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77

伊水石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关于现场急救的论文选题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fsnwemtf

已采纳
拨打急救电话最佳人选为患者亲属或现场知情者。电话接通后应说清以下内容:1、确定对方是否是医疗救护中心。2、在电话中讲清病人姓名、性别、所在详细地址,确保急救车尽快准确到达。3、说清病人的主要病情,如呕血、昏迷或外伤等,以便于救护人员能做好救治设施的准备。4、报告呼救者的姓名及电话号码,保证一旦救护人员找不到病人时,可与呼救人联系。此外,选择拟去医院的准则一是就近,二是考虑医院的特色。挂断电话后,应派人在住宅门口或交叉路口等候,并引导救护车的出入。准备好病人的必用品,如衣物等。若是服药中毒的病人,要把可疑的药品带上;若是断肢的伤员,要带上离断的肢体;不要忘了尽可能带足医疗费用和以往的医疗资料。压:当伤口流血时用手按住出血区。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直接压迫伤口,无论是用干净纱布还是用其他布类物品直接按在出血区,都能有效止血;另一种是指压止血法,用手指压在出血动脉近心端附近的骨头上,阻断血运来源,以达到止血目的。包:包扎所用的材料是纱布、绷带、弹性绷带或干净的棉布、棉织品做成的衬垫。包扎的原则是先盖后包,力度适中。先盖后包,即先在伤口上盖上敷料(够大、够厚的棉织品衬垫),然后再用绷带或三角巾包扎。这是因为常用的普通纱布容易摩擦伤口,给后续处理增加难度。力度适中指的是包扎后应止血有效,检查远端的动脉还在搏动,包扎过松,止血无效,包扎过紧,会造成远端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塞:是用于腋窝、肩、口鼻或其他盲管伤和组织缺损处的填塞止血法,是用棉织品将出血的空腔或组织缺损处紧紧填塞,直至确实止住出血。填实后,伤口外侧盖上敷料后再加压包扎,达到止血目的。此方法的危险在于用压力将棉织品填塞结实可能造成局部组织损伤,同时还有可能将外面的脏东西带入体内造成感染,尤其是厌氧菌感染常会引发破伤风或气性坏疽。所以,除非必要时,尽量不采用此法。 捆:止血带止血法,通常用于手术时,用以控制肢体出血是有效的,但可能造成神经和肌肉的损伤,也会因肢体缺血引起全身性并发症,不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要使用此法。止血带不能直接与皮肤接触,可用棉织品做衬垫。 止血带松紧要合适,以止血后远端不再大量出血为宜,越松越好。止血带定时放松,每40分钟到50分钟松解一次,松解时要用手进行指压止血2分钟~3分钟,然后再次扎紧止血带。记录上止血带的时间,并告诉接替人员。上止血带总的时间不要超过2小时到3小时。

关于现场急救的论文选题

125 评论(12)

姜将疆江姜啊

人们曾经将抢救意外伤害、危重急症的希望完全寄托于医院和医生身上,缺乏现场救护知识和对现场救护的重要性及可实施性的认识,往往会使处在生死之际的伤员丧失了几分钟、十几分钟最宝贵的抢救时间。这段时间也被医学界称之为“救命的黄金时间”。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搏呼吸骤停——猝死,是危及人的生命最紧急、最危险的情况。人类猝死7%发生在医院以外,没有医护人员参与抢救。猝死人员有 35 – 40 % 如经现场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可以挽救生命。因此,为要要使病人得救,避免脑细胞死亡,就必须在心博呼吸停止后立即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复苏开始越早,存活率越高,大量实践表明,4分钟内进行复苏者可能有一半人被救活。   疾病、创伤、中毒、溺水、电击、窒息、严重过敏反应等都是导致呼吸心跳骤停的常见原因。一旦发生呼吸心跳停止8秒后出现脑缺氧症状,30秒后昏迷,60秒脑细胞开始死亡,6分钟全部死亡,10分钟不可逆转的死亡,因而医学上定义4-5分钟为抢救的“黄金时间”。   创伤的急救也是一个现场急救的过程,在创伤的第一现场如果能规范及时的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将极大的减少伤者的死亡和伤残,为医务人员的到来争取宝贵的时间。   所以,我们不能单纯等待医护人员到现场抢救。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的方法和技巧,掌握自救互救知识。只要抢救及时、正确、有效,能最大程度的减少痛苦、伤残和死亡。   “生命链”是近几年来才在国际上出现的一个重要的急救专用名词,但它很快被社会、专家和公众接受。它是针对现代社区、生活模式而提出的以现场“第一目击者”为开始至专业急救人员到达进行抢救的一个系列而组成的“链”。“生命链”普及、实施得越广泛,危急病人获救的成功率就越高。   “生命链”(Chain of Survival)有四个互相联系的环节序列。即早期通路、早期心肺复苏、早期心脏除颤、早期生命高级支持。生命链中的任何一个环节进行得及时、充分,效果就越好。   早期通路(呼救):及时呼叫急救电话“ 120”或“ 999”(999现只有北京地区)。   在遇有紧急事件时:火警—119、匪警—110   在遇有交通事故时拨打电话 “ 122 ”,报警时需告之:   (1)意外发生地点;现场可联络电话;   (2)报案人姓名;   (3)发生意外原因患病、受伤者数目;   (4)伤员情况:清醒程度、呼吸状况、脉搏情况、有无出血?
83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