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06

山鹰家族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国际贸易专题论文摘要写什么好一些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溶于slime

已采纳
国际贸易中的环境与环境保护问题内容提要 本文围绕“经济—环境—持续发展”这一主题,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考察当代国际贸易中的环境标志制度、环境管制、环保包装、绿色产业等问题产生的原因与背景,分析预测其发展趋势,研究其对国际经贸的影响; 对国际上关于这些问题的一些不同认识和争议进行分析、评价;并探讨国际贸易与环境及环境保护关系的实质。旨在形成对国际贸易与环境及环境保护关系总体上的认识,为处理好这种关系、进行正确的环境保护与国际经贸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 贸易壁垒 世界市场 市场准入 环境标志 环境管制 环保包装绿色产业 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场以保护生态环境、防治和减少环境污染、节约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为中心内容的环境革命。这场革命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国际贸易也不例外: 各种环保意识、法律、规章和措施越来越多地涉及到与自然资源、人类和动植物生命及健康有关的商品的国际间流动,甚至扩展到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等领域,“迫使”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则、“游戏规则”、甚至基本理念都作出相应的改变。由此,“贸易与环境”问题成为国际社会所关注的焦点。在理论上认真分析研究国际贸易中的各种环境问题,在实践上正确处理贸易与环境及环境保护的关系,已成为国际社会所面临的一鲋卮罂翁狻? 一、环境标志制度与贸易壁垒 环境标志也称绿色标志、生态标志,它由政府管理部门或民间团体按照严格的程序和环境标准颁发给厂商,附印于产品及包装上,以向消费者表明: 该产品或服务从研制、开发到生产、使用直至回收利用的整个过程均符合生态和环境保护要求。环境标志制度对于调动全社会各阶层人们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有着独特的作用。首先,环境标志制度体现了一种正确的环境管理思想。现代社会生产应当是一种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最小的环境污染取得最大的产出,并且这种产出的使用和消耗也只对生态环境产生最小的污染的生产方式,这就需要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环境管理,从产品的研制、生产、包装、运输、销售、消费到废物的回收和再利用等各阶段都要考虑环境和环境保护问题。环境标志制度适应了这一环境管理思想的要求。其次,环境标志制度是一种有效的环境管理手段。依靠法律、行政命令等强制性手段进行环境管理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例如,它不能保证社会生产之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环境效益反而得不到保证;市场机制本身也难以保证环境效益的最大化。行政的强制性应当与市场机制的引导性相结合,环境标志制度正是这样一种制度。同时,环境标志制度很好地适应了环保时代人们的生态需求。70 年代以来,人类的环境意识日益提高,逐步产生了“绿色消费”需求。各阶层消费者关注各类产品对环境的影响,要求政府及权威机构依据环境标准对产品的环境影响进行确认,并以标志图形的方式告知。环境标志制度满足了人们的这一要求。 环境标志制度产生后发展迅速。70 年代,德国最先制定了具有环境标志制度性质的“蓝色天使计划”,到1995 年,已有40 多个国家的政府推出了环境标志制度,如北欧四国的“白天鹅制度”、奥地利的“生态标志”、欧洲联盟的“EU 制度”、加拿大的“环境选择方案”、日本的“生态标志制度”、新西兰的“环境选择制度”等。近几年来,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开始制定和实施环境标志制度,如韩国的“生态标志制度”、新加坡的“绿色标志制度”、我国台湾省的“环保标志制度”等。