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小鲸
主要表现在: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 
经济是人的经济,是社会利益关系发生、发展的特殊存在方式,是人和人际关系或人际利益关系的本质的反映。经济是关注人和人的发展、关注道德、与道德共生存的经济。经过不无痛苦的探索,中国终于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这个目前唯一可能让全体人民更快过上更好日子的道路。而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要对经济基础方面的生产、交换、分配方式做出巨大调整,还要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法律、道德体系等上层建筑。一、 我国现阶段道德建设的现状与问题一百多年来,传统的道德更多地是受到了冲击,但很少有人去倾心重建,或促其更新。还有人试图抛弃它,或者另起炉灶,这都在现实面前碰了壁,因此,直到今天,传统道德,包括没落的封建道德的惯性使它仍然保持强大的生命力。然而,市场经济的确立,它要求建立新的市场伦理,使我们的道德再一次面临巨大挑战。这种新伦理以市场要求为核心,重视现实和长远利益,它和我们的传统道德有着巨大差异。今天我们对道德的呼唤,绝不是简单的搞复古,更不是变向的要尊儒。1、 我国现阶段已经确立和正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道德建设明显滞后,很难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需要。我们的国家经受了一百多年的屈辱,好不容易独立自主,但是百废待举,由于操之过急,不免失误较多,不是过左就是恐右,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的坎坷,今天我们总算能够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主题上来,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民族素质的现状,单纯依法治国、用科教兴国是难以与历史相衔接而得以奏效的。2、 一些企业职业道德的沦丧严重损伤人民感情和市场经济秩序。从三聚氰胺牛奶、瘦肉精、地沟油,到毒胶囊以及工业明胶引发的连锁反应,暴露的是企业集体道德缺失。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本。食品行业事关生命安全,需要的不仅是技术和资本,更要讲道德和良心。然而,通览这些事件中企业的表现,有见利忘义的冲动,有明知故犯的侥幸,有心知肚明的“默契”,就是没有起码的道德良知约束。为追求利润,置广大消费者生命健康于不顾,做出了让人民泣血、令 社会蒙羞的行径。这种行为重创了社会的诚信机制,损坏了市场经济的秩序,挑战了社会文明的底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一个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绝不能放任见利忘义的行为,绝不允许基本道德的失守。诚信是社会契约的前提,道德是商业文明的基石。作为人们共同的行为准则和规范,道德是构成社会文明的重要因素,也是维系和谐人际关系、良好社会秩序的基本条件。没有这种基本的信任,社会就不可能正常运行;市场经济的基本秩序,也就无从存在。如果诚信缺失、道德败坏、是非不分、荣辱颠倒,文明底线失守,再好的制度也无法生效,再快的发展也会出问题。
道德的社会功能是通过其人的个体功能来实现的。道德对个体来说,具有认识、调节、评价和教化的作用。正是由于这些作用,道德才能规范人的行为,调节人们之间关系,从而维护社会正常秩序和促进社会发展。 道德具有认识作用。道德就是要使人认识到个人在社会、职业和家庭中应担负的责任,也就是认识到社会、职业和家庭对个人的道德要求。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天生的,如进食、求生、占有等欲望;社会属性则是后天的,是渐渐形成的。人需要自然属性,更需要社会属性,因为人是不可能脱离于社会存在的。如果人不对自己的自然属性加以必要的约束、克服,人的社会属性就不会形成,社会也就不会存在。要使一个人形成社会属性,对其进行道德塑造就显得非常重要。而进行道德塑造的第一步就是要认识到社会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要求我们在道德范围内做哪些事情?比如,“八荣八耻”就是社会主义道德观对我们的要求,就是我们在道德认知上的参照物。 道德的认识作用还体现在对社会道德规范的认识上。社会对各种角色都有相应的系统的道德规范,如企业家有企业家的道德规范,教师有教师的道德规范……任何一个人只要进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员就必须遵守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的我国公民的社会道德规范,“八荣八耻”使这一道德规范更为具体化和生动。社会道德规范明确了,社会公民都能够按照其要求去规范自身的角色行为,就会在进行社会行为选择时认识到对自己的要求,从而能够按社会道德规范进行道德选择和行为选择。 道德的调节作用。一个人在社会中的交往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交际关系和多种多样的利益关系。怎么交往?用什么态度交往?用怎样的责任心去交往?只有通过道德调节,才能协调好各种关系,让自己的行为更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如果道德调节作用消失了,人们都按照本能去选择,按照人的自然属性去解决问题,社会就会变得一团糟,因此,人们必须按社会属性去交往,道德感就是社会属性,如果没有道德感,一切都从本能去选择就容易犯错误。 通过道德的评价而形成社会舆论作用。人的社会属性要求每个人不仅要关注自我,更要关注社会。关注社会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对社会上发生的各种事情进行善恶评价、道德评价。这些道德评价积累、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变成道德舆论。现在,社会的一个隐患,就是人们在道德上的麻木——对社会上违背道德规范的事情不发言,不表态,有些人甚至根本不产生道德情感,这是非常危险的趋势。我们必须要对社会行为进行评价,要分清善恶,明辨是非。如果每个人都来参与道德评价,就能形成一个强大的道德舆论力量,就能使社会道德规范更为完善,也就能充分地发挥出道德的评价作用。 道德的教化作用。道德是后天的,人的道德是可以教化的。道德可以把坏人教育好,可以把不成熟的人教育成熟,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可以使人的自然属性渐渐缩小和社会属性渐渐放大,可以把不文明、野蛮变成文明。正是基于道德的可教化性,中央、公务院才几次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公民、大中小学生道德建设的意见的文件,以期通过道德教育来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人才。 道德为什么能规范人的行为和调节人们之间的关系呢?道德作用的核心是利益。但是,这种利益不仅是个人利益、物质利益或经济利益,而是多方面的利益和各种层次的利益。比如,个人、他人、整体、单位和社会的利益;眼前和长远的利益;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利益;有形和无形的利益;经济、政治、社会利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利益观,有不同的利益价值判断与选择,由此而区分出一般道德标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每时每刻都首先维护他人、整体、社会利益的人,不苛求个人利益,甚至牺牲个人利益,就是很高尚的道德行为;不侵犯他人、整体和社会的利益则是对每—个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1、在飞快发展的当今社会,各种社会问题暴露出,我们的整个社会需要加强培养个人的道德素养。个人的道德素养直接影响着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世界观和荣辱观等问题。因此,个人品德是我们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础和根本。2、个人道德品质的培养有利于提高社会公德。公民的个人品质高,才会自觉遵守和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维护社会的共同利益,是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一个公民个人道德品质高的社会,人与整个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地关系都会是和谐稳定的。3、个人道德品质的培养有利于提高个人职业道德水平。一个具有较高的个人道德品质的人始终以高尚的职业道德规范自己,在本岗位上努力做到爱岗敬业、廉洁公道、勇于竞争、敢于创新、团结协作,在行业的改革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