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关于社会平等的论文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59

sytucom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关于社会平等的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朝天阙520

已采纳
任何人都是自私的。所谓自私,是指把自己放到第一位,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和感受。自私是中性的,光是自私,是不能够决定善与恶的。善与恶还需要用理性来区分。理性的自私,为善。非理性的自私,为恶。理性,是基于事实和逻辑的决策。非理性,则要么违反事实,要么违反逻辑。理性的自私,其目的是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做让自己快乐的事情,花更少的时间处理带给自己痛苦的事情。只顾自己,完全不顾他人,通常这就是一种非理性的自私。因为完全不顾他人,有可能带给自己痛苦。是否要顾及他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遵循理性的决策,做对于自己更加有利的事情。自私与助人不矛盾。帮助别人给自己带来快乐,同样的帮助别人也可能带给自己痛苦。帮还是不帮,依据是自己的利益和感受以及理性的分析。那种不顾一切,完全的利他的人是非理性的。人性自私论,是衡量一切制度的基本前提。制度的建立,制度的修改,制度的完善,制度的执行,制度的废除,无不涉及到人。而人是自私的,并且这样的自私有理性与非理性之分。当制度是建立非理性的基础上的,那么这个制度就是邪恶的。当制度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的,那么这个制度就是正义的。邪恶的制度,其基本的特征就是非理性。非理性就意味着抹杀事实,违反逻辑。人性是自私的,这个是普遍的事实。那种极力否定人性自私,并且把非理性的自私作为自私的唯一含义的论点,是极其狭隘的。因为自私本身是中性的。非理性的自私是不好的,但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自私,却是善的,是实现个体幸福的前提条件。当我们用人性自私论去衡量任何制度的时候,我们就有了一个可靠的事实依据。那就是任何人都是自私的。因为任何人都是自私的,所以任何制度的建立和执行,都要抱着挑剔和怀疑的态度,首先要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承认自己自私,也承认对方自私。在彼此都自私的前提下,依据理性的决策,获得一个满意的决策方案。人性自私论,是政治社会学的最根本的前提。也是个人谋求幸福的基本出发点。没有建立这个观点的人,虽然常常都是按照自私的立场处理事情的,但不保证他能够作到理性。现实是人们常常自私而常常非理性。只有那些自私而自觉理性的人,才能够幸福快乐,对自己也对他人有好处,并且对所处的社会有益处,从而为社会减少负担。当我们认识到彼此都自私,我们就开始为自己负责了。别人没有义务帮助你,除非别人帮助你是别人处于实现他自己的目的和心理感受。你为你自己负责。于是人性自私论导致人自立精神的产生。。。象上面一样,可以说人性自私论所引发的结论,是极其理性的,从而任何建立在人性自私论基础上面的理论,才可能有科学的意义。对于我们所处的文化,人性自私论反映的是事实的真相,但某些人是要极力掩饰和歪曲的。对于那些以非理性的方式来否定人性自私论的人,我不想理会;对于以理性的态度和方法讨论和反驳我说的这个看法的人,我表示欢迎。人性自私论,一个简单而又根本的出发点。对于社会性的理论来说,是具有根本意义的前提,否定人性自私论,一切社会理论的探讨都完了

关于社会平等的论文

331 评论(9)

黎彗赤

小母鸡种下一颗种子后,大家要分享小母鸡的成果,小母鸡的不公平应从那方面入手开始辨
189 评论(14)

zhang_jie

吃力啊,我也在杜撰。。。天大校友泪奔路过。。。
287 评论(8)

aileen23xie

在历史上,西方曾出现过四种类型的平等观,即本质平等、机会平等、条件平等、结果平等。四种平等观的依次出现,反映了西方对平等与公平的认识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早期是基于宗教意义和道德观上的平等,即公正就是平等,平均分配是公平的,这就是“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绝对平等思想。早在公元前三十世纪的古埃及,人们就把管理稼穑的俄赛里斯神称为公平神,公平神以是否勤于稼穑判断人们生前的罪恶。公平就是以劳动为内在依据,上升为评判社会生活和人类德行的最高标准。随着经济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一些西方经济学家和自由主义者开始关注收入和财富平等以及对个人福利的衡量问题。哈耶克在《自由制度》一书中指出,公平的分配应该是不平等的分配,个人的能力天生不平等,对有能力的人提供平等的机会,才是公平的。只要是源于个人能力差异造成的不平等而不是因为机会差异,这样的不平等是可以接受的,这是机会平等的提出。然而,一些社会学家发现,个人的成功是由个人所具有文化水平来决定的。由于家庭的影响、遗产的继承,富人的后人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获得成功的机会更多。这样的天生不平等对机会平等的建立形成了障碍,所以西方学者又提出条件平等的观点,要求竞争者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参与竞争,认为这才是公平的。但这样仍存在问题,由于不平等的遗传,富人的后代更易成功,在法律面前、在政治选举时,富人较穷人更占优势,现实情况是社会上贫富差距日益加大。一些社会民主主义者又提出国家应该采取必要措施保证结果平等的观点,即用政治手段、税收、福利制度等来增加劣势群体的竞争力。西方新福利经济学也主张通过国家宏观政策和调整税收等措施,按照补偿性原则,改善社会中贫困成员的地位,实现社会福利函数的最大化,以此来建立公平的标准。
226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