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93

may_plum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中国美术史完整论文8000字笔记下载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icevsfire

已采纳
一、填空题(40分)  1、中国美术史上至今发现最古老的装饰品,是距今约28940年前峙峪人制作的一件 装饰品。  2、仰韶文化彩陶以 类型和 类型的彩陶艺术成就最为杰出。  3、龙山文化阶段,作为当时建筑质量提高的主要标志,一是普遍发现 ,二是出现了 。  4、湖北随县曾侯墓出土的大型铜编钟,堪称 时代青铜器的杰作。  5、马王堆出土的汉代帛画,其主题思想是 。  6、被称为我国古代园林景观雕塑第一座丰碑的是汉代昆明池石刻 像和 。  7、传为东晋画家顾恺之的绘画作品有三件,即《 》、《 》、《 》。  8、唐代画家周昉,创造了" "之体,他的佛画风格被称为" "。  9、杜甫诗:"薛公十一鹤,皆写青田真,……"道出了画家 笔下鹤的高昂神韵。而"穷羽毛之变态,夺花卉之芳妍"则指的是 的花鸟画。  10、北宋文人画家李公麟借鉴前代的" "发展为更具表现力的" ",其传世真迹有《 》。  11、突破" "这种宫廷花鸟画成规的画家是北宋中后期的 。  12、"南宋四大家"指的是 、 、 、 。  13、元代画家 以画梅著称。  14、"吴门四家"中的仇英,画法以 闻名,代表作品是《 》。  15、提出山水画"南北宗论"的是明末画家 。  16、清初"四王"派分为两种,即 、 为一种; 、 为一种。  17、"借古以开今"是清代画家 在其《 》一书中提出的。  18、清嘉道间两位著名的仕女人物画家是 与 。  19、近代"岭南画派"在艺术上主张" "。  20、吴昌硕的艺术道路与众不同,他从 开始,又学习 ,最后取得绘画成就。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0分)  1、中国美术史青铜艺术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  A、礼器 B、乐器 C、兵器 D、车马器  2、秦陵兵马俑三号坑设计的是( )。  A、 主题部队 B、混合部分 C、军事指挥部 D、弩兵  3、创造"秀骨清象"风格的画家是( )。  A、 曹不兴 B、卫协 C、陆探微 D、张僧繇  4、开创我国青绿山水端绪的作品是( )  A、 游春图 B、江帆楼阁图 C、明皇幸蜀图 D、千里江山图  5、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敞肩拱桥是( )  A、 安济桥 B、广济桥 C、宝带桥 D、安平桥  6、宋代被誉为"得山之骨","与山传神"的画家是( )  A、 李成 B、范宽 C、许道宁 D、郭熙  7、元代学识深厚的少数民族画家是( )  A、钱选 B、李衎 C、高克恭 D、王渊  8、明代擅长"易园以方,易整以散"装饰手法的画家是( )  A、 陈洪绶 B、崔子忠 C、丁云鹤 D、吴彬  9、瓷器中的"粉彩"出现于( )  A、 嘉靖时期 B、万历时期 C、康熙时期 D、雍正时期  10、《点石斋画报》的主要执笔人是( )  A、吴有如 B、郑曼陀 C、张聿光 D、马星驰  三、名词解释(15分)  1、画像石2、曹衣出水,吴带当风3、昭陵六骏  四、简答题(20分)  1、写出谢赫"六法",并逐一加以简要解释。  2、元代画风转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五、作品分析(时代背景、表现内容、艺术特色、整体评价、任选一题,15分)  1、分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  2、分析唐寅的《孟蜀宫伎图》  中国美术史答案  一、填空题(40分)  1、石墨 2、半坡、庙底沟 3、白灰面、夯土台基 4、战国 5、引魂升天  6、牵牛、织女 7、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 8、水月观音、周家祥  9、薛稷、边鸾 10、白画、白描、五马图 11、黄家富贵、崔白 12、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13、王冕 14、工笔重彩、剑阁图 15、董其昌 16、王时敏、王原祁、王鉴、王翚 17、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 18、改琦、费丹旭  19、折衷东西方 20、制印、书法辞章  二、单项选择题(10分)  1、A 2、C 3、C 4、A 5、D 6、B 7、C 8、A 9、C10、A  三、名词解释(15分)  1、中国古代祠堂、墓室、石阙、石碑、棺椁等石刻装饰画。盛行于东汉。其具有绘画性、雕塑性和建筑性。