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10

yvette312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人民日报刊发一篇评论文章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w19920317j

已采纳
“老师不敢批评学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网友与人民日报争起来了……2017-01-12 10:19:11 来源:人民日报来源:人民日报 2017-01-12 10:19:112017年1月5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文章《“老师不敢批评学生”谁之过?》。这篇文章在剖析了这种现象的危害后,提出老师应该管教学生,并劝告家长支持老师们的管教。但是也有一些教师对这篇文章有不同意见,在网上发文与人民日报争论起来。两篇文章全文如下,请您明鉴。您支持哪一方的观点呢?欢迎留言参与讨论。◆“老师不敢批评学生”谁之过?(载人民日报)文/张烁(刊于 《人民日报》2017年01月05日18 版)不知从何时开始,老师批评学生成了个“事儿”。不信,你看最近的新闻:河南省信阳市某高中老师,因批评学生上课带手机,被学生家长殴打致右耳膜穿孔;湖北省赤壁市某初中老师,批评了一位逃课去网吧的学生,结果学生离家出走,老师苦寻6天才将其找回……老子管教孩子,老师管教学生,自古以来天经地义,初会学话的小儿都会念“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可现如今,老师批评学生,怎么那么容易“惹祸上身”呢?应该看到进步的一面。那就是,“教与学”的关系越来越摆脱原来“天地君亲师”的唯上论、唯师论,越来越追求“教学相长”的境界、师生平等的关系。近一年多来,教育界发出越来越多这样的声音:教育也要“供给侧改革”,要贴近“学生的消费需求和消费习惯”,即使是选拔录取,也不能“见分不见人”。在这样的情形下,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赢得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尊重,也就成为大势所趋。那些原来见怪不怪的体罚陋习,已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上有师德“红线”,下有自媒体遍地开花、“捂盖子”越来越难的社会监督,一些品行不端的老师受到了惩罚,敢于触碰底线的人越来越少。然而,凡事过犹不及。“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学生做得不对,老师自然要批评,假若是非不分,如何称之为“教育”呢?问题似乎就出在这里。今天的孩子,都是每家每户的“小皇帝”“小公主”,自出生就三代六口围着转,不但习惯了对长辈呼来喝去,长辈还一副“很受用”的模样。试想,这样的孩子进入了学校,面对老师的批评,怎能坦然接受?一遇批评,孩子往往觉得受了天大的委屈,要么“揭竿而起”、离家出走,要么向家长“告状”。可悲的是,“熊孩子”背后往往是“熊大人”,一听孩子受了“委屈”,心里便老大不痛快:我都舍不得批评,你竟敢批评,那还了得?学校的校风、校纪、学风也因此走了下坡路。笔者几次听到老师私下感慨,“现在这世道,都不敢批评学生了。”老师不敢批评学生,受害的首先是学生本身。比如,面对校园暴力,老师如果不敢大胆出手,及时批评制止,一方面会纵容施暴学生,使其逐步走上歧途;另一方面,也会使受欺凌学生雪上加霜,造成二度伤害。同时,这也是对双方学生家庭及社会的不负责任。老师不敢批评学生,绝非小事。学生如同树苗,如不及时修枝剪杈,极易长成“歪脖子树”。孩子不能在蜜糖和赞美声中长大,适宜的批评有百利而无一害。很多人长大后对老师充满感激,就是因为老师及时给出批评,“悬崖勒马”,避免了更严重的后果。更有意思的是,很多老师感慨,毕业后真正感恩老师者,往往是那些受批评多的学生。