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独立自主的重要性论文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61

玻璃格子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独立自主的重要性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风逝光线

已采纳
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自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强是支持着中国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境界。是流淌在中华民族文明血管中的生生不息的血液,是中国人民代代相传的传世之宝。解放后,中国人民继承了自强不息的传统美德,在毛泽东“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号召的鼓励下,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也必须发扬自强美德,去适应日趋激烈的竞争。     自强道德规范,也就是孔子反复强调的“求诸己”。所谓的“自强不息”,所谓的“求诸己”,主要强调以下内容:     第一,自强首先要求自主,确立靠自己不靠别人的观念,与一味依附别人的奴化心理彻底决裂,与依赖别人恩赐的侥幸心理划开界限,把争取个人利益和幸福,放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自己的利益自己争取,不求别人代办,不求别人恩赐。这是因为,由别人争取来的利益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人利益,由包打天下情结形成的依赖关系,最终将转化为依附关系,而形成新的奴役关系。所以,自强规范不但要求自己,也要求别人不越俎代庖。自强要求的自主,是自己对自己负责,自己承担对自己的责任,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当然,我们说的自主绝不是自我封闭,而是强调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自身,主要责任在自身。在争取自身利益上,友谊和援助是次要的,是辅助性的。同时,也只有做到自立自强,才能赢得友谊和援助。     第二,自强的规范要求自信,自己对自己有信心,充分认识自己,相信自己的力量。自信的人才能自主,才不对别人抱有幻想。依附于别人的人,往往是缺乏自信的人。信心就是力量,力量来源于信心。人因为失去信心而自我萎缩,人也因怀有信心而自立自强。自信不是自高自大,孤芳自赏,自信是建立在对自己全面认识的基础上的。自信不是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而是对自己克服困难的勇气、信心和毅力的信任,是对自己会做得尽可能好的信任。自信的本质是一种自我宣誓式的决心。自信不是对别人不信任。相反,充分信任同志,充分信任环境的人,才会有真正的自信。对周围条件和环境的充分认识和了解,对友谊和支援的尊重,是建立自信的条件。怀有自信心的人,才会坚持自主意识,坚持对自身潜力的开发。自强规范依赖自信心的支持,自信心是自强规范的必备要素。     第三,自强规范必然要求自勉,自己勉励自己,自己鼓舞自己,自己激励自己。也就是自己激发自己的积极性,自己作为自己的动力源,自己开动自己,自我发动。无论是自主还是自信,必然要落脚到行动上,落脚到积极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上,落脚到充满希望、精神激昂的人生开拓中。有为的人生哲学,乐观的人生态度,积极的开拓行动,昂扬奋发向上的精神,才是“自强不息”的真正含义。不悲观,不颓废,不自弃,调动自己整个生命中蕴含的活动能量,去进行人生的创造。     第四,自强规范要求自责。自责就是自我责备,勇于承担责任。在社会生活中,有成与败,有得与失,有荣与辱,有幸与不幸。自强规范要求把成败、得失、荣辱、幸不幸归因于己,不怨天,不尤人,从自身方面找原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样的道理虽然人人懂得,已成常识,但是在具体到个人际遇的问题上,特别是遇到不称心、不如意的境况时,有的人就会怨领导,怨同事,怨客观条件,把个人的挫折归因于客观环境,或者由怨而恨,移怒于人,疑人偷斧,徒生猜忌;或者由怨恨转为消沉,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甘堕落而不自知,从而自毁前程。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怨天尤人,是对困难的畏惧和怯懦,是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和不信任,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这样的认识归因,会使自己产生挫败心理,自我萎缩。自强的人,必是勇于自责的人;勇于自责的人,才能做到自强。     自强的规范不只是个人修养的规范,它通常在三个层次上使用。第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第二,自强的规范在团体的层次上使用。每一个单位要做到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第三,自强规范在个人品德中使用,在人生征途中应做到自强不息。(不知道你要多少字的,这是从网上下的一篇,我感觉还行,不求给分,只希望能帮到你一点点)

独立自主的重要性论文

238 评论(14)