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构图富于变化,艺术价值很高。代表作有武梁祠画像、沂南石墓画像等。  2、中国画术语。北齐画家曹仲达所画人物,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犹如刚从水中出来。唐代画家吴道子所画人物,其势圆转而衣服飞扬,富于运动感、节奏感。故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之说。  3、唐太宗陵墓前浮雕。刻划李世民征战时先后骑乘过的六匹骏马,即: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特勒骠、青骓、什伐赤。分别选取侍立、徐行、奔驰等动态,风姿英武。作品具有强烈的体积感。  四、简答题(20分)  1、(1)气韵生动:生动地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  (2)骨法用笔:通过对人物外表的描绘而反映人物特征的笔法要求。  (3)应物象形:准确地描绘对象的形状。  (4)随类赋彩:按照对象的固有色彩来设色。  (5)经营位置:指构思、构图。  (6)转移模写:指绘画的临摹和复制。  2、(1)作画重视主观意兴心绪的表现,把形似和写实放在次要位置。  (2)作品追求笔墨情趣,水墨画极为盛行。  (3)把书法用笔融进绘画创作,丰富了点、线的表现力。  (4)画上流行题写诗文,加强了作品的诗情画意。  五、作品分析,任选一题(15分)  1、(1)五代南唐政权的摇摇欲坠造成许多人对前途悲观失望,故而疏狂自放以蒙蔽朝廷耳目。  (2)通过听琴、观舞、休憩、赏乐、调笑五个场面,描绘了政治上失意的官僚韩熙载尽情声色、颓唐放纵的夜宴生活。  (3)构思严谨,人物性格刻划生动而有深度。衣纹组织严谨而又简练。设色以浓重色调为主,配以淡彩,间隔以大块的黑白,起着统一画面的作用。  (4)除绘画史上的重要价值外,也是研究音乐史、舞蹈史、工艺史的宝贵资料。  2、(1)宫廷君王的奢侈豪华带给宫伎、歌伎的只是一种悲剧。  (2)通过四个盛装的宫伎描绘了五代后蜀孟昶的宫廷生活。  (3)诗的点缀道出了画的主题。线条细劲、流动,设色妍丽、明快、变化十分丰富。人物独特的造型特征,突出了宫伎弱不禁风的情态。  (4)整个作品秀润、明朗、简洁、清新。作者饱受炎凉世态的滋味,通过宫伎的描绘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一、填空题(40分)  1、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主要体现在 的装饰纹样上。  2、在 人和 人的装饰品上,呈现出成熟的钻孔技术,这在雕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3、青铜器中的 ,是统治阶级用以区别尊卑等级的器物。  4、秦汉时代的美术中,兼有绘画与雕刻两种特点的是 与 。  5、《 》被称为"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的杰出代表,其主体雕刻是《 》。  6、六朝三大家指的是 、 、 。  7、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敞肩拱桥是隋代的 。  8、画史上"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分别指的是唐代画家 和北齐  画家 所独创的宗教图像样式。  9、唐代画马的名家是 、画牛的名家是 。  10、"徐黄异体"指的是五代画家 和 的花鸟画风格。  11、宋代瓷器生产的五大名窑指的是 、 、 、 、 窑。  12、宋代文人画赋予梅兰竹菊以道德品格,号称" "。其后成为传统绘画中的独特门类。  13、元代肖像画家 ,驰名江浙一带,著《 》一书。  14、把写意花鸟推向新阶段的两名主要画家是 和 。  15、明代后期,在肖像画的发展中,以 为代表的墨骨敷彩画法,在当时的文人中影响很大。  16、"扬州八怪"大致分为三类:其中一类是厌弃官场的文人画家,如 、 、 等。  17、明清时期我国著名的四大名绣是 、 、 和 。  18、被视为"海派"名家,但未定居上海的画家,有 和 。  19、天津泥人张被徐悲鸿成为"虽杨惠之不足过也"。其创始人是 。  20、奠定擦笔水彩画法,并用时装美女做月份牌主要描写对象的是 。