一些社会团体也制定了环境制度,如美国的“科学证书制度”和“绿色签章”、瑞典的“良好环境选择”制度等。国际标准组织的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正在研究制定国际统一的环境标志制度。 环境标志制度对于环境保护的独特作用勿庸置疑,然而,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却引起了莫大的争议。一种观点认为,环境标志制度的实施尽管原则上是自愿的和公开的,平等对待国内外厂商,但在实际上,由于涉及到这一制度的产品类别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进口国的环境利益,能否获得这种标志的标准的制定也受到国内厂商的影响,因此会造成对外国产品的歧视,影响国外产品的市场准入并降低其竞争能力,因此不利于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是一种“变相的贸易壁垒”。 发展中国家则普遍认为,环境标志制度对发展中国家更为不利。因为,环境标志制度所确定的产品的环境标准相当高,发展中国家的厂商很难满足这种要求; 为达到环境标志的要求,产品的生产须改变原材料成分及生产工艺,这又受到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及技术能力等的制约;产品的检测难度大,困难重重;环境标志费用也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因此,对发展中国家来讲,只有两条路可走:不申请环境标志; 以高昂的代价获得环境标志。其结果都是降低其产品的市场准入和竞争能力。因此,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环境标志制度是一种“变相的贸易壁垒”,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新策略”。应当承认,上述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环境标志制度符合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则: 环境标志是国内外厂商自愿向有关机构申请的,符合非歧视原则;环境标志制度建立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符合市场开放原则; 各国制定环境标志计划时,对产品类别、标准、评价方法、管理机构、申请程序、标志图形、标志费用及标志证书等信息资料在国内外公布,符合透明原则。因此可以说,环境标志制度符合国际贸易“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原则。 同样不可否认的是,在实际上,环境标志制度对国际贸易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首先,获得环境标志就是获得国际“绿色通行证”,这促进了对环境影响较少的产品的发展,促进了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改进。其次,在这种制度下,那些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要求的产品的生产得到迅速发展,从而直接扩大了国际商品需要量和流动量,即扩大了国际贸易量(例如,水溶性涂料自80年代中期在发达国家开始实施环境标志以来,其国际贸易量已增长了25% 以上)。再其次,环境标志制度有利于促进厂商进行技术革新,改变生产工艺,采用环境适用技术,开发新产品,从而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此外,环境标志是产品的最好广告,可以帮助厂商树立企业和产品形象,提高竞争能力。 二、环境管制与国际贸易政策及产品的竞争力 环境管制是指为环保目的而采取的贸易限制措施。目前,世界各国环境管制的主要措施有四种: 第一,以保护环境为由,课征环境进口附加税。例如,美国对进口石油产品课征了这种性质的进口附加税。 第二,采用强制性措施,限制或禁止进口。这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环境管制措施,其一般的依据就是进口产品的生产制造方法不符合本国的环境要求。例如,很多国家根据其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法规,禁止进口裘皮、毛皮、皮革和鲸业产品; 德国根据《危险物质使用条例》规定,禁止进口使用了偶氮染料的服装及纺织品; 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规定,所有在美国出售的鱼类都须来自经美方证明未受污染的水域。

