那份真谛。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体现就在对不同乐器以及它所体现的思想的诠释有这深刻的体会。 音乐的本身就在于人对它的创作,它是一个客体,之所以蕴涵着独特的情感是因为人们赋予它自己的情素,伤感、快乐,一切的一切,通过人的主观的发泄并表现才有了音乐的精神灵魂所在。所以就产生了许多的著名音乐家和其创作的作品。中国的俞伯牙,西方的莫扎特,肖邦、德沃夏克、许茨等等。俞伯牙的《高山流水》是知己间的交流,师旷的《阳春白雪》,华彦钧的《二泉印月》、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肖邦的〈革命练习曲〉等等,这些著名的作曲家和这些著名的作品无不时时刻刻向世界展示着他们的风采。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也要从这些方面培养,它们对于我们审美能力、感性思维、认知能力、判断能力、人文素养以及品位的提升都有帮助。我们不仅从中认识到文化的丰富,也无形中使感情受启发,可算是一种人文关怀了。音乐鉴赏能力的最终要从这些作品中得到提高。 现代美育提倡有机的把知识性、审美性、趣味性和道德性融合起来,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有助于我们做到这一点,它能让我们全面掌握知识、开启智慧、陶冶心灵、培养高尚人格。如:更好的理解〈欢乐颂〉能使人在轻松中寻找快乐的感觉;〈月光曲〉让人感到静谧的夜晚;革命歌曲给人战斗的力量。当今时代的特点使流行音乐成为了一种大众文化,爵士乐、摇滚、通俗以及最具代表的周杰伦风格的歌曲渗透着每一个角落,具有良好的鉴赏能力使我们能够在文化及其丰富的时代拥有评判好坏优劣的能力,能让我们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个人修养得以提升。音乐鉴赏是一个人最基础的审美能力,无论是对学习还是对工作都需要我们去培养和提升。
109 评论(13)

quinnC

梁祝故事来于一个古老而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在我国南方的家村祝家庄,聪明扫盲情的祝员外之女祝英台,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在那里,她与善良,纯朴而贫寒的青年书生梁出伯同窗三载建立了深挚的友情当两人分别时,祝用各种美妙的比喻向梁吐露内心蕴藏已久的爱情,诚笃的梁山伯却没有领悟一年后,梁得知祝是个女子,便立即向祝求婚可是祝已被许配给一个豪门子弟--马太守之子马文才由于得到不自由婚姻,梁不久即悲愤死去祝英台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来到梁的坟墓前,向苍天发出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梁的坟墓突然裂开,祝毅然投入墓中遂化成一对彩蝶,在花丛中飞舞,形影不离  这首曲子由三个部分组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下面我就一一说说每个部分的感受  (一)呈示部  开头的时候我们听到长笛吹出了优美动人的鸟鸣般的华彩旋律,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春光明媚、草桥畔桃红柳绿、百花盛开的画面。  主部,独奏小提琴从柔和朴素的A弦开始,在明朗的高音区富于韵味地奏出了诗意的爱情主题。乐队全奏爱情主题,充分揭示了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及相互爱慕之情。  在独奏小提琴的自由华彩的连接乐段后,乐曲进入副部。  第一插部为副部主题动机的变化发展,由木管与独奏小提琴信弦乐与独奏小提琴相互模仿而成。  第二插部更轻松活泼,独奏小提琴用E徵调模仿古筝、竖琴与弦乐模仿琵琶的演奏,作者巧妙地吸取了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来丰富交响乐的表现力。 这段音乐以轻松的节奏、跳动的旋律、活泼的情绪生动地描绘了梁祝三载同窗。共读共玩、追逐嬉戏的情景。它与柔和抒情的爱情主题一起从不同角度上反映了梁祝友情与学习生活的两个侧面。  结束部,由爱情主题发展而来,抒情而徐缓(B徵调,2/4拍子) 现在已经是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祝英台有口难言,欲言又止的感情。而在弦乐颤音背景上出现的“梁”、“祝”对答,清淡的和声与配器,出色地描写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恋恋不舍的画面。真是“三载同窗情似海,山伯难舍祝英台”。  (二)展开部  突然,音乐转为低沉阴暗。阴森可怕的大锣与定音鼓,惊惶不安的小提琴,把我们带到这场悲剧性的斗争中。  抗婚 铜管以严峻的节奏、阴沉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F徵调,4/4拍子) 独奏小提琴以戏曲散板的节奏,叙述了英台的悲痛与惊惶。接着乐队以强烈的快板全奏,衬托小提琴果断的反抗音调。它成功地刻画了英台誓死不屈的反抗精神。其后,上面两种音调形成了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它们在不同的调性上不断出现,最后达到一个斗争高潮——强烈的抗婚场面。当乐队全奏的时候,似乎充满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但现实给予的回答却是由铜管代表的强在封建势力的重压。  楼台会 B徵调、4/4拍子,缠绵悱恻的音调,如泣如诉;小提琴与大得琴的对答,时分时合,把梁祝相互倾述爱慕之情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哭灵控诉 音乐急转直下,弦乐的快速的切分节奏,激昂而果断,独奏的散板与乐队齐奏的快板交替出现。这里加了板鼓,变化运用了京剧倒板与越剧嚣板(紧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英台在坟前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的情景。这里,小提琴叭取了民族乐器的演奏手法,和声、配器及整个处理上更多运用了戏曲的表现手法,将英台形象与悲伤的心情刻画得非常深刻她时刻呼天嚎地,悲痛欲绝,时而低回婉转,泣不成声当乐曲发展到改变节拍(由二拍子变为三拍子)时,英台以年轻的生命,向苍天作了最了最后的控诉接着锣鼓齐鸣,英台纵身投坟,乐曲达到最高潮  (三)再现部  化蝶长笛以美妙的华彩旋律,结合竖琴的级进滑奏,把人们带到了神仙的境界。在加弱音器的弦乐背景上,第一小提琴与独奏小提琴先后加弱音器重新奏出了那使人难忘的爱情主题。然后,色彩性的钢片琴在高音区轻柔地演奏五声音阶的起伏的音型,并多次移调,仿佛梁祝在天上翩翩起舞,歌唱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
299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