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0分)  1、黄河流域半坡彩陶纹饰最多的是( )  A、 兽面纹 B、凤鸟纹 C、几何纹 D、鱼纹  2、秦汉时代表示威仪登第的建筑物是( )  A、 门阙 B、墓表 C、享堂 D、坞壁  3、首先提出"明劝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这一绘画功能的是( )  A、 顾恺之《画云台山记》 B、谢赫《画品》 C、宗炳《画山水序》 D、王微《叙画》  4、我国第一部绘画断代史著作是( )  A、历代名画记 B、唐朝名画录 C、贞观公私画史 D、续画品  5、南宋时期以善画婴戏图著称的画家是( )  A、 刘松年 B、李迪 C、苏汉臣 D、李嵩  6、现存最大的喇嘛式塔是( )  A、 妙应寺白塔 B、佛宫寺木塔 C、开元寺料敌塔 D、天宁寺塔  7、"明四家"中以工笔重彩闻名的画家是( )  A、沈周 B、文征明 C、唐 D、仇英  8、清初"四王"中,取得"熟不甜,生不涩,淡而厚、实而清"的收获的画家是()  A、王时敏 B、王鉴 C、王翚 D、王原祁  9、在苏州大型园林中具有代表性的园林是( )  A、拙政图 B、网师园 C、怡园 D、留园  10、铜胎掐丝法郎的俗名是( )  A、唐三彩 B、扣器 C、景泰蓝 D、宣德炉  三、名词解释(15分)  1、帛画  2、唐三彩  3、浙派  四、简答题(20分)  1、试述秦陵兵马俑的主要艺术特色。  2、荆浩为代表的北方山水画有何特点?  一、作品分析(时代背景、表现内容、艺术特色、整体评价、任选一题,15分)  1、分析阎立本的《步辇图》。  2、分析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  中国美术史答案  一、填空题(40分)  1、彩陶 2、峙峪、山顶洞 3、礼器 4、画像石、画像砖 5、霍去病墓前石刻、马踏匈奴 6、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 7、安济桥(赵州桥)  8、吴道子、曹仲达 9、韩干、韩滉 10、徐熙、黄筌 11、定、哥、汝、官、钧  12、四君子画 13、王绎、写像秘诀 14、陈淳、徐渭 15、曾鲸 16、金农、高翔、汪士慎 17、苏绣、粤绣、蜀绣、湘绣 18、赵之谦、虚谷 19、张长林  20、郑曼陀  二、单项选择题(10分)  1、D 2、A 3、B 4、B 5、C 6、A 7、D 8、D 9、D 10、C  三、名词解释(15分)  1、古代画在丝织物上的绘画。其表现主题是引魂升天。人物造型带有风俗画性质,线描规整劲利,色彩绚烂谐调,具有装饰风味。代表有战国楚墓的《人物龙凤帛画》、长安马王堆汉墓帛画等。  2、中国唐代多彩铅质釉陶产品的概称。流行于盛唐武则天至中唐开元、天宝时期。三彩釉以白、黄、绿三种釉色为主,也有少量蓝釉或黑釉。殉葬的俑和驼、马动物是其中的精品。  3、明代山水画流派之一。明初至武宗嘉靖时最为盛行。该派承继南宋院体,取法于李唐、马远、夏圭,多作斧劈皴,行笔有顿挫,形成水墨苍劲一体。代表画家有戴进、吴伟等。  四、简答题(20分)  1、(1)以群雕形式出现,利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宏伟的气势。  (2)崇尚写实,手法严谨,并注意刻划任务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点。  (3)妆彩粉饰,绘塑结合,使形象更为丰富多彩。  2、(1)主要表现北方石质山岳,山势险峻。  (2)画上多有长松、古树、巨石、飞泉。  (3)画法以顿挫的线条勾出山石凹凸,再加点皴,山石外轮廓线条较为明显。  (4)画风雄伟刚健,给人以崇高的壮美。  五、作品分析,任选一题(15分)  1、(1)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促进了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  (2)作品描绘的是贞观十五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联姻事件。  (3)构图均衡,人物主次分明,形象生动,线条匀细挺拔,富有弹性。设色浓重并适度晕染,效果单纯而明朗。  (4)作品具有历史价值,是现存有关西藏最早的一幅历史画。阎立本是开一代画风的划时代人物。  2、(1)元代统治者的荣枯无常使许多汉族文人只得纵情于诗酒。  (2)描绘了富春江一代的秋初景色。  (3)吸收董巨披麻皴而更加简括,显示出较深的笔墨功力。  (4)堪称古代山水画中的巨作。对后代画家具有深刻的启发和影响。  一、填空题(40分)  1、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萌生时期,是以 为基础的新石器时代。  2、依陶器的用途可分为 器, 器和储藏器。  3、春秋时代的青铜器 ,具有社会大变革时代的艺术特色。  4、画像石是用于构筑 、 、 或 的建筑石材。  5、秦汉时代表示威仪等第的建筑物是 。  6、"为冢象祁连山",指的是汉代 的墓址  7、《魏晋胜流画赞》的作者是 ,《画山水序》的作者是 《叙画》的作者是 。  8、唐代画家 的 ,忠实地表现了千余年前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往来。  9、"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 提出的。  10、五代时期的画家创造了北方重峦峻岭和江南的秀丽风光,北方以 、 为代表,南方以 、 为代表,形成两种不同的风格和画派。  