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幼儿园论文类别steam

  •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05

liuyuqi7547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幼儿园论文类别steam

5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qiangweiluo

已采纳
这个其实可能大家都比较熟悉,这句话“今天的教育是在用19世纪的方式,教孩子20世纪的内容,以期让他们应对21世纪的挑战”。 我们处于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这是我们整个时代的背景。但是回头去看,发现我们的教育其实没有太多的变化。我们今天孩子学的内容跟30年前学的内容没有太大的变化,今天小学学的东西跟我小学学得东西也没有太大的变化,甚至在某些方面强调更多,比如应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教育是应该被改变,要从知识的传授变成能力的培养,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但我们今天很多的教育基本上都在做前面这个事情,依然在做知识传授。 我们需要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我们终身学习的能力比之前会强调更多。之前整个社会没有太多的变化,那时候你学会一门手艺,可以养活自己甚至全家一辈子。但今天一门手艺远远不够,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变化,所以学习和适应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STEAM教育其实是科技和教育的结合,这一直是中国教育最近几年变革进步的一个主流方向,知更星STEAM教育体系中,包含AI只能系统,这是首个将AI与STEAM教育融合,打造的AI+科技教育品牌。通过AI助教系统帮助老师以数字化的形式,追踪学生学习进度、收集学生实时报告数据、分析学生多学科综合能力、自适应测试结果,以便更好的做出细致教学规划,优化生成更适合学生的教学课程,老师可以一站式掌握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且根据结果及时设计修改学生的综合课程实践项目。

幼儿园论文类别steam

210 评论(13)

519495887

创客源自于英文“Maker”,意思是有自己的想法并能动手实现的人。从传统意义说:设计师有自己的想法但让别人去做,工匠能做出产品但不是自己的想法。如果既能自己设计,又能自己加工,那就是创客。创客教育将为未来社会提供大量善于发明创造、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创造性人才。STEAM教育强调整合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人文艺术(Arts)和数学(Mathematics)领域的内容,将知识的获取、方法与工具的利用进行有机的统一,对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价值。STEAM教育强调跨学科融合,鼓励学生运用科学与人文等多个学科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创客教育的重点在于通过数字化工具,促使学生将创意作品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可见,创客教育中有一部分含有跨学科的STEAM教育内容,而STEAM教育也有与创客教育交叉的模块。二者既有共同之处,也有明显互补的地方,恰好可以融合互补。比如孩教圈科技小创客是孩教圈原创的幼儿园STEAM课程,以华师大独家授权的“学前创造教育”理论为依据,拥有成熟的课程体系,知识点丰富全面,涵盖军事科技、生命科学、小艺术家、古代科技、小机器人等主题,所有教具均设计成科技玩具,既是教具也是玩具,让孩子在玩中提高科技素养和创造力。
276 评论(11)

yuran5088

学前教育目前有四大教育体系,另外一些做连锁的也会称自己是某国的教育系统。因此,如果你做连锁,那么可以保证你的体系在旗下快速融合。
187 评论(13)

