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爹爹
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今天,就让我带大家走进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吧! 凉茶 广东人最爱饮凉茶,认为凉茶是身体的保险公司, 有病服即能治病,无病服也能防病。如若成人一个月内不饮几杯凉茶(多为王老吉),婴幼儿2-3天不服一次七星茶,就认为身体健康没保障。 竹蔗茅根水是广东凉茶之一,有清热下火,生津止渴,润肺排毒之疗效。 常用的五花茶、夏桑菊、王老吉等凉茶,都是由味苦性寒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四时感冒、头痛发热等积滞之症。其中王老吉的药性最为寒凉,五花茶和夏桑菊相对平和一些。小儿七星茶由味甘淡性寒流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小儿感冒发热、烦躁咬牙等症。适用于体质强壮、素来火旺湿盛、经常咽喉肿痛、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者。但是,喝过凉茶的外地人唯一的感受就是一个字“苦”!我喝凉茶的时候,喝一口,一下子就塞进去好 几片陈皮去苦。 广东迎春花市 广州美称“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桔,各大公园都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楼,拱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阵势,售花卖桔,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广州种花为业,已有100O多年的历史。早在五代南汉时代,珠江南岸庄头村一带,就有许多素馨花田,南汉王刘怅的宠姬素馨就是庄头的种花女。 金桔象征“大吉大利”。与其相类似的还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佛手果,形似指掌,有如信徒虔诚膜拜,飘逸肃穆,深为善男信女所垂青。 每年腊月初,市面上有从福建漳州运来的大批水仙头,人们买回后,精心培植,通过对水温方还有舞牛的……每个地方的民风民俗都有不同的特色,都等着我们去发现它呢! 
端午节 百科名片 端午节粽子 端午节我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目录隐藏 端午节由来 基本信息 节日别称 节日来历 节日习俗 各地节俗 节日食俗 相关诗词 端午节由来 基本信息 节日别称 节日来历 节日习俗 各地节俗 节日食俗 相关诗词 相关对联 相关谚语 中国端午申遗 引日本的端午节 韩国江陵端午祭 文化作品 编辑本段 端午节由来 端午节的由来其实向来说法都不一。 有些人将它视为是纪念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 有人说这一个节日在古代是一个1消毒避疫的日子。 根据文献上的记载以及历代相传流行下来的许多端午习俗五月被视为“毒月”、“恶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这一天便流传了许多驱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习俗比如说“插蒲子艾叶、喝雄黄酒、祭五瘟使者等”。编辑本段 基本信息 汉服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英文为Dragon Boat Festival 、Double Fifth Festival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女儿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五、夏节、天中节、浴兰节、屈原日、诗人节等。 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所以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 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西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 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贴符则据说是为了避邪。 “炒五毒”江苏中部以韭菜、茭jiāo草或金针菜、木耳、银鱼、虾米等同炒大约是以这几种菜象征蟾蜍、蝎子、蜘蛛、蛇、蜈蚣等五毒都是端午的必备菜肴现在少见。 但是山东南部江苏北部以辣椒、葱、姜、蒜 、香菜五种有刺激的东西混合一起炒也叫炒五毒一般餐馆都可以点到此菜因为食材比较常见。 端午赛龙舟活动 时至今日端午节在中国人民中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从2008年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放一天假。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编辑本段 节日别称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 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 、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等等。 端阳节 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 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天中节 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阳重人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 浴兰节 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 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解棕节 古人端午吃棕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女儿节 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 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 出嫁女亦各归宁。 因呼为女儿节。 ” 端礼节 在湘南地区沿古俗于在在夏日来临之时的“五月初五”在门上挂艾叶用艾叶洗澡驱蚊的一个洗礼。 人们认为经过洗礼可以驱走疟疾能够安全的渡过这个夏日多蚊的季节。菖蒲节 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邢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编辑本段 节日来历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屈原 纪念屈原 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 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 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