11、宋代画家王希孟的 ,代表了画院青绿一体精密不苟,严格遵依格法的画风。  12、"元四家"指的是 、 、 、 。  13、"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出于明代画家 的《 》中。  14、清初专攻花卉创为没骨画法的画家是 。  15、清初"四僧"中的 ,被视为新安画流的代表人物。  16、清代画家"金陵二溪"指的是 与 。  17、清代木板年画中,杨柳青年画风格 ,桃花坞年画风格 杨家埠年画风格 。  18、"海上三任"是活跃在上海画坛的 、 、 。  19、近代画家 ,从日本回国后,在广州设"春睡画院",致力于艺术教学。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10分)  1、根据现有资料,可知画像石萌发于( )  A、春秋战国时期 B、西汉时期 C、东汉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  2、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是( )  A、洛阳永宁寺 B、登封嵩岳寺塔 C、慈恩寺塔 D、五台山佛光寺  3、唐代与吴道子齐名的雕塑家是()  A、韩伯通 B、 宋法智 C、吴智敏 D、杨惠之  4、开创金碧山水一派的画家是()  A、李思训 B、王维 C、王洽 D、吴道子  5、突破"黄家富贵"成规的画家是( )  A、赵昌 B、易元吉 C、韩若拙 D、崔白  6、被称为古代山水画中巨作的是( )  A、鹊华秋色图 B、浮玉山居图 C、富春山居图 D、春山欲雨图  7、明清都城所建坛庙气势最大艺术性最高的是( )  A、天坛 B、地坛 C、日坛 D、月坛  8、被称为"万园之园"的苑囿建筑是( )  A、颐和园 B、圆明园 C、承德避暑山庄 D、拙政园  9、清代以画《鬼趣图》讽刺现实而著名的画家是( )  A、黄慎 B、华喦 C、金农 D、罗聘  10、被视为"海派"名家,但未定居上海的画家是( )  A、张熊 B、胡远 C、虚谷 D、吴昌硕  三、名词解释(15分)  1、青铜器  2、瓦当  3、米氏云山  四、简答题(20分)  1、战国帛画反映的内容及艺术特点是什么?  2、"扬州八怪"的绘画有何特点?  五、作品分析(时代背景、表现内容、艺术特色、整体评价、任选一题,15分)  1、分析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2、分析沈周的《庐山高图》  中国美术史答案  一、填空题(40分)  1、定居农业 2、饮食、炊煮 3、莲鹤方壶 4、墓室、石棺、享祠、石阙  5、门阙 6、霍去病 7、顾恺之、宗炳、王微 8、阎立本、步辇图 9、张璪  10、荆浩、关仝、董源、巨然 11、千里江山图 12、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 13、王履、华山图序 14、陈洪绶、崔子忠 15、恽寿平 16、弘仁(浙江) 17、髡残、程正揆 18、雅丽、写实、质朴 19、任熊、任薰、任颐  20、高剑父  二、单项选择题(10分)  1、B 2、B 3、D 4、A 5、D 6、C 7、A 8、B 9、D 10、C  三、名词解释(15分)  1、发端于黄河流域,是红铜加锡的合金。分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及车马器等四大类。其中礼器是统治阶段用以区别尊卑等级的器物。其品种有鼎、豆、尊、盘、钟等。  2、覆于屋顶檐际的一种瓦件。通指半规或圆形之瓦头。始见于周代,秦汉已趋流行。常见瓦当大多与简瓦连制一起,其瓦背断面作半筒状,上有各种动、植物或文字、云纹等图案纹饰。既有实用的功能,也富于装饰美。  3、宋代山水画派之一。又称"米家山水"。米芾所创,其子米友仁加以继承和发展。描绘云烟掩映的江南山川景色。采用泼墨法,参以积墨和泼墨,又常用焦墨提神,其精妙在于见笔见墨,属水墨大写意画法,自称"墨戏"。对水墨山水发展影响很大。  四、简答题(20分)  1、内容:反映了楚人祈求死后升天的幻想。  特点:(1)画面背景空白,构图突出龙凤飞升的形象。  (2)以线造型,笔致圆转流畅。  (3)形象皆为正侧面,基本比例正确。  (4)龙凤造型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和装饰趣味。  2、(1)风格鲜明,个性突出。  (2)重视情趣的表现,力图在作品中显示出自己的人品、学问、才情、思想。  (3)诗文、书法、绘画、印章,完美结合。  创作特点:师造化、抒个性、用我法、专写意、重神似、端人品、博修养。  五、作品分析,任选一题(15分)  1、(1)士大夫画家辈出,绘画题材范围扩大。  (2)根据诗人曹植的文学创作的主题思想塑造形象和安排情节。画出了一幅哀怨缠绵的连续画图。  (3)人物神情刻画生动,主题内容突出,手法写实。线条简练飘逸,色彩典雅鲜丽。整个画面环境富于装饰性。  (4)体现了东晋时期中国绘画水平。顾恺之的艺术成就对当时或后世画家具有重要影响。  