在这里,有必要提醒家长一句:溺子如弑子。大多数老师是为了孩子好,很多老师的批评是“爱之深、责之切”。只要批评得对,家长就应该支持老师。况且,孔子尚且“吾日三省吾身”,孟子尚且推崇“闻过则喜”,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做得不对、做得不好,怎么就批评不得了?反之,如果一个孩子上学时对校纪校规无所畏惧,对老师批评难以接受,等将来长大成人走向社会,能不被社会狠狠“教训”吗?能成长为有用之才吗?当然,作为教师,还是要讲求方式方法。毕竟,批评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能用艺术化的手段使学生变得更好,才是教育的真谛。1月9日,一个叫“教师俱乐”的微信公众号,刊出网友“替天行道”的一篇文章《一线教师道出“老师不敢批评学生”的四点真相》,也引发热烈反响。文章如下——◆教师不敢批评学生,不敢管学生,不是教师的错,更不是教师的过!真正的原因有以下四点。一,《未成年人保护法》导致教师不敢管学生这个法律本身没有错,但是这个保护法和教育背道而驰。这个保护被无限放大了,小孩可以打人,骂人,杀人但不会受到惩罚,还要受到保护,因为他是未成年人。无论是谁都要从小接受犯错了要受到惩罚的教育,从小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长大后就会约束自己。二,教育部门的各项规定导致老师不敢管学生如果一个学生不犯错误,学习好作业认真完成,上课认真听课又自觉,老师会打他吗?老师要打的无非是上课不遵守纪律的学生,不听讲,甚至影响别人或全班,扰乱老师上课秩序的学生;下课招惹、欺负同学,受到报告,老师又不能不管的学生;作业不完成的学生等等,这些是学生应该遵守的,这是老师管辖的范围和职责。对于有些学生老师嘴巴讲出血来也是不会改变的。如果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说教就可以改变,那还要公安警察法律干什么?这样的学生非得采取惩罚手段的不可改变,孙悟空无法无天,不也是要用紧箍咒套在头上念一念,唐僧那么苦口婆心的劝导,管用吗?一念咒就解决了!教育主管部门不分青红皂白,要求教师不得体罚学生,这个还可以理解。不得变相体罚学生实在太不可理喻了。学生上课捣乱,老师罚学生面壁,罚学生抄作业,罚学生扫地,说几句重话都是变相体罚,都是老师不对了。不能打不能骂不能罚,怎么办?好说又不起作用,这不就是暗示教师不要管学生吗?教师也应该反思一下,你教的学生不是你的子女,教育行政部门都默许了不要管学生,你们为什么要自寻烦恼呢?管的好又没有人说你好,管的不好,赔了钱受了气,丢了工作和饭碗,划得来吗?学生在学校不受老师管不受老师惩罚,长大了必定受警察管,受法律处罚了。到那时悔之晚矣!三,家长的无理取闹导致老师不敢管老师打了学生,有的很轻微,家长特别是爷爷奶奶找到学校无理取闹,要求老师赔钱,还要老师向学生赔礼道歉,让老师颜面无存,身败名裂。家长这种行为实际就是敲竹杠,只要钱赔了就解决了。老师打学生一个巴掌赔五万元,一年的工资还不够赔。你还愿意再打吗?还敢打吗?所有老师难道不引以为戒吗?四,媒体的推波助澜导致教师不敢管学生有的媒体对教师大肆负面报道,有的歪曲事实,只要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就是老师的错,社会上的人可以打老师,学生可以打老师,可以杀老师,还是老师的错,现在的老师职业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如临大敌,简直是谈师色变!总之,老师本身确实是想管学生的,正因为以上四种原因导致老师不敢管学生。这不是老师的错,更不是老师的过!这是教师的悲哀,教育的悲哀,家长的悲哀,民族的悲哀!川观君点评:网友的文章道出了一线教师面临具体操作中的两难境地,但是也部分曲解了人民日报原文的用意。其实两篇文章的部分观点是一致的,即:保护和尊重未成年人固然好,但凡事“过犹不及”。学生做得不对,老师自然该批评,也应该有“能批评”的外环境。至于怎样才能落实,人民日报文章没有论及的,读者诸君您能留言说上一两句吗?

