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娟碧海蓝天
假如有时间隧道,让我与苏轼相遇,我愿意选择——在秋天。 ——题记 日落西山,暮色苍茫,秋风卷来丝丝凉意,在空气中肆意蔓延。我站在他必经的城门外,看城楼的轮廓一点点稀释在秋色寒霜中。遥望远处,古道西头,一个身影在踽踽独行,蹒跚的脚步踏过一地的落叶。在他身后,每一片叶子都记叙着他的人生坎坷和精彩篇章。 他走近了,面庞逐渐清晰,神情疲惫而目光炯炯,飘拂在秋风中的是那花白凌乱的胡须。我镇静的等待,等待他的发问。 “你为何选择在秋天与我相遇?” “四季轮回,秋天是个最为特别的季节,越过了夏的繁华,面对冬的临近而不由的彷徨,所以秋天是再好不过的沉思季节,总结过往的点滴,树立超越冬天的信心。好比短暂人生前依青年,后傍老年,人于是不惑而知天命,许多意外的收获才会呈现在眼前……” “说得好!”苏轼微捋胡须,含笑点头眉宇间却凝聚一股散之不去的哀愁,“这么说,我应该高兴我步入了人生之秋了,然而我一向积极乐观面对人生,却总是居无定所,瓢泊四方,命运究竟给了我一个怎样的位置?” 我笑了,作为古人,哪能比拟今人的思想,放眼现代,大学士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文采飞扬,早就是名作家了,何必担忧仕途不顺? “一旦被牵入政坛,卷入这浑浊的洪流中,有思想的人便难以立足。隐退避世固然是一妙法,在文人身上屡见不鲜,难得你空怀一身抱负,却仕途不顺,佩服的是在这辗转漂泊中,你仍葆有一颗清澈豪迈的心,在中秋之夜诵‘明月几时有’,赤壁之畔‘遥想公瑾当年’,密州之林‘老夫聊发少年狂’。用现代眼光看,你的生活是充实而深刻。更佩服你超然物外,不计得失,尽情享受自然赋予的山间明月和江上清风,这又是怎样的心境。看来,你并没有缺憾,词人和散文家的行列中,不是有你显著的位置吗?” 天边隐有晚归的孤雁,落叶依旧一片片地飘卷在空中,做最后飞翔的美丽,寂静夜幕中的一切拨动了我的心。万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纵使不够完美。我又该如何做到深沉地面对人生,面对苏轼的困惑呢? 而苏轼则不停地捋着胡须,微锁眉头,半晌,只见他仰起头,眉头舒展了许多:“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我抬头,夜色渐浓,头顶是广阔的苍穹,那般深邃,高不可测。天幕上,星河浩瀚,偶有流星闪电般划过。我豁然开朗,面对无垠宇宙,人又是怎样的渺小!何必困惑人生的坎坷失意,天空会告诉你一切。 意犹未尽地收回目光,与苏轼对视。从他的双眸中,我又读出了一份悠远的自信。这就是心灵的沟通,超越时空,纵横千古,今人与古人之约,原是如此简单而不凡。我们不约而同地仰天大笑,笑声穿破夜空,惊起夜鸟无数。 
今天,我又研读了一遍苏轼的《题西林壁》,心中颇有一番感触。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妇孺皆知的诗,我在今天,又读出了他新的内涵,新的韵味。 东坡先生身处庐山之中,四周层峦叠嶂,已辨别不出此刻究竟身处何处。四周的山峦变幻莫测,从各个方向呈现不同的景色。置身于造物者那无尽的艺术构思中,想那造物者定是把这世界幻化成他笔下的各种神造,波澜壮阔,气韵迭起。而人,在这其中,就如沧海一粟,或许功成名就,或许一文不名。但是,身陷苍茫的人间,个人,究竟是多么渺小! 东坡先生一生风云跌宕,但他的文学成就宛如一座丰碑。他那飘逸洒脱的文风,一如他的处世风格,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值得深思的理念。他有如一名哲学家,看穿世事变迁。他说人对世界,应该是这样的人生态度“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这是何等的胸襟与气度!他已经忘却了自身,完全地把自己抽离于宇宙之外,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来观察这世间。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自己。每天,学习压力,生活压力,与心之向往将我苦苦的缠绕,沉重的压制着我那颗年轻飞扬的心。心一旦被世俗所累,人难免心情惆怅。但是,我也可以把自己抽离出来啊。东坡先生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是要告诉我们,面对纷繁复杂的世间,我们一定不能仅仅禁锢于眼前,要把眼光放的长远。要站在超脱的角度想想自己。如果我想到了以后,想到自己的这番磨砺必将是为以后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那么也许我看到的就不是“远近高低各不同”了吧。也许,我看到的就会是:殊途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