2、(1)"文人画"在明代最为昌盛,其中尤以山水画影响较深。  (2)专为其师陈宽而作。以近似王蒙的笔法,集中表现了雄伟瑰丽的庐山形象。用此来象征乃师的崇高人格。  (3)寓意深刻,想象驰骋。布景高远深幽,山石多用披麻解索皴,浓墨点苔,墨丰笔健。表现出庐山大气氤氲的动人形象。  (4)为文秀一类的水墨写意山水之作,也是诗画并茂、寓情于景的巨幅杰作。  一、填空题(40分)  1、中国美术的起源和萌芽时期是 时代的美术。  2、青海大通孙家寨出土的《 》,堪称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之杰作。  3、我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壁画墨迹,是辽宁牛河梁 遗址出土的壁画残块  4、我国先秦时代的青铜器,分 、 、 、 等四类。  5、东汉时代的画像石以山东嘉祥的 为代表。  6、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是河南等封的 。  7、刘宋时画家陆探微创造了" "的清秀绘画形象,而张僧繇则因其创造的形象独具风格,被称为" "。  8、唐代画家王维以诗入画创" "山水,书写文人情怀。王洽画松石山水则疯癫狂放,创" "之法。  9、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指的是 、 、 和 石窟。  10、唐代工艺品中成就最为卓著的首推 ,殉葬的 和驼、 动物是其中的精品。  11、论者评宋初两大山水画家谓:" 之画,近视如千里之远, 之笔,远望不离坐外。"  12、南宋画家梁揩擅绘洗练放逸的" ",开启了元明清写意人物的先河。  13、元代永乐宫三清殿壁画的作者是民间画工 等,而纯阳殿的壁画构图则是采用了 的表现形式。  14、明代" 派"的代表画家时 和 。  15、明末画家陈洪绶19岁时创作的 ,其中以 为最佳。  16、清初"四僧"指的是 、 、 、 。  17、"扬州八怪"大致分三类,其中一类是丢官后来扬州的文人,如 、 等人。  18、清代三大木板年画产地是 、 、 。  19、近代画家任伯年注重文人画与民间美术结合,创造了 的新画风。  20、"从来没有一个画家像他这么努力与绘写社会生活……"这是郑振铎对《点石斋画报》的主要执笔人 的评价。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0分)  1、马王堆汉墓帛画描绘的主题思想是( )。  A、 天地神话 B、引魂升天 C、墓主生活 D、仙人出行  2、已知最早的纸本绘画《地主庄园图》出土于( )。  A、 吐鲁番晋墓 B、昭通霍氏墓 C、安丘冬寿墓 D、酒泉丁家闸墓  3、描绘宫中嫔妃生活哀怨的作品是( )  A、 虢国夫人游春图 B、捣练图 C、挥扇仕女图 D、簪花仕女图  4、"昭陵六骏"浮雕中具有情节性的作品是( )。  A、飒露紫 B、拳毛騧 C、白蹄乌 D、特勒骠  5、《潇湘图》的作者是五代画家( )。  A、荆浩 B、关仝 C、董源 D、巨然  6、首次提出山水画"三远"的论著是( )。  A、 图画见闻志 B、林泉高致 C、画继 D、山水纯全集  7、"元四家"中山水画章法稠密的画家是( )。  A、 黄公望 B、吴镇 C、王蒙 D、倪瓒  8、明代纯以彩色在熟纸绘绢上作写意的画家是( )。  A、 边景昭 B、孙隆 C、林良 D、吕纪  9、清代从摹习古法掌握前人经验与程式入手的绘画教科书是( )。  A、 顾氏画谱 B、程氏墨苑 C、十竹斋画谱 D、芥子园画传  10、与经享颐、何香凝共同组织"寒之友"社的画家是( )。  A、 居廉 B、高剑父 C、高奇峰 D、陈树人  三、名词解释:(15分)1、彩陶2、仕女画3、马踏匈奴  四、简答题(20分)  1、试述顾恺之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  2、花鸟画中的"徐黄异体"各有什么特点?  五、作品分析(时代背景、表现内容、艺术特色、整体评价、任选一题 15分)  1、分析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2、分析王蒙的《青卞隐居图》  中国美术史答案  一、填空题(40分)  1、石器 2、舞蹈纹彩陶盆 3、红山文化女神庙 4、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及车马器 5、武梁祠 6、蒿岳寺塔 7、秀骨清象、张家祥 8、破墨、泼墨  9、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大同云冈、洛阳龙门 10、唐三彩、俑、马  11、李成、范宽 12、减笔画 13、马君祥、连环画 14、戴进、吴伟  15、九歌图、屈子行吟图 16、八大山人、石涛、髡残、弘仁 17、郑板桥、李鱓  18、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县杨家埠 19、雅俗共赏 20、吴有如  二、单项选择题(10分)  1、B 2、A 3、C 4、A 5、C 6、B 7、C 8、B 9、D 10、D  三、名词解释(15分)  1、中国古代带有彩绘花纹的陶器。