人民日报刊发一篇评论文章

191 评论(12)

mpf0107

这些年,娱乐圈出现了很多问题,甚至还有日渐严重,各种各样的丑闻频出不穷,甚至还有些已经触犯了道德底线甚至是法律的界限,就连官方媒体人民日报也出来点名批评这些流量明星,指出了娱乐圈的众多乱象,那么娱乐圈到底有哪些乱象,我们一起来看看人民日报是怎么说的?电视剧制作越来越流量明星化或是数据化。相信大家都能够发现,这些年很多电视剧都是采用流量明星来主演,丝毫不关注明星的演技,这些资本市场只关注电视剧的收视率,为了能够提高收视率,就找一些人气很高的明星担任主演,导致电视剧的质量大大降低,甚至大多数都是傻白甜这种毫无营养的作品。再加上如今正是大数据分析的时代,有些作品更是分析之后选择某位流量明星主演,导致如今的电视剧都是流量化和数据化,这样的结果只能换来更多傻白甜的作品,让人忽略了作品的质量。部分作品脱离实际生活,甚至歪曲历史。很多作品更是不尊重历史现实,对历史随意篡改,相信大家对去年《雷霆战将》这部电视剧印象深刻,当初这部作品被称为《亮剑3》,可见大家对此作品是多么重视,但是没想到这一部作品出现了很多雷人的现象。先是八路军竟然住着豪华别墅,甚至还抹着程亮的发胶。另外里面的女演员,在战火连天的时候,竟然还穿着整齐的裙子和高跟鞋,这种情况不仅抹黑了八路军,甚至还恶意歪曲历史,和抗战时期的实际生活完全不符合。只不过是打着《亮剑》的噱头进行宣传,最终这部电视剧被下架。部分明显触碰到了中华民族的道德文化底线。有些作品更是明显触碰到了中华民族的道德文化底线。作为面向大众的作品,应该是在法律道德的准线之上,这样才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更符合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但是一些剧组为了赚钱,放弃法律道德文化底线,一味追求利益,这样的作品能够给观众带来什么好处呢?不仅没有好处,甚至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也是不利的,对社会的影响也是负面的。这样毫无价值的作品,只能是短期收益,甚至还可能会被下架禁播,这也就会面临亏本的风险。其实娱乐圈这样的乱象不仅是官媒点名批评,就连电视制作协会也发现了这样的问题,因此广电也是出台了一些政策,例如对一些劣质艺人封杀。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更是有人大代表建议应该加大劣质艺人的处罚。希望娱乐圈的这些乱象能够纠正过来,否则娱乐圈还如何健康发展?
286 评论(13)

燕子346.

如今的娱乐圈乱想特别多,而且似乎门槛特别低。很多人总是用努力来评价现在的演员们,可是他们实际上根本就没有实力站在舞台上。天价片酬,替身,抠图,数据作假等等这些乱象,都充斥在整个娱乐圈,也一点点地让整个娱乐行业变得乌烟瘴气。流量演员的天价片酬现在拍戏的成本越来越高,很多投资者所投的钱,大部分支出都是在演员们的片酬上。这些演员们大多数都不是科班出身,很多都是娱乐公司包装出来的流量艺人,借着自己的人气就去参演影视剧。这样的演员拍出来的东西,毫无内涵,不堪入目。我们国家已经出重拳治理了天价片酬。只是在中国娱乐圈,明星们的出场费还是很高。他们的人气能够带来更高的效益,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只看利益,不重艺术,也是一种亵渎。流量演员们的替身与抠图如今的娱乐圈也是一个被资本控制的行业。导演想要拍出好的作品,就需要有足够的资金。而能够投资的人,也是希望自己投资的钱能够有所回报,所以自然就会选择能够带来回报的流量演员。这些流量演员没有任何的专业基础。可是在资本眼中这点并没有关系,只要是这个演员的脸,剩下的动作完全可以用替身,只需要近镜头的时候露脸就行了。甚至可以完全用抠图的方式。可是这样的演员拍摄的作品,哪里有一丁点的感情色彩,我们观众看的时候也完全不能投入。事实上,导演们也并不希望和这样的演员们合作。而且这样的行为也是非常不尊重观众的一种行为。冰冷的作假数据章子怡在前段时间的一档综艺节目中提及自己的《上阳赋》在豆瓣上的评分很低。我们现在评价一个作品的好坏,都要去从冰冷冷的数据来判断。就连影后级别的章子怡也被困在了数据这个框框内。可是只要是数据,就能够作假。同是春节档一起上映的电影,有着超高人气的刘德华主演的《人潮汹涌》却票房非常不漂亮,甚至都不如同期的动漫电影。实际上,流量作假这件事情已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了,甚至已经变成了一个行业内不成文的规定。之前的某流量明星的微博转发量的数据作假事件,就足以说明这一黑暗。娱乐圈早已经不再是当年老一辈艺术家创作艺术的天地,已经变成了年轻人追求荣誉,追求利益回报的一个渠道。门槛甚至低到任何人都能够演一部戏,也不管观众们看着到底尴尬不尴尬。这些乱象也还是只是被我们大众所看到的,实际上也许比我们看到的状况要更糟糕。有着高曝光率的这些演员们,一言一行都会给青少年们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肃清娱乐圈的这些乱象,也是我们社会文化工作的一个改革与进步。
227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