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yazb
历史上中日之间从未同时强盛,所以两国谁强盛,另一个就是附庸或者被侵略,被压迫。现在两国同时强盛,必然出现对立与分歧,可能要互相僵持数十年以上。未来我想大家都会明白和则两利,战则皆亡的道理两国的关系可能像英国和法国,总的来说都属于同一个东亚联盟之中,然后在内部会在理性的规则中争夺联盟主导权,这一联盟应包括东亚,东南亚以及太平洋一些国家,这一联盟的首领之争中,统一后的朝鲜,印尼,越南以及澳大利亚都会有一定的影响力。 
缓和一下气氛吧!其实,当时的意义肯定没什么的!只不过,走出这一步,是希望后代不要这么针尖对麦芒而已!日本,我不知道他们的后代怎么看!反正,我42岁啦!以前也一直没把上一代的恩怨当什么事!呵呵!我个人是这样的!可是,日本不断挑事!难免就有点心里不舒服啦!我们国家发布的那些新闻总不会造假污蔑日本吧?国际上那么多眼睛看着,我们国家总不会傻到做这种事吧?
以史为鉴,是人们往往在处理历史问题时常常用到的警示语,意即以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来正确处理各方之间在当前与未来发展的和谐关系,避免重蹈过去的历史悲剧。磕磕跘跘的中日关系虽然立意为以史为鉴,但是,由于日本极右势力长期对过去军国主义侵略亚洲各国的历史罪行秉持“以史为荣”的反人类思想,才使得中日关系始终处在不同的历史观念中,其具体的表现就在于用什么样的历史观念教育子孙后代。 日本如何正视反省自己过去对中国和亚洲各国犯下的历史罪行,不但是事关中日关系和日本与亚洲各国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事关亚洲和平乃至世界和平的重大原则问题。在这一问题上,尽管日本历届政府都事实而非不痛不痒地表示过道歉,但归根结底时至今日日本出尔反尔毫无诚意的以史为鉴,却是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各受害国进行军国主义翻版式的挑胁,以至于常常制造亚洲地区的紧张局势。中日关系、韩日关系、朝日关系、俄日关系、台日关系等等不断的纷争,严重地影响着地区的稳定和经济发展。纵观日本的种种行为表现,无不与日本不能正确对待过去的历史有关,无不与日本对待国民的教育有关。今日的日本之所以沦为亚洲孤儿,其责任应该完全归咎于日本对历史错误的认识和错误的教育。“正人先正己”,虽然是中国的一句处世俗语,但却蕴含着深刻的人格哲理。日本不是严肃地正视自己过去对亚洲各国犯下的历史罪行,反而指责别国在进行的历史教育中煽动反日情结,这是“抢劫了别人还不许别人喊出来”的强盗逻辑。由此可见,亚洲人民掀起的反日浪潮实际上就是反对日本政府不能正确对待历史和历史罪行,不能正确编制历史教科书,其作用就是教化日本人民世世代代与亚洲邻国仇视下去,其目的就是企图重演霸占亚洲的“大东亚共荣”梦想。不过,为了让日本极右势力的梦想彻底破灭,为了让日本人民受到正确的历史教育,同时为了让整个日本心服口服,李肇星外长代表中国政府接受日本建议“成立一个联合委员会共同研究历史问题”,既体现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豁达宽容,又体现了中国政府和人民实事求是的国际责任。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日本真心实意想与亚洲邻国和睦相处,“共同研究历史问题”并还历史的真面目,将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情。不过,笔者在此更愿意把视野扩到最大,既然是“共同研究历史问题”,就更应该把在那段历史中遭受日本侵略的所有亚洲受害国全部组织起来“共同研究历史问题”,这样的研究才更加真实,更加全面,更加客观,以免中日关系解决了而其他亚洲国家对日关系仍旧纠缠于历史之中的话,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完全实现亚洲地区的和平稳定。“共同研究历史问题”,毫无疑问是中日关系的重大突破,他的积极意义就在于还历史的本来面目,就在于中日两国共同回到对历史的认同中来,消除各说各有理的历史误会,使中日关系真正长期稳定正常化,就在于中日两国真正实现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伟大目标。以史为鉴的许多道理是相通的,中日“共同研究历史问题”虽然是国家对国家的长远外交举措,但却同样适合台海两岸在未来的和平统一中重新认识国共内战的历史定位,也就是说,都需要两岸在“共同研究历史问题”的问题中得到解决,还现有两岸教科书的本来面目,还现有两岸政治意识形态宣传的本来面目。只有这样,死于内战历史国共两党相互刀枪之下的亡魂才能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