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去流浪
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是“呼吸”。在歌唱艺术中,它更是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歌唱的动力源泉,人体的这种功能,从本质上及生理上来说,在歌唱和在说话时是完全一样的,但在运用上两者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说话时人不需要考虑在什么时间,用什么方法进行呼吸,气息的进出量,可多可少,因为他有充分的机会呼吸,没必要考虑要把气息吸到哪里,也没必要把气息固定在一个位置以支持一个特定的长度和强度的声音上,换气的速度也没有限制,总之,是随意和自由的。歌唱的情况则不同,歌唱者要求有意识地去吸气,保持把所吸入的气息分配在要发出的一定数量的声音上,而每个音都要有特定的高度、长度、强度。唱一首歌曲时,歌唱者只能在休止的时候和歌词、乐句等情况下,才可以进行换气,总之,是有意识,有准备,有计划的。 歌唱需要气息,那是不是气吸得越多越好呢?不知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由于担心气不够用,就吸进大量的空气,结果还是觉得气不够用,而且唱起来觉得憋得很难受。这是因为气吸得过多过满时,呼吸肌受肉群用力过多,造成肌肉疆持的缘故,也就是气息吸得过多,会影响歌唱的正常运动。那么,吸出多少气才合适呢?当然这是一个无法用数字来回答的问题,而只有通过歌唱者的感觉来“计算”。就是说,歌唱呼吸是一个兴奋而放松的循环过程,在我国悠久的民族声乐艺术的历史长河中,就非常重视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在唐代安节《乐府杂录》中说:“善歌者,必先调其气”还有宋朝张炎在《词原》中说:“忙中取其气急不乱,停声告伯慢不断!好处大取气流连,则少入转换。”也有人说:“唱在气上,而不是用气去唱;气息是经过喉咙发声,而不是在喉咙里发声;声音坐在气上,而不是坐在声带上。”在这个问题上,前人们不但在理论上加上阐明和研究,而且在实践中结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且取得了卓著的成效,总而言之,气息在歌唱中的作用之大,下面有几种吸气方法的学习,可体会正确的歌唱吸气: (1)、叹气式吸气; 我们都知道,叹气在日常生活中是很普通的现象,它是放松的也是向下的,它有利于吸气肌肉群的放松,以便更好的吸气,具体做法是先叹后吸,你心中主要想着叹气,而不是吸气,当气息随着“叹”被排出后,也就是吸气肌肉群的工作做完了,接着吸气肌肉群就开始工作——叹气,这个循环是自动完成的。如果你脑子里想的是吸气,就会使你的吸气肌肉群总处于一种工作状态,无法放松,气息也就难以正常的被吸入,应该注意的是叹到哪里就吸到哪里,而不要人为的强制性的动作,唱的过程中要保持叹气的感觉,每个乐句都要这样保持,形成良好的呼吸循环。 (2)、惊讶式吸气 惊讶式吸气就是利用人在惊讶时,生理作出的快速反映,达到快速吸气的目的,这种吸气既吸得快又吸得深,它能使呼吸肌肉群在瞬间完成收缩与放松的循环,能锻炼呼吸器官的快速灵活性,这种吸气称为“喘气”。表现悲愤和激昂情绪效果较好。 (3)、闻花式吸气; 这种吸气方法容易吸得深,而且没有叹气的抽气声和多余的动作,也较容易体会和掌握。闻花时,因花香使人的心情特别愉快,在辨别花香时又特别要求认真和用心,上身完全放松又兴奋的感觉,具休吸气时是:上身完全放松,腰很舒服地向外松垮下来,随即胸部也有抒张感,体内空间增大,使气息自己很自然地流进去,这样的吸气既松畅又适度,有一种兴奋,通畅的感觉,用这种吸气的感觉来歌唱,气息畅通,声音圆润,闻花式可开口,也可闭口,闭口时嘴不能闭得太紧,太紧了会影响进气的速度和灵活性,单纯练习吸气时,可采用闭口息气,歌唱时最好是自然张嘴与鼻子同时吸气为佳。