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58

skying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数学小丛书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莫邪111

已采纳
掌握技巧 化难为易 四(6)班 毛睿一最近,我们正在学习近似数。老师说有点难,可我觉得只要掌握其中的技巧,所有的困难都会被我们轻松地解决。例1:用“万”作单位求出539180的近似数?我用“四舍五入”法计算(尾数的最高位如果是4或者比4小,就把尾数舍去,并且要把尾数的每一位都改写成0;如果尾数最高是5或者比5大,就要在尾数的前一位进1,再把尾数的每一位改写成0)。这个数字尾数最高位上的数字是9(53-9180),就要向前一位进1,然后尾数最高位的前一位3就变成了4,再把所有的尾数都改写成0,把5挪下来之后就可以得出53918的近似数54万。例2:用“亿”作单位求出5340000000的近似数?我仍然用“四舍五入”法解决,先看尾数最高位是4(53-4000-0000)。“4”可以直接舍去,用“0”代替,后面的万级和个级上全部是“0”,数一下是八个“0”,可以用“亿”代替。所以这题的答案是53亿。例3:用“亿”作为单位求出20680000000的近似数?尾数最高位上的数字是“8”(206-8000-0000),以“四舍五入”为依据,将“8”舍去就要向前一位进“1”,6加上1就变成7,后面八个“0”用亿代替得出答案是:207亿。同学们,听了我的讲解,大家应该知道用“四舍五入”方法解决近似数问题是多么容易了吧!看似复杂,其实只要稍微动一下脑筋就能很轻易地找到答案。让我们一起打开心中的那扇智慧天窗,尽情地体会数学世界的无穷奥秘吧!

数学小丛书论文

156 评论(8)

张翔快乐

:《容易忽略的答案》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我现在的第九册的练习册中,有一题思考题是这样说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5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与小英在解上面这道题时,计算的方法与结果都不一样。王星算出的千米数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数少,但是许老师却说两人的结果都对。这是为什么呢?你想出来了没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们两人的计算结果。”其实,这道题我们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种方法,就是:45×5=5(千米),5+18=5(千米),5×2=261(千米),但仔细推敲看一下,就觉得不对劲。其实,在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这时刚好离东西城的中点18千米”这个条件中所说的“离”字,没说是还没到中点,还是超过了中点。如果是没到中点离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种,如果是超过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应该就是45×5=5(千米),5-18=5(千米),5×2=189(千米)。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45×5=5(千米),5+18=5(千米),5×2=261(千米)和45×5=5(千米),5-18=5(千米),5×2=189(千米)。两个答案,也就是说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 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容易在练习或考试中被忽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唤醒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否则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错误。关于“0” 0,可以说是人类最早接触的数了。我们祖先开始只认识没有和有,其中的没有便是0了,那么0是不是没有呢?记得小学里老师曾经说过“任何数减去它本身即等于0,0就表示没有数量。”这样说显然是不正确的。我们都知道,温度计上的0摄氏度表示水的冰点(即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态和液态的区分点。而且在汉字里,0作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1)零碎;小数目的。2)不够一定单位的数量……至此,我们知道了“没有数量是0,但0不仅仅表示没有数量,还表示固态和液态水的区分点等等。” “任何数除以0即为没有意义。”这是小学至中学老师仍在说的一句关于0的“定论”,当时的除法(小学时)就是将一份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有多少。一个整体无法分成0份,即“没有意义”。后来我才了解到a/0中的0可以表示以零为极限的变量(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小于任意小的已定正数),应等于无穷大(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大于任意大的已定正数)。从中得到关于0的又一个定理“以零为极限的变量,叫做无穷小”。
322 评论(13)

阿燕是小白

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早在3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就提出把整数个位以下无法标出名称的部分称为徽数。小数的名称是13世纪我国元代数学家朱世杰提出的。在13世纪中叶我国出现了低一格表示小数的记法在西方,小数出现很晚,直到16世纪,法国数学家克拉维斯首先使用了小数作为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界的记号。虽然我国对小数的认识远远早于欧洲,但现代数学中所使用的小数的表示法却是从欧洲传入我国的。欧洲关于十进小数的最大贡献者是荷兰工程师斯蒂文(Simon Stevin,1548?1620)。他从制造利息表中体会到十进小数的优越性,因此他竭力主张把十进小数引进到整个算术运算中去,使十进小数有效地参与记数。不过,斯蒂文的小数记法并不高明,如654,他写作135⊙6①5②4③,每个数后面圈中的数是用来指明它前面数字位置的,这种表示方法,使小数的形式复杂化,并且给小数的运算带来很大的麻烦。1592年,瑞士数学家布尔基(Jobst Burgi)对此作出较大的改进。他用一空心小圆圈把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隔开,比如把548表示为36。548,这与现代的表示法已极为接近。大约过了一年,德国的克拉维斯,首先用黑点代替了小圆圈。他在1608年发表的《代数学》中,将他的这一做法公之于世,至此,小数的现代记法才被确立下来。追问我要被老师骂了、做得太简单了、而且文字太少 回答再帮你添加一点内容吧,这两个素材你可以适当的做一些整理。小数点,数学符号,用于在十进制中隔开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小数点的由来 中国自古以来就使用十进位制计数法,一些实用的计量单位也采用十进制,所以很容易产生十进分数,即小数的概念。第一个将这一概念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是魏晋时代的刘徽。他在计算圆周率的过程中,用到尺、寸、分、厘、毫、秒 、忽等7个单位;对于忽以下的更小单位则不再命名,而统称为“微数”。 到了宋、元时代,小数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普及和更明确的表示。杨辉《日用算法》(1262年)载有两斤换算 的口诀:“一求,隔位六二五;二求,退位一二五”,即1/16=0�0625;2/16=0�125。 这里的“隔位”、“退位”已含有指示小数点位置的意义。秦九韶则将单位注在表示整数部分个位的筹码之下,例如: —Ⅲ—Ⅱ表示12寸 寸是世界上最早的小数表示法。 在欧洲和伊斯兰国家,古巴比伦的六十进制长期以来居于统治地位,一些经典科学著作都是采用六十进制,因此十进制小数的概念迟迟没有发展起来。15世纪中亚地区的阿尔卡西(?~1429)是中国以外第一个应用小数的人。欧洲数学家直到16世纪才开始考虑小数,其中较突出的是荷兰人斯蒂文(1548~1620),他在《论十进制》(1583年)一书中明确表示法。例如把714记为:5◎7①1②4③或5,7'1''4'''。而第一个把小数表示成今日世界通用的形式的人是德国数学家克拉维斯(1537~1612),他在《星盘》(1593年)一书中开始使用小数点作为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之间的分界符。 而中国比欧洲早采用了三百多年。 小数点尽管小,但是作用极大。我们时刻都不可忽略这个小小的符号。因为这个不起眼的差错,人类酿过一个又一个悲剧。正可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1967年,前苏联“联盟一号”坠毁事件,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直接原因是在地面检查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导致了数亿元财富的损失,人类还失去了一位太空英雄----科马洛夫的生命! 追问虽然你的内容不错,我也看得懂,可是只能当天做啊我都交了算了吧!
299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