skdzt123

自己写的哦独立自主的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是每个在社会上生活的人都需要的,而且,自立对我们来说,格外重要,它从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成长和发展。 “14包行李要10名志愿者帮他扛上去。更雷的是,他连毛巾都带了7条,卫生纸带够了四年用的。”谈起接送“齐全哥”的经历,志愿者李虎无奈地说。武汉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新生郑宇在5名家人的陪同下,一进校园就引起轰动,连83岁高龄奶奶都坐着轮椅前来为他“助阵”。(摘自《重庆晚报 》9月12日)如此事情,在当今社会上频繁发生。大学生无自理能力,从小被父母惯着,连洗衣服都不会,还要父母陪学。现在越来越多的成年人成为了“啃老族”,不升学,不上班,整日无所事事,明明有自理能力,却要靠父母养着。这种人,是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的,啃老,对于他们自己今后的发展,是非常有害的。前不久报纸就报道过,河南罗山县23岁小伙杨锁8个月前活活饿死在家中,一名曾帮过他的村民说,“给他饭吃他都想让你直接喂到嘴里。”追根溯源,因父母从小娇惯而懒惰成性,成了“天下第一懒人”,最终饿死。(摘自《大河报》8月5日)记得曾听说过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女人生了个懒小孩,女人十分爱他,什么事情都不让小孩做。过了几年,小孩长大了,变得十分懒惰,走路都要妈妈背着。恰好有段时间妈妈要出远门,需要留小孩一人在家,于是给他做了一个圆圈式大饼用绳子套在脖颈上,觉得这样懒小孩肯定就不会饿死,饿了低头啃一口就是了嘛!多日之后妈妈回来后,看见懒小孩还是饿死了。只因为那个懒小孩懒得连把脖子上的大饼转一下的事情都不愿意做,他只吃了嘴巴下面的一处大饼,而其他部分的动都没动过!而现在这种事情却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杨锁成为了真实版的“懒小孩”,成为大家的笑柄。现在,有些同学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不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生活,走向自立。他们从小被父母溺爱着,养成了依赖父母的思想。这种思想不仅会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精神,还会使人缺乏生活的责任感,造成人格的缺陷。只想不劳而获,贪图享受,就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危害家庭社会或他人,走上非法犯罪的道路。所以我们一定要改变现在的做法,改变“小皇帝”“小公主”的想法,自立自强从现在做起!在汶川5•12大地震发生时,我们曾发现过一位小林浩。地震时,他同其他同学一起便被压在了废墟之下。但林浩没有害怕,组织同学们唱歌来鼓舞士气。经过两个小时的挣扎,身材矮小而灵活的林浩终于爬出了废墟。但此时,班上还有数十名同学被埋在废墟之下。林浩并没有惊慌的逃离,而是再次钻到废墟里展开了救援。后来,林浩将两名同学背出了废墟,将他们交给了校长。我们现在的青少年并不一定要做到能像小林浩那样,在地震时,不仅能照顾到自己,还能照顾到别人。但是我们至少要脱离襁褓,告别依赖,走向自立,能独立地生活,遇到困难时不放弃,坚持自己解决。人必须要在逆境中学会独立自主,才会成长。若是等到上了大学,父母很难再照顾到你,这个时候再醒悟,可就太迟了。要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自立自强自主,也十分简单。只需要你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洗一下衣,做一下饭;自己按时完成好作业,不要让父母辅导和担心你的学习;尽到自己在班上的职位的职责,让老师和同学都为你竖起大拇指;自己安排好自己的学习生活,出行不需要父母再陪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让我们牢记这句话,带上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揣着一股战胜困难的勇气,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前进吧!
300 评论(11)

桃花岛主_

,小议自立  “自立”这个词,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自己站立起来,不需要别人搀扶而独立行走”。当然若仅仅从字面上理解这个词,就未必太简单了。我们常说的“自立”,实际上至少包含两层含义:其一、生活上的自理;其二、精神上的自主。  “生活自理”这种浅层意识上的含义,我们大家都很容易理解,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理解透彻。当然“一个人自立”,首先就必须学会“生活上自理”,即自己能够摆脱父母、亲属及其它依靠而独立生活。  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可能永远在父母的羽翼下长大(实际上在父母的羽翼下也永远长不大),也不可能由父母亲照顾一辈。有责任感的父母总是教会子女如何去生活的方法,而不是一直由自己帮助或代替子女生活。正如动画片面性所描绘的,鸟儿不是一直去衔虫喂养自己的幼雏,而是千方百计地教会它们去如何寻觅食物。实际上每一个子女最终都要离开父母而“独立的面对世界”(只不过迟早而已),只有学会生活自理的子女,其父母才会放心,自己对能顽强的生存。  当然,生活上的自理,并不是说生活中每时每刻,每一件事情都必须由自己亲手去完成,而彻底地摆脱“依赖”,不需要任何人的帮助。实际上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而每个人生活中都会存在着许多的困难和挫折,并不是每一个困难和挫折靠自己一个人就能独立去克服。在困难与挫折而前,会“生活自理的人”总是去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茫然失措”或“坐等他人解决”。  也许“生活上的自理”对于每一个人(健康人)来说,并不算困难,但学会了“生活上的自理”是不是就算作“真正的自主”了呢?如果这样认为未必太幼稚。一个人“自立”从深层意义上理解,更应该是“精神上的自主”,即“精神上摆脱依赖,能够独立、自主地分析、看待问题,有成熟的世界观”。  我们常听倒“孩子长大了”、“成熟了”之类的话,这并不是仅仅指其身体或生理上的变化,而是指其精神上、思想上已经开始学会了思考,开始有了判断分析能力,开始有了自己一套评价事物是非标准,尽管不一定是完全成熟或正确的。  “精神上的自主”最主要表现应该是“精神上摆脱依赖”,学会使用自己的大脑,而不用他人代替自己去思维。举个例子,如果你行走时,前方有一块巨石阻挡了道路,学会生活自理的你就亲手去搬它,可是它纹丝不动,未果,你只好对此茫然失措,裹足不前。而某一个好心人或好奇的人看见你,告诉你应该绕过去,你照办了,果然越过了障碍。而善于思考的人一定会想到别人是怎样走过去的,我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走过去,如果当你看到这位好心人或好奇的人时,能够想到该问他一声如何过去,也该算是“半个自立”了,毕竟这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毕竟你还是思考了。  “精神自主”,其次就是要善于思考,有一套自己评价事物是非标准的世界观。也就是说对待每一个问题和事物,都有自己独立的看法,不为他人左右、不人云亦云、不盲目服从别人的观点。也许你的思考、分析能力有限,评价是非的标准也不一定完全正确,这就需要我们在生活中,从实践中为断地总结积累经验,不断地修正自己的世界观,使之更加完善、完美。  能生活自理的人不一定能“精神上自主”,只有“精神上自主”,才能算作是一个人的真正、彻底的“自立”
266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