总之不论是闭口还是开口与鼻子同时吸气,最关键的是要体会气息流入体内时的感觉。 以上三种吸气方法的学习和掌握,一方面可以通过做一些单纯性的练习,如快吸快呼,快吸慢呼,慢吸快呼的练习;另一方面就是在演唱中去练习,这是主要的练习方法,因为纯生理性的吸气动作不与歌唱结合起来,那么歌唱中所需要的那种深、松吸气就无法得到,也就是说,歌唱良好的吸气只有在歌唱实践中才能获得。 另外,还有一些根据歌曲情绪需要的吸气方法——歌唱中的气息保持和运用,唱歌的人都曾有这样的体会:歌唱中经常感到气短,气不够用,越唱越憋,很吃力。这与不会运用气息和保持吸气状态歌唱有关,虽然吸气吸得很深,但一唱起歌来,气息很快就浮上来了,或是很快就跑光了,应该如何保持和运用吸入的气息呢? (1)、歌唱中要保持吸气状态: 吸完气后,有一个瞬间的停顿,这是吸气后,用气前一个自然的短暂停顿,这个停顿造成了吸气和用气二股力量的对抗,用气时要尽量利用这种对抗力。它不仅可以保持这种气息的深度,还能使歌唱时气息均匀、流畅、持久。这种对抗实际上是一种吸气好了的保持状态。这只是一种感觉,其实谁也不能在唱的过程中还能吸进气来,但是就用这种感觉便可以达到保持气息稳定的目的。这种状态能保证声音位置和气息的平衡,还能使气息保持一定的深度和畅能无阻,在演唱过程中,首先从无声练习开始,吸完气后,把舌尖轻轻触下门齿、发出“丝丝”声,一口气吐的时间越长越好,要求呼吸的气息要均匀,平稳和慢,让“丝丝”声强度一样,不可忽强忽弱,呼气越慢越长,就越能体会到呼与吸的对抗作用,传统声乐有一种吹蜡烛的方法。将一根点燃的蜡烛置于前面,吹蜡烛时,不许将蜡烛吹灭。要求慢慢把蜡烛火苗吹向一个方向,且火苗要平稳,摆动幅度不能大,练习后,如果自己的后腰和腹部有酸痛的感觉,说明你找到了呼气时对抗或说是控制的正确感觉。 (2)、歌唱中保持叹气状态: 歌唱中容易出现的气息不够用和憋气现象,除了与吸气状态保持不住有关,还有一点就是与气息不放松有关。歌唱中气息需要被控制,以保持气息通畅持久的使用,但如果气息被过份的控制,则会引起呼吸气官,呼吸肌肉群僵便,不灵活,导致气息无法畅通,难以持久。那怎样才能做到吸入的气息即能保持又不僵硬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放松和叹气,这里所说的放松是对过份僵持而言的。叹气是指用吸气的感觉,而不是把体内的气全部呼出去。叹气动作是我们生活中的习惯动作,人人都会做,而且比较容易找到放松的感觉。在积极兴奋的气息保持中,不可忽略用叹气的感觉来歌唱,这样,气息不仅有深度,也自然,放松,流畅。在使用吸气状态进行歌唱时,要注意声音不能脱离呼吸,否则就会气声脱节,难以保持住呼吸了。也就是演唱中的叹气状态是和保持吸气状态同时存在的,哪一方都不能缺。保持叹气状态歌唱时,如果你感觉腰腹部膨张而不僵,胸部扩张而不憋,气息有控制的流出,这时,你就算是找到感觉了。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歌唱的呼吸与气息控制的正确运用,是多方面的,它不是孤立的,单独存在的,它涉及到全部发声器官的机能状态和全部的歌唱技巧。我们在实际学习中,决不能把呼吸孤立起来练习,我们对呼吸的要求,最终是把呼吸、发声、气息的保持紧密结合起来,以达到尽善尽美的歌唱这一目的,在具体的学习达程中,根据每个人各方面的差异,需要做更具体,细致的工作,勤奋努力,不断实践,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声乐道路。 