彩绘颜料以赤铁矿为主,多饰以几何图案和动植物花纹。在造型装饰、图案纹样的处理上,体现了当时审美能力和工艺制作已达到可观水平。  2、中国古代人物画之一种。原指以封建社会中上层士大夫和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中国画;后为人物画科中专指描绘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一个分目。代表画家又张萱、周昉等。民间木板年画中的"美女画",亦称"仕女画"。  3、西汉霍去病墓前群雕的主体雕刻。作者运用寓意手法,以矫健的战马象征骠骑将军,以战马将匈奴将领踏翻在地的典型情节,赞颂霍去病在抗击匈奴战争中建树的奇功。这是具有纪念碑性质的雕刻艺术作品。  四、简答题(20分)  1、(1)克服前代限于说教内容的缺点,广泛采用多样性题材。  (2)明确提出了"传神"的重要性。  (3)加强平列构图的变化,依靠画面人物相互关系的巧妙处理以显示人物的情思。  (4)揉合汉画与西域的线条,创造"春蚕吐丝"般的线描风格。  (5)在画法画理诸方面,体现出朴素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想。  2、指五代西蜀画院画家黄筌和南唐画家徐熙的花鸟画风格。  黄筌的风格:(1)取材多为宫廷珍禽瑞鸟,奇花怪石。  (2)画法多采用"双钩填彩",笔致工细。  (3)画风富丽,设色鲜明。  徐熙的风格:(1)取材多为民间汀花野竹,水鸟渊鱼。  (2)作画重在用墨,兼勾带染,有"落墨花"之称。  (3)设色不以晕淡为工,只是略加色彩。  因此画史上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说。  五、作品分析,任选一题(15分)  1、(1)宋初市民阶层的形成,出现了以市俗生活为中心内容的风俗画。  (2)通过郊野、汴河、街市三个段落,展现了北宋都城汴梁汴河两岸清明时节的街市景象。  (3)构图采用散点透视。布局有序,内容丰富,主题突出。采用线描淡彩画法,并紧密结合对象的质感特征。  (4)体现了中国古代风俗画的最高成就,对研究宋代的城市生活以及民俗、服饰、建筑、工商、交通等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2、(1)元朝的"世事多变"造成文人画家逃避现实、隐遁山林。  (2)描绘了浙江吴兴县西北18里许的卞山景象。  (3)立轴采用高远法构图,画出卞山自山麓至顶全貌,结构谨严,纵横离奇。画草庐数间,点出了文人隐逸的主题。画法先以淡墨勾石骨,再用焦墨皴擦,淡墨微染,层层加深,层次井然。画面密而不塞,实中有虚,有深远的空间感。  (4)运用前代画家之法,创造出线繁点密,苍茫深厚的新风格。被明代画家董其昌成为"天下第一。"

中国美术史完整论文8000字笔记下载

212 评论(9)

76x76

中华民族美术过去之灿烂 傅抱石 近时外国人对于中华民族性的批评,总是离不了说中国是"自尊"、"自大"的民族。殊不知中国人的"自尊"和"自大",是有原因的,是有道理的。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还必须保守着这种"自尊"、"自大"的好国民性。今日的中国,尤其有急切的需要和重大的意义。 单论美术这一项,其发达之古,创造之精,莫说东方,就是世界上也难寻其匹。日本还在请中国人办外交主政事的时候,我们已把西域的美术精华吃下肚子。吐出以后的唐宋光辉之花。埃及是最古不过的了,然而把那粗笨的刻画,和我们三代的玉器铜器比上一比,若根据他的遗物,他就发展到与三代同一时期也办不到的。"铜器时代",哪一民族拿得出如此雄壮伟大神妙不可言状的宝贝?虽一二遗留,它的价值,除供考古学者的摩娑研究,物器本身,已没有什么,然中华民族在世界美术史上有了最伟大最先进的创造是无疑的。虽然有许多学者,硬说我们古代那批宝贝,某种是间接学自波斯的,某种又是直接从印度偷来的,总而言之,说我们中国人是没有多大用的东西,然而这无非是因为我们的宝贝太高贵,把他们吓得没有什么可说。眼见中国如何贫弱,所以他们还要这样说:"中国何德何能?龟甲铜器,《春秋》三传,完全是伪造,你汉人尚能做什么呢" 虽然,他们尽管侮辱,若是有人送他们一个同治年的瓷器,或是乾隆年的雕漆,保证他脑筋中起不可思议的作用,佩服得五体投地。难道这又是从英吉利法兰西偷来的么? 展开东方艺术系统图来看一看,所谓"古代系"、"希腊系"、"印度系"、"中国系"的四大系中,实际上只中国与印度的二大系。假使中华民族不负起吸收、融化和创造的责任,到现在朝鲜有美术么?日本有美术么?"印度系"又走得几步路呢?关于这些理论,姑且不论。总之我们就是说:中华民族曾经包办东亚的美术,是东亚美术名正言顺的不祧之祖,也不为过。 我中华民族特别的长处,是不但能够闻一知十,而且是只要和别的民族文化见见面,就会造出比人家更好的文化。