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36

+xin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金融方面的论文范文初中政治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布衣天神

已采纳
关于全球金融危机对我们生活造成的影响总引:自2007年11月起,全球爆发经济危机在这一次的经济危机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深深受其影响。譬如:许多持股人因为股票大幅度下跌,而蒙受十分惨重的损失;各大中小型企业,为节约成本,而对各自公司内部进行大规模的裁员,导致失业率升高,许多人失去得以养家糊口的工作;大学生就业更加困难,许多大学生面临毕业等于失业的严峻挑战。正文: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波及范围的扩大,全球进入了新一轮的经济困难期,首当其冲的就是各国的企业。而企业受难的同时无疑在员工招聘上体现了出来,特别是今年的大学生求职就业。和往年相比,今年的招聘显得特别冷清。据了解,很多企业虽然在网上登出了校园招聘启事,但是真正开始实质招聘的还是少数;或者是在实质招聘,但是招聘人数很少。 我认为,现在很多企业一方面在进行校园招聘,一方面却又在不停的内部裁员以应对经济危机。这就出现一个悖论,既然你需要人,为何又要不停的裁掉老员工,即便是老员工不适合企业的发展,但是培养一个新员工和新员工的适应期也是一个大问题。通过我简单的分析和总结,得出以下企业招聘的目的分类:一是招聘会的目的不是为了给求职者提供就业机会,而是为了盈利。谋取利润,当然我们不反对,但是当追求利益超过了为求职者服务时,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二,很多来参与招聘的企业无非就是来做个广告,证明自己的影响力,随意打出几个看似很美好的招聘要求,搞得招聘桌前人山人海的却另有目的;三,有的企业需要人,但是需要的很少,来招聘会一是加强影响力,二呢就是想收集个人资料,特别是那些做电话直销、保险行业的,掌握了你的资料,你就等着电话不停的呼唤吧:“您好,先生,我公司新出了一款新产品。。。”,见怪不怪了吧,现在知道你的资料是怎么泄漏出去了吧。另外,我觉得对于农村家庭的大学生求职更是雪上加霜,求职是需要成本的,而成本费用从哪里来---家庭收入。但是今年的经济危机已经大到波及到了农村,举几个从报纸上看来的真实的例子:往年的时候,农民去卖蚕茧,都是现结,但是今年,打欠条;往年此时各地的棉花收购上早就出动了,但是今年几乎是没有,都在观望或是不敢行动,谁早出动了可能谁就赔死!而对于农民呢,一年的所有经济来源很多都是来源于秋季农作物的出售所得,如果一旦农副产品卖不出去,一年来的投资不但受不回来,这也意味着一年白干了。但是同时,我们要注意的就是,大学生的学费是固定的,是不会随着农民收入的减少而减少,即便有了国家的一系列政策,但只能说是杯水车薪。如果农民的收入得不到保障,再多的政策也是短暂的“授之以雨”! 大学生不但要交纳学费,还会有生活费,求职还要有求职准备费,包括服装,简历制作,各地的求职路费等等一系列的费用都是从自己农村的家里拿出来的。如果家庭无法提供费用,无法获得更多的应聘机会;企业也在减少招聘,提供更少的招聘岗位。大学生就会陷入了两难的问题。如果是这样,那就是一个恶性循环,一年累计一年,势必影响下一届的大学生求职。结语:现在一部分人对全球经济危机无法正确的理解与面对,在百度贴吧上竟然发现这样的言论:从老百姓的角度看,经济危机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为什么这么说那,最起码经济危机来临之后猪肉便宜了、大米也便宜了、蔬菜便宜了,就连楼房不也便宜了吗。咱们小老百姓关心的不就是这些个民生问题吗?作为老百姓咱也不知道政府是出于哪方面考虑的,既然楼房降价了应该是个好事吧,因为这样老百姓买房的压力要减轻很多,但政府整出个救市,救市?救什么市?就是不让楼价下降,保护房地产商的利益。出台一些保护有钱人的政策,而不管弱势群体的利益,老百姓花少点钱买个房怎么了,碍着哪位领导升官发财了?房地产开发商给你们送点红包,你们这些个官老爷们的立场就改变了,用国家的钱安抚房地产商。就看不得老百姓得到一点的好处。经济危机!!持续下去吧!!!!!!!!!!!!看到这样的话,我只是觉得十分无语。只有国家经济强大了,才会为百姓带来幸福和更多的利益,从长远的角度来讲,经济危机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将会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最终将会为我们带来损失,影响到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如上面那种期望通过这次经济危机得到些蝇头小利的想法,不仅是错误的狭隘的偏激的,而且对经济将会起到一定的负面作用,对国家应对经济危机的策略起到一些不好的影响。眼前的利益只是暂时的,但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影响,无疑是消极的,其损失也将是巨大的 所以,请大家不要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作为一名中国人,让我们并肩而行,一起和国家面对经济危机,度过09年的这一道难关。这是我寒假的政治作业。不知道能不能帮上你的忙。

