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30

南南方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关于苏区精神的议论文80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D_nannan

已采纳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大力弘扬苏区精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大力弘扬苏区精神,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坚定的理想信念,是苏区军民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中央苏区之所以能多次击退强大于自己数倍的敌人的进攻,一个重要的因素就在于广大红军干部在共产主义理想和坚定的革命信念的指引下,上下团结,同仇敌忾,奋力杀敌。可以说是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将他们紧密的连接在一起,从而使这种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红军切实地变成了强大的战斗力。当前,必须像当年苏区干部群众一样,要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定取得胜利的崇高信念。  大力弘扬苏区精神,紧紧围绕“为人民谋利益”的宗旨,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中央苏区时期,党开始局部执政,“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的宗旨所在。广大党员、苏维埃工作人员以及红军指战员牢记这一宗旨,时时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着想,自觉地、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当前,必须与时俱进地发扬光大苏区精神,始终把代表、维护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摆在工作的首位,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大力弘扬苏区精神,继承和发扬“苏区干部好作风”的优良传统,争创“第一等的工作”。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关键在于他们艰苦奋斗、吃苦在前,在于密切联系群众、甘当人民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是因为这样的好作风,才创造了苏维埃“第一等的工作”。当前,要与时俱进地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的优良传统,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解决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而有利于增强领导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有利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大力弘扬苏区精神,像当年苏区干部那样“廉洁奉公,以身作则”,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的廉政建设。中央苏区各级党政机关,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清廉的政府机构;各级党政军群的工作人员,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廉洁的官员。当前,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的廉政建设,就要像苏区干部那样“廉洁奉公,以身作则”,真正认识到党是为人民服务和为人民谋利益而存在而奋斗的。只有像当年苏区干部那样,建立廉洁自律与制度、纪律、法制相结合的机制,并坚决维护各项廉政制度的严肃性,才能使党内腐败分子受到应有的惩处,使清廉从政真正形成风气。

关于苏区精神的议论文80

244 评论(14)

lijiang47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长河中,苏区历史是这长河中涡流险滩最多因而时显惊涛骇浪的那一段。谱写这段历史的苏区精神也因之惊天地、泣鬼神。苏区斗争已成为历史。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不仅由革命党变成执政党,而且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执政党。苏区精神尽管是70多年前铸就的,但它历久而弥新,仍具多维的时代价值。(一)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可以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自诞生后就领导广大群众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最高理想而奋斗。苏区精神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的这一理想信念。土地革命风暴那段历史能够发生,那么多苏区得以存在,无数革命志士为之抛头颅洒热血,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有这种精神力量。湖北阳新首任县委书记罗伟在被押赴刑场时,高唱就义歌:“我牺牲,为的是无产阶级大多数;我牺牲,为的是贫苦工农。这样死,有价值也有气度;这样死,无忧又无愁。”“枯骨填成平等路,一腔热血洗环球。杀尽残酷诸猛兽,红日照遍五大洲。”这正义之声令反动派胆颤心惊。中国革命道路,就是无数罗伟这样的烈士以自己的生命铺就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捐躯就义的情况不可能再像革命战争年代那样发生,但伟大的理想信念、高尚的思想境界、开拓的精神风貌、无私的奉献追求,则是不可或缺的。(二)苏区精神凝聚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初始经验,对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执政为民、执政兴国,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是苏区时期成立的。对这段历史,应当辩证分析。尽管这时成立的历史条件不成熟,它也犯有“左”的错误,但它毕竟是党领导的第一个具有国家形态雏形的中央红色政权。它的成立标志着在这块土地上空前地建立了民主制度,社会最底层的人民破天荒地享受了基本的民主权利。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党领导和管理国家政权的首次预演。前述的苏区精神表明,我们党在努力民主建政,锻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能力。在短短几年的执政实践中,如毛泽东说,“党开辟了人民政权的道路”,“学会了治国安民的艺术”。即锻炼了执政为民的能力、积累了治国理政,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建设的历史经验。这对于党现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特别是对于十七大提出的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构建和谐社会,更具现实意义。(三)苏区精神蕴含着党的建设丰富经验,为当前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提供了历史之镜。全国各苏区在那样严酷的历史条件下,特别重视党的自身建设,在政治思想建设、组织纪律建设、干部素质建设、领导制度建设等方面都有具体要求,为造就出一大批治国安邦的党政军优秀领导干部奠定了基础。就培养干部言,一是强调树立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优良作风。除上述外,老百姓还赞誉苏区干部:吃的金丝汤(红薯丝),睡的金丝床(稻草),穿的金丝鞋(草鞋),打的胜利仗;夸奖他们是联系群众、没有官架子的“提包政府”。毛泽东高度评价道:艰苦奋斗体现了“我们的政治本色”。二是严格法纪,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凡贪污腐化行为一旦发现必受严厉惩治。在1932年4月至1934年3月两年间,苏维埃中央政府和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处决了8名腐败分子。在红军离开中央苏区转移前,苏维埃中央审计委员会发表的审计报告说:“我们可以夸耀:只有苏维埃是空前的真正的廉洁政府。”苏区历史尽管成为过去,但这种既强调作风建设,又注重制度建设,使广大干部自觉地努力清正廉洁、克己奉公,成为广大群众所拥戴的好干部,这仍然是当前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所需要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各级组织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样,弘扬苏区精神的时代价值就更加凸显。
342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