一般美术史学者,他们把中国自三国至五代(约西纪二○○--一○○○年)的一个时期,定为"佛教艺术时代"(德人Hirth氏)或是"古典时代"(英人Bushell氏)或是"西域艺术攫取时代"(日人伊东忠太氏),述说当时以后的美术,完全没有独自的发展,而决定中国的中世美术史。我可以举一个极简单的例,来证明这种述说的不确。诚然,中国的美术,受了不少印度的影响。但是要明白,这些影响,到了六朝初期,早被中华民族聪明的脑袋将它化得干净。譬如说,张墨顾恺之的《维摩变相图》,陆探微载安道的《无量寿佛》则学印度的么?印度有没有?云岗龙门巩县等佛窟两足交叉的弥勒像,又是学印度的么?印度的弥勒像,是否两双脚交叉还是并垂呢?像这种例,举不胜举,一二学者,觉得中国人太不可方物,于是拼命从佛教经典内,拖出中国佛教艺术的前身来。似乎带哭带骂地说:"中国真聪明!印度没有的东西也会造!你看呵!菩萨头背后那道圆光,印度又那里有呢?"我们并不否认人家如此地讥评,这正是我们所欣慰的事。美术是什么?佛教美术又是什么?朝鲜日本的古美术,都是中国美术的儿孙,然不能说朝鲜日本便没有它自己的美术。这一切,都是中华民族在美术上特殊的伟大的表现!是世界美术史上最光荣灿烂的一页! 只是创造,创造得不高明是不行的;只是吸收,吞进去受不住也是不行的。中华民族,有无量成绩做本身最高度文化的证明。纪元前一千年的工世,能作出就是现在五千年后也还是奉为标准的"形式"和"纹样"。葡萄花纹,就说是外国货,然"云纹"、"雷纹"、"蟠纹"、"饕餮纹"总是本号自造!并且形体周备,意匠完美,会在砖瓦头上刻字描画!会将一双雀子,站在乌龟背脊上做灯盏!檐会飞!柱会雕!凡是与生活有关系的器物,哪一样不施以美的设计?秦始皇为防胡人而筑的万里长城,其雄伟盖世的气慨,又谁不咋舌吃惊? 绘画较工艺发达稍迟一点。古书上,舜皇帝的妹子,以及"苍颉作书,史皇作画"等等传说,姑不信它。在今日可得见的古代绘画作品,汉朝的已有很多了。孝堂山武梁祠的石刻画,固然不是二十世纪图案最发达的欧洲画家可以"便化"得出来,就是一块汉画像砖上的人物,也够使现代东西方的人物画家惊异。藏在英国大英博物馆橱内的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那画上的人物,态度优美而庄重,线条遒劲,布置闲雅,第四世纪的东西,我们不知道那时候欧洲的人物画如何?再说唐代的阎立本,它的驰名世界的《历代帝王像》,听说尚有十三张在福建林氏家中(一说梁鸿志君所)。这稀世的宝物,它的唐代初期绘画的黄金时代,充分表示无遗。日本帝室御物有一张《圣德太子像》,中间画圣德太子,左右画山背大兄王和殖栗王。这张画,他们的确经过许多人研究,据旧法隆隆寺《寺传》上说,是百济国阿佐太子到日本画的。许多人不以为然,说《圣德太子像》的服制全是"本邦的古仪"!但是除此以外,可没有第二张和这画逼肖的作品。是天上掉下来的么?实事求是的先生们,不得不怀疑了,不得不恭维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像》了。因为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像》,也是中间画皇帝,两边画侍臣侍女的。于是《圣德太子像》的本源(布置或笔法),便牵在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像》上。 经晚唐五代而至宋徽宗的花鸟,即今日还原色印在日本寻常小学生的画帖上。不过不说是中国的,但说"距现在有八百多年一个叫做宗的皇帝"而已。绘画到了徽宗时期,无论花鸟,山水,一切部门,都有杰出的大家,彪炳史乘!南渡后,刚刚一百二十年,霹雳一声,蒙古人打定了天下,可怜当时那班画家们,忍着精神上的痛夺,拼命向笔墨间抒其抑郁之孤愤幽绪!黄公望,他叫出"寄乐于画"的口号,以刺激那些利欲熏心的分子。倪云林也曾说过"余之画,不过草草,聊写胸中之逸气耳"!这种艺人的本色,也是当代社会的反面。我们看倪云林的山水,存着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元四大家中,王蒙为了母舅的关系,做过一下泰安知州,在画史上,虽然他的挥洒高妙,有时也逃不了峻刻批评。至明代则文沈唐仇是适合当时代的产物,谨严之中,复邃幽趣。至于清初的八大山人与苦瓜和尚,他们的行径和笔墨,又岂独在一山一水一花一鸟之间?尤其石涛的诗,"梅花"、"遗民"可说是常常应用。我们在三百年之后,应不应该向这些民族艺人表示诚恳的敬意? 雕刻的遗迹,随便说吧,如云岗巩县天龙山等多数的佛窟,真不知接受了几何人的瞻仰和崇拜。东方固是第一大艺术,西方也未见得有出其右者。我们要知道,这成千成万的石佛,都是先民一刀一刀,一尊一尊,累月经年所造成,若说是没有伟大力量的民族办得到,那现在也不让云岗独霸一部东方雕刻史了。 这无量数的遗宝,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寄托。唯有这些遗宝,中华民族在世界美术上始值得自豪,值得人家不远万里费长久时间,来研究我们一张纸或是一块石头。 然则中国美术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何呢?这可分做两方面说:一方面,以异民族的关系,突然接触"形式"、"色彩"与自己绝对不同的美术品,自然产生一种奇异。