管科

源于美国的STEM,即便搬迁到中国,其核心也基本变化不大。美国STEM教育强调是培养孩子成为Problem Solver,应对未来挑战,肩负美国继续领先的重任。中国教育专家(清华附中王校长)强调是培养创新力、提高学习效率,最终提升应试成绩。首先,国内幼儿教育是否趋于完善,是否不需要修改。《学前教育》2014年第25期的一篇论文中提到中国学前教育与美国相比,存在三个方面的差距:一是教师(师资能力、过度关注、奖惩言辞),二是课程设置(类别划分过清、知识灌输、不追求创造、重知识轻实践、强调模仿、一视同仁批量生产),三是过度秩序(约束行为)。最后提出中国幼儿教育应把“克制”教育纳入“松散和舒适的”教育,把“封闭”教育纳入“开放式”教育。《比较教育研究》中有一篇论文《中美幼儿科学教育课程的差异性比较》(华南师大教育科学院,袁爱玲)。中国对“科学”的定义比较狭窄,重视教幼儿现成的概念,认识具体事实,形成简单的概括能力。把科学探索过程中的技能、科学态度或价值观视为附属品。虽然是一篇来自2001年的古老论文,但其中的观点与数据恰恰可以用来验证说明中国幼儿教育正在不断的调整修改。牛叔从自己孩子的教育经验谈起:“学前教育要做的很多,STEM如果占内容比较多的话,恐怕有成了另一条起跑线了”。当然,类似华工启明星这种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FabLab实验室研发的课程体系进行本土化的二次开发也为中国STEM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种非常好的选择。回顾题主的问题:到底STEM教育能否融入进学前教育环节,又是否能真正应用到实践中去,做到本土化,而不单单停留在理念的表面?我们在游戏化STEM教育探索与实践中,有几点认识:1、首先从解决身边的问题开始。这个从3岁开始,不分年龄大小。尽量选取在孩子认知边界的问题,激发好奇心。非要把波粒二象性、海森堡不确定性、波函数讲给孩子,怕是可能都超出某些大学生的认知范畴。华工启明星的课程体系便是从4岁开始的。2、基础是快乐的解决问题。英国的赫伯特·斯宾塞在一百多年都已经实践证明,快乐教育对幼儿来说是多少重要。当然很多人坚定认为学习一定是痛苦的,新的认知是对已知的否定。但必须承认真正优秀学生都更加快乐学习,或者说,是因为快乐才优秀。3、重点是在解决问题中发现/探索/学习各学科知识,少划边界,少讲解,一块发现探索。这个对课程设计和老师教学的要求较高。新《纲要》中强调了“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科学教育应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取材,促进儿童探究能力的培养”。4、短期目标是开发潜能,开发智力,养成习惯,提高效率,综合提升(包括成绩)。在中国,不能提升成绩的教育课程,都不是受欢迎的好课程。能力再强,创新再好,幼升小、月考季考期末考,是躲不过去的。总不能让孩子和家长等到5年10年之后看课程效果。5、长期目标是培养锻炼创新能力,合作能力,表达沟通,社会能力等。在短期目标的基础上,这些综合能力的培养锻炼就如同日复一日的跑步、引体向上、俯卧撑,虽然看不到一时的效果,但增强了体质,未来才有用。6、终极理想是让孩子更好应对未来挑战。这几天055大驱下水,战略忽悠局张召忠局长感慨,中国后来居上,跨越发展,老海军都看花眼了。谁会知道20年之后的中国在世界上会怎么样,将完全无法想象。所以,无论是我们自己在幼儿园、学前机构、游乐场、家庭等初步探索实践,还是上海的24所幼儿园引入STEM课程,都说明STEM教育在中国的学前阶段正在逐步的发展。当然,STEM教育小范围的应用与实践,不能推断出未来一定会在中国进行大范围的推广。放在具体的幼儿教育上,如何像华工启明星一样把STEM教育真正应用到学前教育实践中并本土化,除了完善的教育理念、完整的课程设计等之外,还有以下几个看法:1、必须追求完美。2、游戏化。孩子是天生的游戏家,在游戏中发现、认识、探索。不少幼儿老师都在积极的探索实践,用故事、材料、环境等方法进行课程的游戏化设计。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还相当大。游戏化,需要构建一整套的理念、方法、体系、工具。3、改善家庭互动关系。这是STEM课程的属性,家庭互动关系改善,才能更好的促进STEM教育效果。
126 评论(10)

月如光

现在其实国内已经有些尝试了,国内出现了越来越多“变味”的steam教育。这些机构声称搞素质教育和steam教育,但实质上仍然采用灌输式的的教学方法,孩子们照着老师的讲解葫芦画瓢,但出来的成果几乎一样。真正的steam教育应当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在孩子的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是学生们根据老师的题目,通过实践学会自主思考,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填鸭式教学方式把STEAM教育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手工课,并没有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更别提个性发展或培养他们的创意思维!什么时候真正的融合可能还需要时间
171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