蹿寺瓜猿瓜
《徜徉在爱的的梦幻里》《放弃成熟》《冬天和我有个约会》《被搁浅的梦》。可以用适当的修辞手法。如广东省的《用语言连缀心灵的星空》,喻心灵为星空,语言为桥梁,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生动形象。河南一考生的《握住别人垂下的藤索》,以青藤喻良言,新奇而贴切,形象地昭示了听取别人意见的重要性。古文是中华五千年的精华所在,上海考生的《忙兮忙兮奈若何》标题由项羽的《垓下歌》中的“虞兮虞兮奈若何”典化翻新而来,给人一种幽默调侃的怪味感觉。文题所透露出的几丝茫然与无奈,正是吸引读者阅读的强大磁力所在。河南一考生的《以人为鉴知得失》,化用古语,观点明确,意味深远,典雅而富有内涵。 
1997年全国卷作文试题 材料1 小新背双腿瘫痪的同学小牧到一公里外的学校上学,从小学五年级到现在高中一年级,一背就是六年一千多个日子。 材料2 某杂志社作调查: "你对同学最赞赏的品质是什么?"调查结果,排在第一位的是"乐于助人"。 材料3 某单位在一些青少年中作不记名问卷调查:"你如果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会怎样对待?"回答"悄悄走开"的人不少。 根据"材料1,"描写背同学上学的情景。 注意:(1)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材料1"所提供的条件,设想小新背同学上学的情景。想像要合理。(2)重点写小新,用什么人称都可以。(3)重点在行动描写,也可适当运用其他表达方式。(4)200字左右。 根据"材料2"和"材料3",自选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注意 (1)把"材料2"和"材料3"结合起来思考。是否结合"材料1",自由决定。 (2)不少于600字。
上海2022年秋季高考作文题:发问与结论。小时候人们喜欢发问,长大后往往看重结论。对此,有人感到担忧,有人觉得正常,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题目解析:本题体现出上海卷高考作文一贯的出题风格,意在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及写作能力。题干中,“小时候”与“长大后”,“喜欢发问”与“注重结论”是两组含义相对的词语。面对“从小时候到长大后,从爱提问到重结论”的现象,有的人“感到担忧”,有的人则“觉得正常”,这便让题干的论述点更聚焦在了“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是爱提问好,还是重结论好”这样的论题上。细致思之,答案便不难得出了,“爱提问”是童真时代对世界的每一种好奇、兴致,是指引我们不断探索和前行的动力之一;“重结论”是成长路上人越来越成熟的标志之一,是人越来越懂得利用自然规律、创造成果的依据。一味只注重提问,便会偏废对结论的关注,削减了“提问”发起的意义;一味只注重结论,则会被固封于既有经验之中,丢失了探秘更广阔可能的机会。因此,最佳的结论是在成长过程中,“发问”与“重结论”都很重要,二者应当并举,不可偏废。
新课标卷的作文先看2012年的高考作文原题: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修船工感到奇怪,说:“你己经给过工钱了。”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修船工说:“哦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了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件事,绝望极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你救了他们。”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命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