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41

314911899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知网下调硕博士论文下载价格邂逅

5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haneM

已采纳
需要,在知网上下载论文都是需要付费的。具体收费的方式是需要读者先充值。知网下载论文是会向读者收取一定费用的,费用的多少,主要取决于论文的页数,通常来说,每一页会收取5元,下载的越多,也就收取的越多,一篇普通论文大概是两元,两元到两元五右,如果硕士博士的论文,那收费就要贵得多。一般个人使用是需要收费的,但是一些学校或者机构会购买知网的使用权限,这个时候下载文献就不需要付费了。在中国知网的页面,有很多论文都是需要付费的,作为读者,只要注册好自己的账号,然后在账号里面充值,接下来点击下载的时候就会自动扣除相应的费用。

知网下调硕博士论文下载价格邂逅

270 评论(13)

ying20105369

我认为伤害了科研环境。虽然知网一开始成立的初衷是好的,而且确实促进了科研学术的交流。但是当一个本身带有公益属性的平台商业诉求越来越强,作为「摇钱树」越来越大,变成了科研学术的成本。举个例子,类似建设高速公路,本身对经济发展有好处,但是假如某个公司垄断了大多数高速公路,收费越来越高,相当于额外收了一道「税」,而在科研学术领域,这就变成了「科研税」,变成了一种瓶颈。这次中科院之所以停掉知网,是因为中科院订购知网的费用已经达到了千万级别。平时如果你在学校图书馆查询知网上的论文,没有花钱,是因为学校已经替你交了钱。各个大学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成本来订购知网的服务。那么知网上的论文来自哪里呢?每年各个大学的学位论文(例如博士论文等等)都被知网收录,大家往很多学术杂志投稿的论文也会被知网收录,然后各个大学的学生、科研人员检索论文,要再额外付费。本身提供收录、检索服务并且收费,这是合理的,因为这中间是有运营费用的。但是由于知网在市场上的位置,掌握了定价权,费用越来越高,这些费用最后由国家财政和学生的学费买单了。包括学生的论文查重等等,都变成了学生的经济负担。
299 评论(9)

心底的彼得潘

因为知网上面的很多论文都存在侵权行为,这样的行为也是为了能够获得网友的原谅,希望能够平息之前侵权行为的分工。
295 评论(12)

東里山人

近日,有关“中科院因近千万的续订费用不堪重负停用中国知网数据库”的消息在各大平台发酵,目前关于消息是否实属双方各执一词。作为“中间商”的知网,赚钱模式一直被戏称为“借鸡生蛋”,中国知网有其存在的价值,但也不能避讳自身存在的问题:可以合理收取费用,但也要履行社会责任,追求公益价值。多些公益性,少些铜臭味,中国知网才能行稳致远,把知识之网织密织好。如果只是个科研共享平台,并付费给科研结果发表的作者,一味涨价令使用者不堪承受,失去了共享的价值,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如果也不是一个不可替代的存在的话,这种涨价行为是要评估买家和潜在竞争者的风险的。知网做的事情,本身是科研和学术的基础设施,带有公益性目标,而不仅仅是商业目标。如果纯粹是商业、是一门生意的话,那么应该引入更多竞争,开放更多资源,避免这种一家独大的局面。做生意赚钱是理所当然的,但是有一些生意因为本身借助了公共资源,就需要承担一定的公共服务意义。本来是定位于国家知识基础设施的概念。随着资源的相对集中,市场占有率的优势,不断的在提高价格,究其原因是为了提高利润。知网的机构用户2万多家。个人用户2000多万。强大的检索能力更是他们的优势。在这种环境下,不断地抬高价格,更多的是针对于机构用户的。仅中科院的订购都是千万级别的,这已经是很夸张的数字了。也脱离了知识基础设施的初心了。知网的毛利率能达到60%,这本身就是个问题。作为一个中介机构,不是内容的创造者,而是内容的呈现者。中介赚的比创的赚的都多,到底知识的价值在哪里?数字平台的建立,是一个有剪刀法的过程,也是一个量化边界成本降低的过程。如果时时想的收割模式,必然会违背初心。知网以及和知网类似的服务也是如此。可以赚钱,但是不能无限制赚钱,本身应该有公共服务、公益性的属性。未来,要么引入更多竞争者公平竞争,要么知网本身需要明白,自己要承担这种义务,控制合理的收费比例。
209 评论(10)

sunyj_0206

知网涨价肯定伤害了科研环境。伴随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速度加快,中国学者的视野更加放眼全球,而不仅仅局限于国内,因此,众多的科研人员尤其是自然科学工作者,他们更加依赖于国际学术资源。当然,最核心的质疑,恐怕是针对中文学术期刊质量,而这是中国知网的主要内容来源。中国众多期刊正是在与数据库的合作中繁荣起来的。期刊不仅通过发表学术论文赚取版面费,还可通过为数据库提供资源赚取知识费用。然而,学术考评往往以提供知网检索作为重要依据,尤其是当下兴起的学术检测,知网数据库更是重要的查重比对数据库。这样高额的查重检测,美其名曰科研诚信管理,实际上却给毕业学子造成了重大的经济负担,一篇十万字的博士论文,每查一次耗去数百元。学术检测影响到全国众多高校毕业生,而最终受益的却是几个数据库检测商。学术界的论文,最荒谬的一点就是,大部分写论文的人其实并没有向杂志方或知网要版权费,甚至为了发表这篇文章还要付版面费,但是这篇文章发表后却被知网用来高价出售赚钱。很多时候,你去知网看自己写的文章,都要付费。所以,这种现象早就应该有所改变了。
285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