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和研究了心理因素在声乐学习和演唱过程中的作用,阐述了在歌唱活动中拥有良好心理状态的重要性,并提出如何将最佳的心理状态运用到声乐学习和演唱中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的任何活动都是在心理调节下进行的,因此心理活动直接关系到人的实践能力。在声乐演唱中时有所见的怯场,就是紧张、失控的心理障碍所致。比如一些初登歌坛者,在台下唱得不错,一上台就大打折扣,紧张得不能自制,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怯场”。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初涉舞台的表演者身上,即使是有些专业表演者,一旦参加重大演出,也时常会有类似的紧张失控的心理障碍发生。当然这都是心理因素中情绪消极的一面在起作用。因此,心理作用在声乐演唱和教学中的位置非常重要,在这方面心理的发展也和其他事物一样,是依照由简单到复…歌唱的整个过程离不开心理活动的调控,心理活动始终伴随羞声乐演唱,并不断地指导或影响着生理机能。一方面,歌唱的生理受心理支配,歌唱的一切行为和活动,都是歌唱者意识的外化。另一方面,声乐演唱者正是运用了心理活动与生理机能对歌唱实践的指导作用,并充分理解了心理活动与生理机能相辅相成、互动发展的辩证关系。从而不断运用生理调控和心理调控的有效手段,最终提高演唱水平,实现声乐艺术的艺术价值。一、歌唱心理活动指导歌Ⅱ昌生理机能心理活动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马克思主义者总结了人类经验和科学研究的结果,指出:“我们的意识和思维不论表面上如何象是超感性的东西。但它们是物质的、肉体的器官即头脑的产物。”HI(v24)“心理的东西、意识等等是收稿日期:2005一O9一O5 作者简介:笪方能(1967一),男,安徽含山人。讲师,硕士。 66 丽水学院学报2006 l笠物质(即物理的东西)的最高产物,是叫作人脑的这样一块特别复杂的物质的机能。”I “sJ“思维是发展到高度完善的物质的产物,即人恼的产物。而人恼是思维的器官。”【3I(P145)在歌唱这个艺术行为中,既有心理活动(大脑的机能)对生理机能的指导作用,又有生理机能对心理活动的决定作用。歌唱是心婵活动与生理L能协调统一的结果。《乐府传声>中写到:“乐生于心,人心惨声哀,人心舒声和”。【】(P3 )从声乐角度理解,这里的“乐”是指声音,“心惨”和“心舒”系指两种截
音乐的魅力真的,我只能说人真的很脆弱,而音乐最直接抵达内心深处所埋藏的情感。《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我听过很多次,而独独在中秋节的紫藤听了后,我却大大反常。跪坐开始时,我就隐隐约约得觉得旋律十分熟悉,却始终没有意识到是《二泉映月》到第二种风格的《二泉映月》展现时,我开始反常……那有一搭无一搭的断断续续的二胡声,揪得心痛之后,我有一种冲动,想站起来的冲动,去关掉,因为我实在是听不下去了.那二胡拉出旋律太悲怆太苍凉,在那时断时续,实际却是连续成一体的嘶哑的声音中,我不能站起来,情不自禁的留下泪来,一滴又一滴缓缓流过面颊,流过嘴角,从下巴流下,滴到手上。每眨一下眼睛,就一滴泪水凝结,慢慢滑落。我抬起头,望向天花板,希望把注意力分散,放到别的事物。但是,这些努力都是徒劳,那种影响力太强了。我无法阻挡,无法将它屏除在心外。它像一股魔力吸引着我,却又让我无法抗拒,觉得是一种煎熬,仿佛我在亲身经历那样一种磨难从而因来我本能的反抗。音乐慢慢的消逝,但是这样的氛围却一直环绕着我……我自认为我是一感情不外露的人,也是一个内心坚强的人,为音乐而伤心落泪,这是第一次。记得老师说,日本演奏家小泽说过听《二泉映月》要跪着听。我也只是在跪着时,才对此首曲子产生了共鸣,才真正认识《二泉映月》,而是它的版本都将它的色彩变得绚丽失去了苍凉的意境。音乐会扰乱内心的平静,影响人的情绪,音乐是有生命力的,它是人生阅历的再现。它或轻快、或活泼、或深沉、或清亮、或忧郁、或神秘……凡此种种,都向人们诉说着它的故事,它的经历……音乐是美的,真正理解音乐的人,为它痴迷,为它欢笑,为它流泪,这就是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