或者本来存有某种用意(如对于工艺品),因之有些人,拼命地研究。这些人,是把中国美术推崇得真比天还要高不可攀。一方面,就美术品的评价上,中国美术品,大至开山打洞,小至一把扇子、一个酒杯,都具有不可形容的独特境界。这种境界,是中华民族的境界,是东方的境界,也即是世界两种境界之一的境界。因此,与欧洲美术,显然划清了路线,而此辔齐奔。 他们的绘画,是"色彩"和"面"的结合;中国的绘画是"线条"和"点"的交响乐。过惯了都市文明的他们,现在也需要枯淡清冲的刺激,在绘画上,已有相当的证明。不过以欣赏的趣味或能力如何,所以有的欢喜唐宋的谨严,有的欢喜元人的淡逸。 他们的雕刻,是不穿衣服的多;中国的雕刻,则多穿衣服。人体的曲线固属美妙,而衣服飘举,隐约如见,又何尝不美?他们的材料,多用金属,用石头;中国的材料,多用木,用泥,用麻,用漆,这是种种环境造成的分歧当不因此显其轩轾。 中国的美术,无论建筑、雕刻、绘画、工艺,创作上固各有伟大的贡献,理论上更是发世界所未发。东晋有顾恺之的《论画》,南齐的谢赫的《六法论》。当第四五世纪,即有如此完善的绘画理论,可说是惊人的成功。如顾恺之说的:"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完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王微说:"目有所极,故所见不周;于是乎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以判躯之状,画寸眸之明"是何等的透彻合理呵!本来美术不像科学,不一定读熟了理论才去制作,也不一定有理论便有作品。但是世界美术史家们,常常贬人而誉已。我以为这些精湛的论著,是值得特笔大书,任他们存着怎样的偏见,也绝不能稍稍摇动。 在另一种情形之下,"中国美术"这个名词,稍稍费解。它的含义,似乎加了一层限制。欧美人所谓"中国美术",至多包括到嘉道以前。那时候,足迹到过中国的还不多,仅仅从一些布教师或商人的手中,得受中国美术的洗礼。日本人就根本不说出"中国美术"四个字。虽然是一本一本图谱或论著,自序文至版权页都是中国的美术品或研究,但总名之曰"东洋",或名为"支那古代美术",置于印度朝鲜之间。我们自己对于这种现象,应该明白西洋人与日本人的中国美术观,在可能内,他们是以不提起为妙的。此中道理,非常简单。 那种中国美术在世界上,不是被人轻视么?当然!在现在民族竞争的时代,谁肯对我们中国人说出半个好字?事实上,我们早知道有若干的"中国通",在贩卖中国的美术,在靠谈谈中国美术吃饭!更说具体一点,中国美术实在好得使一切不愿谈的人而又不得不谈,更不得不把中国美术似通非通地来利用。美国大来公司邮船上所印的旅客单,也装饰了中国六朝的佛像,江西不值钱的樟木箱子,到了支加哥会变成无上的美术品。日本不必论,著是不相当研究过中国美术,想做美术家是很困难的事。近年上田恭辅氏的《支那美术工艺骨董图说》,翻开封面便是"震惊世界的支那工艺美术"十一个大字。这点,也可见中华民族美术在世界的力量和地位了。 中华民族美术的进展,恰像一条弯弯曲曲的线,这条线,随美术的部门而曲折不同,同时随民族意识的强弱而曲折不同。我们要推究它曲折的痕迹,推究何以盛何以衰的原因,做今后民族美术建设的参考。 美术是一面社会的镜子,它的发生,成长,或是灭亡,都有它背后的一切做主人,使它不得不顺着而同一步骤,同一进退。前面说过,中国美术发达最早的是工艺,如玉器、铜器等,在三代已有精致的作品。因为朝廷设了玉府,召了许多琢玉的人从事研究制作,铜器也定有制度,形式大小等等,都有一定的标准。在这统一的机构指导之下,所以呈露当时代工艺极盛的时期。以后秦汉承继三代有组织的宏规,遂蔚成中华民族独立的伟大的美丽轮廓,造型的样式上,也愈见复杂,一一合于生活的需要了。绘画也可以用此种在统一下始得发展的方式来证明它的盛衰。绘画上黄金时代的唐宋,在唐有玄宗的好艺,育成吴道子李思训阎氏兄弟(立德立本)许多凌铄古今的大画家,山水画之勃兴,佛像画之转变,这不都是玄宗的功劳么?宋代更是值得我们崇仰,徽宗皇帝,他不但扩充翰林图画院的机构,并且高等官吏都要考一考绘画,当时的文臣武臣,有几个不能伸纸挥洒的呢?基于这种原因,一直到南宋中期的绘画,人材之多,发达之速,元明清固然不能及,即两晋六朝又哪能相提并论?其次雕刻,隋唐佛教造像之盛,梁武帝的优崇佛寺,是我们不能忘记的。至于最近的清代康雍乾三朝,不是朝廷的奖进,那中国美术史可以划明代为最后的一个阶段。现在我们所资为最丰富最可靠的美术参考资料,大部分是这三朝的成绩。 现在我们足以相信,相信中华民族美术的建设,是在先负起时代的使命,而后始有美术的可言;是在造成统一的倾向,而后始有"广大"、"庄重"、"永远"的收获。我们过去的痕迹,很明白地呈在眼前,古人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日的中国美术,时代的使命是什么?统一的倾向是怎样?前者可以把近几十年的美术看一看,自然可以发觉我们应该走的大道,后者就是审度目前的缓急,决定这些大道,走哪一条?如何走法?
256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