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42

啊李木子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初中语文议论文说课稿模板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伟天同学

已采纳
我们老师介绍的有两种,与题主分享一一下~第一种美称“五段三分四环节”,是最容易上手,也是最常见的一种议论文格式。“五段”是说作文写五个自然段,第一段提出论点,第二到四段写三个分论点,第五段结尾点题。“三分”就是说三个分论点。比如主题是“坚韧”,三个分论点就可以是:“坚韧是富贵不能淫的品格”“坚韧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坚韧是威武不能屈的气节”分论点的设置有横式,比如上面例子中的三个;也有纵式的,比如按照某种逻辑连贯层层深入,或者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来写三段。“四环节”是每个分论点段落的结构。第一个环节是点明分论点第二个环节是阐述分论点,可以直接解释,也可以道理论证,举例论证等。第三个环节是举例论证,素材就要靠自己积累了。第四个环节是每段的结尾,可以是总结,也可以是反面来说,比如“如果王羲之没有坚持练习,他又怎能写出《兰亭集序》的传世佳作?”以上就是议论文最简单的一种写法,现在主流的作文形式是“新材料作文”,就是给一段话,自拟题目立意。题主确定好中心论点,就可以按照这个格式写了。“五段三分四环节”只是一种最简单,最常见,最初级的作文合适。可能有人说这样的作文是套作,有“八股”之嫌疑,有的省份高考改卷明确不欢迎这样的写法;也有人说高考如果没有强大的语言功底和充实的内容,难得高分。但是按照题主的说法,议论文也许刚刚起步,那这样的写法自然最容易上手。除了容易上手,这种格式另一个好处就是规范,而且得分稳定。60分的作文,这样写,只要不跑题,内容不空洞,还是可以稳得45分的切入分~更新议论文第二种模式,引议联结。首先我把语文老师给的材料搬运到这里……①引——就是引述材料作话题,揭示论点或提出问题。它属于“引论”的部分。最好从提出论点的需要出发,抓住材料要旨,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引述。一般说来,材料不同,引述方式各异:文字多的叙述性材料应概述,精辟的名言警句要复述,寓意深刻内蕴丰富的文字要阐述,漫画型材料要对画面作简洁介绍和扼要阐述。提,即提出中心论点或论题。引提,一般写在第一自然段,要求从材料中引出恰当的中心论点。②议——针对材料和中心论点,作出必要的分析。既要简要地分析上文引用的材料,又要由此稍作生发,拓宽思路,为下文展开议论联系实际张本。这是由“引论”到“本论”的过渡性文字,有承上启下的作用。③联——即联系实际,展开分析论证,这是文章成败的关键之所在。联,或个人,或集体,或社会;或中国,或外国;或自然,或人类社会。反反正正,多角度,多侧面地阐述。还可指出论点在现实生活中的指导意义,比如证明论点“创新是一个民族的魂”,可以联想到“嫦娥一号”:“正是许许多多的航天科技工作者,从无到有,开拓创新,踏踏实实,才成功发射‘嫦娥一号’卫星,扬了军威,长了民族志气。”④结——即对全文的论证作总结,解决问题,总结全文。要注意如下几点:要照应材料,与文题或开头呼应;要深化论点,或发出号召,或提出办法,把论证推向高潮。结,或以抒情句式发出鼓励和号召,或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和拓展。比如论点是“我们需要倡导探索精神”,可以这样结尾:“总之,人们应发扬探索精神,知难而上,不保守,不停滞,勇于进取,不断获得新成果,开拓新领域,使国家日益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首尾呼应,发出号召,铿锵有力,引人深思。结尾部分切不可故意拔高作惊人之语,要精练有力,反对尾大不掉,罗索冗长。这种格式我个人认为写起来比较灵活。首先,“引”可以和现在比较流行的新材料作文联系起来,把作文题目中的材料简要地引用到第一段。此外,五段模式中的“三个分论点”并不是什么时候都容易顺利地找出来。而“引议联结”的格式,可以只针对一个论点,在“联”的部分或广泛延伸,或正反对比。题主高三党,平时作文也比较挣扎,难出新意,可能就是太依赖格式了,所以如果作文写出手感了,要尝试突破格式,写出自己的特点~

初中语文议论文说课稿模板

270 评论(12)