国际贸易专题论文摘要写什么好一些

312 评论(12)

rocksdeep

提供一些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论文的题目,供参考。1、绿色壁垒对我国××产品出口的影响分析2、跨国公司在华扩张模式探析3、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产业的影响及对策4、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研究5、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竞争压力及对策6、外国对华反倾销的现状及其应对策略研究7、进出口业务中进出口商存在的风险及其防范8、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模式探索9、高科技企业跨国经营模式研究10、跨国经营中的市场营销与跨文化冲突11、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与应对策略研究12、国际贸易中的反倾销及我国的应对措施研究13、国际贸易领域中的知识产权保护与我国的应对策略14、绿色壁垒的成因及其防范15、SA8000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分析16、反倾销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17、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比较优势和经营策略18、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展、问题和政策取向19、世界制造业发展趋势与我国制造业发展对策20、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21、我国的贸易依存度及其国际比较22、电子商务中的EDI及其应用分析23、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24、利用产业内贸易理论促进我国的产业升级的作用探索25、中美贸易结构之比较分析26、战略性贸易政策和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27、“更紧密经贸安排(CEPA)”的经济效应分析28、我国出口商品结构问题的分析及调整对策29、论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的优化30、当前我国××产品外贸出口的主要问题及对策31、非关税壁垒的发展动态研究32、中国出口贸易过度竞争的原因及对策分析33、利用世贸规则加强农业保护的政策体系研究34、中国农产品的对外贸易发展的障碍及对策分析35、自由贸易下我国农产品出口前景及其策略36、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现状分析及其战略选择37、进出口业务中进出口商各自存在的风险及其防范38、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与结构优化研究39、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分析40、中国大型生产企业国际化经营模式的探索41、我国高科技企业跨国经营模式研究42、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战略研究43、国际反补贴发展趋势及对策44、应对反倾销中的企业行为研究45、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区域分布及区域政策46、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及其对策研究47、我国外商投资的区位特征及变迁48、新形势下我国利用外资战略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研究49、跨国并购的发展及其对东道国的影响50、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对策研究市场营销方面的论文,您可以参考以下的题目进行写作。1 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的市场营销2 复杂环境下高技术企业营销风险研究3 供应链管理结构模型的分析与研究4 CRM在汽车营销企业中的开发与应用5 绿色供应链管理及实施策略6 我国企业绿色营销理念及实践的特征分析7 新经济条件下的我国企业营销创新8 企业营销的战术策略9 提高市场占有率常见的错误及对策10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企业市场营销11 企业绿色营销与我国对外贸易12 我国中小企业提升市场营销能力的战略选择13 市场营销与企业文化14 客户与供应商的战略伙伴关系及其管理15 试论企业营销能力的培育与增强16 我国企业实施整合营销战略的对策17 论生态型企业营销体系及其建立与改造18 论营销渠道模式转型19 论企业的网上病毒性营销策略20 对国有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的探讨21 浅论市场竞争中的企业市场创新22 构造3维市场营销 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23 合作营销战略研究24 论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营销创新25 企业绿色营销探析26 高科技企业的网络营销27 企业市场营销组合决策的神经网络模型28 提升中国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立客户关系管理29 我国科技企业营销体制中的观念导向30 新产品试销评价方法研究31 论中国转型市场中企业营销的预警管理32 网络环境下企业创名牌的营销策略33 论现代企业分销渠道建设34 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不确定性及其解决方案研究35 企业营销失灵的原因及对策分析36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物流的合理化研究37 浅论"知识营销"对企业营销管理的影响38 基于环境管理的企业绿色营销对策39 试论企业营销战略规划40 市场营销观念与商品包装的伦理道德问题41 供应链管理的战略思想与战略管理42 面对全球竞争的企业营销对策43 论企业营销的市场导向44 "客户顾问制"与营销创新45 供应链管理与企业发展46 21世纪企业营销新理念47 企业的网络营销策略48 浅论企业顾客关系管理的核心——忠诚度49 对当前企业营销问题的点评50 世纪之初我国企业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51 对绿色营销的探讨52 分销网络的有效管理与创新53 用服务"粘住"你的顾客——略论企业的服务营销54 中小企业应确立营销新观念55 现代市场营销信息系统探讨56 可持续性发展与企业绿色营销57 企业网络营销的策略选择58 企业营销活动的"催化剂"59 供应链企业外部绩效评价子系统研究60 论渠道价值链增值管理对策61 互联网技术与关系营销的实现62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业务外包——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63 企业营销理念创新的几点思考64 略论采购成本的控制65 供应链中的合作与模式匹配的研究66 论绿色营销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67 企业如何面对和参与供应链竞争68 我国企业营销策划的困境及对策69 客户关系管理价值链研究70 客户档案知识的挖掘方法研究71 论市场秩序与企业信用72 项目管理在组织市场调研中的应用初探73 浅析新时期的合作营销关系74 基于电子商务的物资供应管理系统设计75 论网络营销与企业谋略76 论知识经济对企业营销活动的影响77 中国加入WTO后的企业营销对策78 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渠道战略79 新经济背景下的企业营销e化80 企业供应链的结构类型研究81 论企业的供应链管理82 供应链管理方案的设计与选择83 试论企业内部控制点的增设在企业材料采购中的作用84 论企业建立顾客导向营销观念85 加强商品审美研究 搞活企业市场营销86 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的营销战略和策略分析87 企业市场营销创新是全球化营销的必经之路88 企业虚拟经营的营销战略思考89 网络时代企业营销策略整合90 浅谈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营销战略91 现代企业中的服务营销92 企业市场策略常见缺陷分析93 浅谈产品直销的利与弊94 营销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95 中国企业实施营销战略的现实意义96 信息传递障碍与营销效率研究97 模仿创新的特性与营销环境分析98 浅议利用营销中的非价格因素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99 以客户关系为中心的业务流程重组100 企业现代物流是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关键
202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