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18

2012xin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历程论文800字开头作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pcyw

已采纳
现实版的“2012”注定不会是电影中所描述的“世界末日”,至少在中国,它将是一个“高铁时代”全面来临的日子在这一年里,将有3万公里客运专线建成投产,从北京到上海,从上海到武汉、成都、昆明的高速铁路都将建成通车,客运专线“四纵四横”全面建成通车,5万公里区际干线、1万公里复线,将形成贯通我国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大能力骨干网至此,大半个中国将处在高速铁路与城际轨道交通的覆盖范围内在这一年,将有804座新客站投入运营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11万公里,时速200公里以上的客运专线将达3万公里,将有800多组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穿行于广阔的国土之上生活快节奏改变慢生活高铁时代的来临,改变的不仅是城市间的空间距离,它所带来的还包括不同地域民众旧有的生活节奏和观念的巨变“简单来说,这一变化的深远影响不亚于日本新干线和美国东西铁路大动脉的开通”经济学家认为,借助于交通运输方式的革命性进步,东部沿海城市的快节奏生活方式将更快地进入中西部地区,在时空距离拉近的同时,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的观念碰撞和交融将不可避免地发生,由于人口的自由迁徙流转速度加快,许多地方的旧有生活节奏将“被迫”与东部大都市的快节奏接轨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黄强就断言:“到2012年,坐火车像坐公交车一样随到随走,基本上每个人想上哪就上哪”贸易

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历程论文800字开头作文

227 评论(12)

hezhongtai

针对我国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规划决策中的主要技术经济问题,本文在广泛分析国内外有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作者承担或参与的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课题和铁道部高速铁路研究课题,综合运用工程技术科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决策科学、数量经济学和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对高速客运专线的客运需求、速度目标值、建设时机、技术系统选择、国民经济评价方法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方法均为国内首次采用。为我国高速铁路规划决策的科学化、定量化提供了有益的支持工具。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在高速铁路客运市场份额研究方面,通过研究旅客对交通工具的选择行为,分析了影响旅客选择行为的经济、技术、心理和生理因素,首次将交通工具的多种技术特征引入效用函数中,建立了客运交通工具的效用评价理论;进而用多目标决策、数量经济学和统计学理论建立了交通工具市场份额分析模型。该模型从理论上避免了目前一些常用分析理论在某些交通走廊应用的误差较大甚至出现矛盾的现象。由该模型算出的客运需求变化规律与理论分析具有很好的一致,实例验证取得较好的结果。 (2)在高速铁路客运需求的长期变化规律方面,分析了社会经济发展规模、社会经济结构发展变化、信息传输技术进步等因素对社会客运需求影响,结合国内外社会经济和交通发展的统计资料,提出了社会客运需求长期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从旅客对交通工具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各种交通技术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论证了高速铁路客运市场份额和客运需求的长期变化规律并建立相应模型。以京沪线为例进行的计算表明,高速铁路客运需求的长期变化规律是:首先因经济发展规模的增长而增加,后因旅客对服务质量的要求发生变化,市场份额降低,客运需求增速减缓甚至下降。这一规律符合培育、发展、饱和和停滞的商品经济规律。 (3)在国内首次系统地通过理论研究和总结实际定线资料,研究了高速铁路速度目标值与其客运需求、工程投资、机车车辆购置费、运营支出等技术经济指标的量化关系。为我国高速铁路项目的科学化、定量化决策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基础。 (4)在速度目标值决策方面,考虑速度目标值对客运需求、土建工程投资、机车车辆购置费、运营有关支出、无关支出等基础数据的影响,以高速铁路项目的经济效益为目标,用技术经济学的理论研究速度目标值。以京沪线为例的计算结果证实了最佳速度目标值的存在。该最佳速度目标值是基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需求状况的结果,与国外发达国家的高速列车速度水平具有一定的差距。 (5)在高速铁路的建设时机决策方面,提出了以旅客对旅行时间节省的支付意愿为表征的高速铁路建设时机研究方法。以各种交通工具的技术经济特征为基础,运用本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目前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已进入建设高速铁路的合理时机。同时,以财务内部收益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分析高速铁路建设期和运营期的投入和产出,结合高速铁路市场需求长期变化规律的分析,以京沪线为例进行的计算表明:目前就是京沪高速铁路的最佳时机。上述研究结论与国内高速铁路技术的成熟性、经济发展对客货运输能力的综合要求、项目建设资金的供给条件等研究相结合,可为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时机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当然,本文算例结论的前提是各种交通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保持相对稳定。一旦某种交通工具的服务水平取得重大突破,或者有新的交通系统被引入,研究结论将可能发生变化。 (6)在铁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理论方面,本文分析了西方国家、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我国的交通建设项目国民经济评价理论和方法,提出我国现行的铁路建设项目国民经济评价办法中效益计算部分尚待探讨。提出了计算交通建设项目国民经济效益的新观点。并对其中一些观点提出了算法。 (7)在高速磁悬浮铁路技术经济特征分析方面,全面研究了国外高速磁浮交通系统资料,在国内首次系统地总结了高速磁悬浮铁路的线路设计理论;提出了影响通过能力和输送能力的因素和磁浮列车追踪间隔的计算方法;全面分析了高速磁悬浮铁路的工程投资、运营支出等经济特征和能量消耗、土地占用与地表破坏、交通噪声、有害物质排放、磁辐射等环境影响特征。为我国开展高速磁悬浮交通系统的工程应用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8)在高速交通技术系统比较方面,针对我国对两种技术系统的研究基础相差很大,难以进行工程应用全面对比的情况,本文从两种系统的技术原理出发,通过理论分析、试验定线和试验设计,对土建投资、列车费用和运营支出进行了比较。另外,从市场适应性角度出发,分析了两种系统的综合服务质量,以旅客平均时间价值为指标,提出了各自适应的经济发展水平。 本文提出的研究成果,可作为我国高速铁路规划中科学化、定量化决策的辅助工具。本文重点研究辅助决策的技术经济学方法,在具体应用项目的技术经济决策分析中,尚应深化研究主要基础数据,以保证模型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267 评论(14)

云_2015

中国高铁在不断自我完善的同时开始走出国门、冲向世界。目睹中国高铁建设的飞速发展,国人在不知不觉中逐步感受到了高铁带来的明显优势:高速、安全、舒适。如诗:“两条铁路贯九州,谈笑之间万里游。未来交通开先河,独一无二惊全球”。中国铁路中国铁路是中国境内的一种交通运输形式,为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在中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处于骨干地位。中国铁路始建于清朝末年,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截止2020年8月,中国高速铁路总里程达6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并且全国铁路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60%和70%,分别位居世界第二位和第一位。
234 评论(11)

wuweijie

上铁道论坛吧。有专门的高铁板块。哪儿高手多,呵呵! 中国铁道论坛:
182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