cll7899

《纪念白求恩》说课稿 各位评委、同仁们: 早上(下午)好! 今天我交流的是议论文题材的文章,题目是《纪念白求恩》。我计划用两课时完成。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7~9年级的学生能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能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 《纪念白求恩》是语文版教材八年级上第三单元第一课,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篇议论文。本文是毛泽东在1939年12月21日 所作的。此时,距白求恩大夫逝世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本文是一篇结构清晰、论证明了的议论文。毛泽东在文中深刻地分析了白求恩的精神品质,他把对白求恩精神的评价提高到共产主义精神的高度,并把他的共产主义精神分析为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和对技术精益求精三个方面,号召全党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的精神。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三个分论点依次是:学习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学习白求恩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学习白求恩的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今年适逢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白求恩身上所具备的共产主义精神及其各种表现对学生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受教育的机会。 因此,我将本次学习的目标确立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初步掌握议论文的三要素, 过程和方法目标:诵读、自主、合作和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共产主义精神,引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们知道“议论”这种表达方式是用来表达思想观点的,但缺乏对“议论”的逻辑认识和议论文的整体感知。于是,本文学习的重 点确立为议论文三要素的学习,包括:找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了解论据的种类;初步学习论证的方法,尤其是对比论证的方法。本文设计的政治术语较多,使学生理解课文的一大障碍,于是本文学习的难点确立为:找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鉴于是初学议论文,为避免空洞地学习文体知识,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反复诵读,在对全文有了较深刻完整的感知之后理清思路,提炼观点,进而分析讨论,使学生对知识有生动而系统地把握。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情景导入 先配乐,设置情境,让学生自由诵读朱子奇的诗歌《白求恩纪念歌》,初步感知人物。 学生讨论,读诗时有什么感悟? 教师导语:一名医生,一个加拿大的共产党员,本着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远涉重洋,帮助与他毫无关系的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并为之牺牲。他的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赞扬和学习么?毛泽东的这篇《纪念白求恩》会告诉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 接这一导语,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也为以后解决学习难点,理解政治术语作铺垫。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分几个层次阅读,使学生逐层地感知文章。 第一步,听读,大屏幕出示听读要求:感受文中感情,解决字词。之后,教师通过大屏幕检测强调本文的重点字词,主要是四字语。这一部分体现双基教学。 第二步,自读,出示自读要求,大声朗读,勾画出重要的语句。同时,教师提示问题: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纪念么?找到文中标明作者目的或观点的语句。 第三步,速读,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提炼出文中的几个观点。让学生整理思路,回答问题。 问题探究。 问题1、全文的主要的表达方式是什么? 由议论的表达方式引出议论文的概念及三要素: 议论文就是分析事理,阐明作者观点和主张,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必须具备三个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问题2、什么是论点、论据、论证呢? 用几何证明题的形式形象地解释这三者的关系。 问题3、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链接论点知识,出示,结合学生找出的重要观点的语句,让学生判断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介绍共产主义精神是一名共产党员的最高理想,它的所有行为都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而作的。为此,白求恩可以抛弃国家之家的界限,来帮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运动。解决学生理解上的困难。 问题4、作者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论点?从文中找到依据。 连接论据知识。先看中心论点,找到作为依据的两段文字。大屏幕演示两段文字,要求学生判断两段文字各自的表达方式。通过讨论的方式理解两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习论据,并区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在明确了论据的知识点以后,学生实践,找出文中三个分论点的论据。 问题5、使用论据是要讲求一定方法的,只知道论据是不够的。此时,学生明确了论点,理解了论点与论据的关系 ,因势利导,介绍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也就是论证方法。大屏幕上演示四种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事实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 方法内容教师口头作介绍,让学生去判断文中采用对比论证的文字,并完成大屏幕中的表格,说说对比论证有什么好处? 品味语言: 要求学生找到文中最欣赏的句子,并说出其精彩之处。 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由教师提炼出重点句子在全班赏析: 先是知道诵读,读出排比句的气势,并解释理由,该句套用“就是一个……的人”的排比句式,从人格、品质、修养、志趣和人生意义五个角度再次肯定了白求恩的精神,突出了“纪念”的重要意义,句式由短而长,语意丰满,气势磅礴,如同赞美诗一般,给人以巨大的鼓舞。 大屏幕演示练习题,强调背诵。 体验反思: 学生小结本文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再次回顾白求恩身上的这种共产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对技术的精益求精,对同志的极端热忱。我们刚刚经历第74个国耻日“九•一八”,而今年又恰巧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纪念,引导学生联系现实讨论:我们能从白求恩身上学到哪些? 探究性作业: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过这样的一句名言:“空袋子难以直立”。 (1)这句名言不仅说明了一种生活现象,更蕴藏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请说出这个道理: (2)请说出一个能证明这个道理的事实论据。 设计这个作业的原因是因为提炼观点和举出相关事例对我们的学生来说较容易,学过几篇议论文以后再要求学生写一篇较短小的议论文,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真实,论证力求得当。 设计反思。 教学中,既注重教师的引导,有机遇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性,通过上述的学习我们的学生会队以论文有初步的了解。选作本课的初衷之一是为了让学生受教育,引导学生反思在日常生活中言行,我想在体验反思之后是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 本文是议论文,文风严谨,如何突破严谨和较强的逻辑性,让学生较为轻松有趣的学习议论文是设计课件和教学中考虑最多的地方。
337 评论(13)

lusia1010

我建议你去百度搜例子,然后自己写
248 评论(13)

小鸡蛋~

感恩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时大树对滋养他的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绘画着那一幅感恩的画面,那时云儿对对哺育他的蓝天的感恩;鱼儿在水中快乐的游着,倾诉着一句句感恩的话语,那是鱼儿对丰富他的水的感恩。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从我们呱呱坠地到哺育我们长大成人,父母花去了多少心血和汗水,编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从上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又有多少个老师为我们呕心沥血,默默奉献着光和热,燃烧着自己,照亮着别人。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为我们奉献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我们是否在父母劳累后递上一杯热茶,在他们生日是递上一张卡片,在他们失落是奉上一番问候与安慰,他们往往为了我们倾注了血和泪,而我们又何曾记得他们的生日,体会他们的劳累,又是否察觉那屡屡银丝,丝丝皱纹,感恩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感恩是有意义 。爱让这个世界不停的旋转。父母的付出远比山高,比海深,而我们只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而似乎又有一条隔离带,让我们变的自私自利,忘记了父母的曾经付出,忘记了那一声声快乐,学会感恩别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 感恩是真情的体现。谁言寸草心,抱得三春晖。父母永远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当你遇到险阻,父母会召唤你鼓起生活的勇气,当你流连忘返于某一事物是,父母会督促你保持一颗崇高的心。 还没有学会感恩的朋友,放开你的心怀,让霏霏细雨洗刷你心灵的污染吧!带着感恩的心去遨游世界,你将发现世界因有感恩而更加美丽。
286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