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64

hfutsunpeng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听觉障碍的论文选题背景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inliang

已采纳
助听器是一种辅助装置,它能帮助人们听到声音,从而帮助人们学习语言,但不能代替人们学习掌握语言。助听器的作用是让我们“听到”声音,而“听懂”(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听得清楚)声音则是由大脑的语言识别中枢系统来完成的,而不再是耳朵的功能了。首先,助听器可以将声音信号放大,最大限度地保证使用者感受到声音。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太小的声音不容易听清;其次,助听器可以按照使用者的听力损失情况有选择地放大不同频率的声音(比如,对高频听力损失重的患者,高频多放大;对低频听力损失重的患者,则更多地放大低频),努力保证使用者既能听到又尽量听清;第三,绝大多数助听器都有重点放大语言频率,重点保证语言沟通;第四,加上一些特殊电路后,一些助听器在放大弱小声音的同时,还可以按需要限制较大的声音输出。由于具备了上述功能,助听器能使绝大多数使用者受益。 然而,助听器又非“万能”,做不到十全十美,也解决不了耳聋患者存在的全部问题。比如,正常听觉的高频上限是2000Hz,而助听器的频响范围能到8000Hz就已经很不错了,对频率超过8000 Hz的声音很少反应。从这个意义上讲,耳聋患者无论戴用多好的助听器也不会获得比正常人更好的听力。因此,认为戴用助听器就不再有听觉障碍的想法是完全不现实的。

听觉障碍的论文选题背景

188 评论(8)

广州华琪

1 退行性听力障碍的特点 退行性听力障碍的发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伴随听觉敏感度的逐渐下降,言语分辨率也随之下降为其主要特点,特别是在嘈杂环境中表现的更为明显。因此这类患者喜欢独处,不愿意到人多的地方。这种生活方式不但妨碍了其对外界信息的获取,而且也减少了他们对语言的使用。久而久之,他们的心理状态和认知能力也会发生一系列变化。退行性听障者的康复切忌强迫,一定要征得他们的认同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2 语后性听力障碍的特点 听力障碍发生时,他们已经具有完备的语言思维和交流能力。但听力障碍阻断了口语自我反馈和矫正的路径,其声调、语调、韵律等逐渐出现异常,影响与他人交流的通畅度。对于他们,早期康复是关键。此时听力障碍对语言的影响尚不严重,只要用好康复设备,一般不用刻意进行语言训练。3 语前性听力障碍的特点 由于自幼听力障碍影响了口语的学习,至成年时,非有声语言(手语、手势语、书面语等)成为了他们进行交际的主要工具。这个群体对于方便人际交流的手机及语音文字转换装置等新技术具有极强的接受能力。他们的视觉代偿功能发达,有些人能够通过唇读的方式学习和运用有声语言。对于患者,不应把“能听会说”作为康复的唯一评价标准,借助康复设备融入社会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是他们康复的目标。
317 评论(15)

191846317

听力障碍最为常见的表现是耳聋耳鸣,听力下降,时间久了还会对言语辨识度有一定的影响
314 评论(13)

zhuzhuxia12

成人听力语言障碍是指成人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听力损失后导致的言语交流困难。生活中常常表现为听不见,听不清,听不懂讲话人说话的内容。出现常常打岔,答非所问,大嗓门或要求反复重复等现象。老年人还常常表现为噪声环境中言语理解困难,或者即使听见也不能及时理解谈话内容等问题。长此以往,还可引发一系列的社会心理问题。 根据听力损失的时间,听力言语障碍的不同特点及康复过程的不同,可分为成人语前聋,成人语后聋及老年性聋。
90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