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nlijia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一)1、论先秦儒家“乐”的思想之政治意义2、论先秦儒家“中和”学说的形成3、论先秦两汉时代游戏的文学表现4、论先秦青铜器装饰艺术的美学思想5、论先秦道家科技伦理思想6、论先秦到汉代孔子历史地位的变迁7、论先秦孝道观的演变8、论先秦两汉诗歌的表演性9、论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10、论先秦儒家学习伦理思想11、论先秦儒家治国理论的现代应用12、论先秦义利思想及其当代价值13、论先秦楚乐的审美取向14、论先秦民本思想的实质15、论《诗经》中的玉文化16、论《诗经原始》之解《诗》主张17、简论《诗经》中的女性思想18、论《诗经·卫风·氓》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接受19、论《诗经》中的天命信仰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二)《诗经》的审美学特色论《诗经》中的征役诗论《诗经》中的婚恋诗论《诗经》中的史诗论《诗经》中的农事诗6、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7、中国古代神话与原始观念8、先秦诸子书寓言研究9、先秦史传寓言研究10、先秦史书寓言研究11、先秦文学与理性精神12、《吕氏春秋》与杂家13、《诗经》的比兴与《楚辞》的象征14、论《左传》的战争描写15、论《左传》的妇女形象16、《战国策》的艺术成就17、《战国策》名篇研究18、老子的思想19、《老子》的艺术特色20、《庄子》的艺术特色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三)1、历史的界河——论先秦“礼崩乐坏”之“乐坏”2、论先秦两汉的颂、赞、箴、铭3、论先秦儒家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4、论先秦“道”“势”关系与士人的精神超越5、论先秦道家教育思想对我国高校教学的启示6、论先秦儒家礼乐文化与当代社会公德教育7、再论先秦民本思想的实质8、论先秦儒家生命价值观9、论先秦法律文献中的和谐思想10、从“中和”准则到“平和”心境11、论先秦东夷文化分布范围的演变12、论先秦法家社会进化历史观13、论先秦礼治思想的演变过程14、中国早期铭文石刻新论15、论先秦文学的水意象16、浅论先秦儒家德治思想体系17、论先秦儒家“中和”学说的形成18、论先秦诸子的“以史为鉴”19、论先秦乐论与诗论的同构与分化20、论先秦儒家散文文学表现的历时性发展(学术堂提供更多论文知识) 
【积累﹒实践】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昔在颛顼,命南正重以司天。 ( ) (2)蒯聩其后也 ( ) (3)史记石室金匮之书( ) (4)幽于缧绁 ( ) (5)诸侯害之,大夫壅之( ) (6)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名( ) 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命南王重以司天( ) (2)使复典之( ) (3)司马氏去周适晋( ) (4)于是惠王使错将伐蜀,遂拔 ( ) (5)靳与武安君坑赵长平军 ( ) (6)蒯聩玄孙卬为武信君将而徇朝歌 ( ) 3、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1) 以为天下仪表 (古义: ;今义: ) (2) 其实皆以为善 (古义: ;今义: ) (3) 余所谓述故事 (古义: ;今义: ) (4) 整齐其世传 (古义: ;今义: ) (5) 夫《诗》、《书》隐约者(古义: ;今义: ) (6) 于是汉兴 (古义: ;今义: ) 4、写出下列各句中通假字是; (1) 而子迁适使反 同 (2)《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 同 (3)失之豪厘⑩,差以千里 同 (4) 罔罗天下放失旧闻 同 (5) 辅拂股肱之臣配焉 同 (6) 扶义俶傥 同 5、与“诸侯之相王,(项王)王卬于殷”句式同类的一项是( ) A、汉之伐楚,卬归汉,以其地为河内郡 …… 《史记选读》学习测评稿 ◎学究天人 体贯古今 ——《史记》的体例 【专题指要】 我国古代记事的文体,从《尚书》、《春秋》开始,经过《左传》、《国语》、《国策》,体式渐渐齐备,但是《尚书》偏重于记言,《春秋》偏重于记事,《左传》附经,《国语》分国,很难贯通上下,网罗巨细,至西汉,司马迁继承前代典籍之长处,写出《史记》,于是奠定了史学上的不二地位。学习本专题,要了解《史记》的五种体例;了解所选篇目的内容和相关文学文化知识;积累学习文言的相关知识,熟悉并掌握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及常见句式。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通史是连贯地叙述各个时代史实的史书,纪传体指的是历史传记,以历史人物为中心,将有关的历史事件记载到人物的传记中,从而由许多人物的传记,共同构成一代的历史。《史记》记载了上至黄帝,下至汉武的上下近三千年的历史。有着新的体例: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下面分开说: 1、本纪:记载帝王事迹的传记。十二本纪大约是根据材料的多少,有的几个帝王为一本纪,如《五帝本纪》(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 …… 鲁周公世家 【学习导航】 “世家”是《史记》的重要组成部分,共30篇。周公是我国政治史、文化史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他帮助周武王开创了周王朝八百年的基业,从而也把我国的第一个文明社会形式推向了巅峰,为我国民族融合、政治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他所制定的“礼乐行政”,对我国民族文化传统的形成,也具有开山的意义,至今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之中,仍涓涓流淌着西周时代那种重伦理、轻逸乐、好俭朴、乐献身的君子风度和集体精神。司马迁对周公不但有一种深厚的景仰之情,而且把周公作为“立德立功立言”的楷模来学习仿效,要为中国文化发展作出贡献。在《太史公自序》中,他激动地回忆了父亲临终时的嘱托:“夫天下称诵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宣周邵之风,达太王王季之思虑,爰及公刘,以尊后稷也。”可见,周公的榜样力量是激励司马迁完成《史记》创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篇内容主要是详细地记述了西周开国重臣周公的生平事迹,并择要记载了鲁国经历三十四代君主、历时一千余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但是,历史唯物主义地来看,周、孔所创立的儒家文化也有其消极的一面:泯灭个性,过于保守,强调等级,以及由此带来的繁缛的礼仪……凡此种种,要批判地对待。另外,司马迁对周公的极度褒扬之中,也表现出司马迁思想的局限。 【积累﹒实践】 1、选择加点字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 ) A、斧钺(yuè )箕踞(jī )诰命( gào ) B、墙垣(yuán )糗粮(xiǔ )刍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