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_逆乱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装订顺序如下: (1)封面(红色) (2)论文 A、目录 B、中英文摘要、关键词(从本页开始编页码) C、前言 D、论文正文 E、结论 F、参考文献 G、致谢 H、附录(符号说明、原始材料等) (3)任务书(附件一) (4)中期检查表(附件二) (5)文献综述或读书报告 (6)外文文献资料复印件、中文翻译稿 (7)答辩记录表(校级优秀论文需二次答辩记录表)(附件三) (8)成绩评定表(附件四) (9)论文选题变动表 二、毕业设计(论文)文本打印格式建议如下: 1、毕业设计(论文)用计算机打印,纸张一律使用A4复印纸。 2、毕业设计(论文)封面、任务书统一由学校教务处提供。 3、中文摘要、关键词采用小四号宋体字,外文摘要、关键词采用四号“Times New Roman”字型。 4、目录采用四号宋体字。如分章节的论文,则目录中每章题目用四号黑体字,每节题目用四号宋体字,并注明各章节起始页码,题目和页码用“……”相连,如下所示: 目 录第1章XXXX┈┈┈┈┈┈(1)第1节XXXX┈┈┈┈┈(2) 5、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说明书有关文字内容的要求 (1)正文文字内容字型一律采用宋体,标题加黑.章节题目采用小三号字,正文中文内容采用小四号宋体,外文内容采用四号Times New Roman字型。 (2)章节题目间、每节题目与正文间空一个标准行。 (3)页面设置: 单面打印:上2cm,下2cm,左5cm,右5Cm,装订线5cm,选择“不对称页边距”,页眉2cm,页脚5cm。页眉设置:居中,以小5号字宋体键入“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 设计(论文)”。 页脚设置:插入页码,居中。 正文选择格式段落为:固定值,22磅,段前、段后均为0磅。 标题可适当选择加宽。 (4)外文文献译文格式亦参照上述对论文正文的要求提交。 6、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说明书的参考文献 (1)正文引用参考文献处应以方括号标注出。如“…效率可提高25%〔1〕。”表示此数据援引自文献1。 (2)参考文献的编写格式为: ·期刊文献的格式:〔编号〕作者、文章题目名、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图书文献的格式:〔编号〕作者、书名、年份、版次、出版单位、页码。 ·会议文献的格式:〔编号〕作者、文章题目名、会议名(论文集)、年份、卷号、页码。 
1 引言(或绪论)(可作为正文第1章标题,用小3号黑体,加粗,并留出上下间距为:段前5行,段后5行,这些要删)×××××××××(小4号宋体,5倍行距)×××××××××××××××××××××………1.1 ××××××(作为正文2级标题,用4号黑体,加粗)×××××××××(小4号宋体)××××××…………1 ××××(作为正文3级标题,用小4号黑体,不加粗)×××××××××(小4号宋体)×××××××××××××××××××××××××××………2 ×××××××(作为正文第2章标题,用小3号黑体,加粗,并留出上下间距为:段前5行,段后5行)×××××××××(小4号宋体)×××××××××××××××××××××××××××××××××××………注:1.正文中表格与插图的字体一律用5号宋体;2.正文各页的格式请以此页为标准复制,页脚中的页码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本文档的页码已设置成自动格式);3.为保证打印效果,学生在打印前,请将全文字体的颜色统一设置成黑色。(空2行) 结 论(小3号黑体,居中)×××××××××(小4号宋体,5倍行距)×××××××××××××××××××××××××××××××××××××××××××××××××××××××××××××××××××…………(空2行) 致 谢(小3号黑体,居中)×××××××××(小4号宋体,5倍行距)×××××××××××××××××××××…………(空2行) 参 考 文 献(小3号黑体,居中)[1] ×××××××(小4号宋体,行距18磅)×××××[2] ××××××××××××××××××××××××××××××××××××××××××[3]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标识类型]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1] 温诗铸摩擦学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7-9,50-[2] 沈权,吴鹿鸣,李娜,等非稳态滑动轴承的研究第四届全国摩擦学术会议论文集[C]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35-[3] 陶建人动接触减振法及其应用[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4] 刘长生手提二冲程汽油机镀双金属气缸的研究[J]林业科学2001,vol 37(4):[5] Singh,H.and Bhat,P N Genetic studies on serum ransferring in the blood of Indian cattle.Indian J Anim Sci,1980,50(4):297-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