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04

留言1230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中西甜品文化差异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gothering

已采纳
按这个题目到百度里搜索一下就有了,OnDifferencesBetweenChineseandWesternDietaryCultures

中西甜品文化差异论文

191 评论(9)

wzhang811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为:饮食观念不同、饮食对象不同、饮食方式不同。1、饮食观念不同:(1)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这一饮食观念同西方整个哲学体系是相适应的;(2)中国人是很重视“吃”的,一方面会把这种吃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不仅维持生存,也利用它维持健康,这也就是”药补不如食补”的文化基础;另一方面,对吃的过份重视,会使人推崇对美味的追求。2、饮食对象不同:(1)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硬菜”;(2)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所以中国烹调在用料上也显出极大的随意性:许多西方人视为弃物的东西,在中国都是极好的原料。3、饮食方式不同:(1)西式饮宴上,食品和酒尽管非常重要,但实际上那是作为陪衬。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2)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们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扩展资料:中华饮食文化特点:1、精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的内在品质的概括。反映了先民对于饮食的精品意识。当然,这可能仅仅局限于某些贵族阶层。但是,这种精品意识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却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地渗透、贯彻到整个饮食活动过程中。选料、烹调、配伍乃至饮食环境,都体现着一个“精”字。2、美体现了饮食文化的审美特征。中华饮食之所以能够征服世界,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美。这种美,是指中国饮食活动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是指它给人们所带来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首先是味道美。将对“味”的审美视作烹调的第一要义。美作为饮食文化的一个基本内涵,它是中华饮食的魅力之所在,美贯穿在饮食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饮食文化
140 评论(8)

秦时明月。饼

中国的点心,制作的时候以蒸,炖,煎,烘,为主,口感较为淡,不象西点,太甜。中国早餐的四大金刚,大饼、油条、豆浆、瓷饭,还有蛋饼,小笼,生煎,锅贴,各式糕点,馒头,包子,汤圆,粽子等西点,最为常见的就是面包和蛋糕,还有匹萨,派,提拉米苏等,种类也很多。其实各有各的特色,根据每个人的口味选择
349 评论(14)

范春兰

中式比较精致,以内涵为主,加以自然材料,比如粗粮,花瓣,豆类都等,西式点心味道偏重,油腻,以奶类为主,热量高
312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