金融方面的论文范文初中政治

232 评论(12)

2294653295

审视金融危机随着中国的金融体系融入全球金融体系,任何来自外部的风吹草动都将对中国的金融体系产生大的影响,而中国自身的金融体系现状也无法回避金融危机的风险过去十年间,对于全球经济危害最大的事件既不是战争也不是自然灾害,而是此起彼伏的金融危机。在这十年间规模较大的金融危机有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和巴西金融危机、2000年的土耳其金融危机和2001年的阿根廷金融危机。十年来的几次金融危机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它们大多发生在新兴市场国家。这些新兴市场国家在自身宏观经济条件尚未成熟的时候比较早地进入了全球金融体系,完成资本项目下的本国货币可自由兑换。尽管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普遍认为允许资本在各个国家间无限制地自由流入和流出对于债务国和世界经济有益,但大量的资本项目自由化带来了投机性外汇交易和银行危机。有的新兴市场国家在经济基本面出现问题的背景下,一旦本国货币被国际炒家狙击,往往首先汇率失守,本国货币大幅贬值,然后银行业遭遇危机,大量中小银行倒闭,危机扩散到整个社会,导致本国经济发展水平出现倒退,多年成果毁于一旦,在印度尼西亚和阿根廷甚至引发了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中国政府在1996年年底实现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可自由兑换时,曾经承诺2000年实现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正是由于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不可自由兑换,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逃过一劫,而东南亚国家遭受金融危机蹂躏的惨状也令中国政府深为戒备。因此,从1998年开始,加强金融监管、清理整顿非法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成为中国金融行业的主题。其中比较大的动作包括救助四大国有银行、整个信托业的推倒重来、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的清理整顿、农村“三会一部”的清理撤销等等。在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金融业逐步对外开放,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将逐步实现可自由兑换。这个时候,在未来若干年中国会不会发生金融危机、发生了金融危机如何应对的问题已经不容回避。越来越多的政府官员和学者已经深刻认识到金融危机将成为中国经济下一步发展所面临的最大危险和挑战。2001年,著名的华人经济学家钱颖一和黄海洲在递交到最高层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未来十年内中国发生金融危机的概率差不多是100%!除了中国身边的亚洲金融危机引起了国内的广泛关注以外,对于过去十年间新兴市场国家频频发生的金融危机,从墨西哥金融危机到俄罗斯金融危机再到阿根廷金融危机,并没有引起国内各界太多的关注。学术界到政府官员对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关注,主要是分析为什么创造“东亚奇迹”的东南亚国家会发生金融危机,以及中国能否避免东南亚国家金融危机的传染。亚洲金融危机一结束,国内的金融问题以及金融改革便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而对于金融危机进行深入研究,如何防范和管理金融危机不再引人关注。在很多人看来,只要中国加快金融改革,金融危机距离中国很遥远。其实,随着中国的金融体系融入全球金融体系,任何来自外部的风吹草动都将对中国的金融体系产生大的影响,而中国自身的金融体系现状也无法回避金融危机的风险。因此,深入研究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研究金融危机与国际资本流动的关系,了解其他国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金融危机的防范与管理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对于中国在未来应对金融危机具有重要的作用。幸运的是,国内最新出版的两本关于金融危机的杰作《金融危机、流动性与国际货币体制》(让·梯若尔著)和《金融危机的防范与管理》(巴瑞·易臣格瑞著)对于过去十年的金融危机以及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应对措施进行了深刻的理论分析和经验介绍。面对过去十年间频频爆发的金融危机,众多宏观经济学家和国际经济学家都在思考以下这些问题:金融危机是不是完全资本账户自由化所带来的令人不快而又不可避免的副产品?世界各国应当演进到一个共同治理的模式,其中的解决方案是经常性的非危机事件,还是一个地方自治债券模式,其中很少发生不履约事件?一个较好的秩序(即国外直接投资与证券投资的自由化以及在短期资本流动自由化发生之前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机构谨慎地监督金融中介)能否防止这些危机的发生?是否应当对短期资本流施加暂时的或永久的限制?所有这些措施如何与汇率体制的选择相适应?这些危机是否得到了恰当的处置?以及国际金融机构是否应当改革,应当怎样改革?经济学大师让·梯若尔教授在《金融危机、流动性与国际货币体制》中试图从理论上回答这些问题。尽管经济学家对于金融危机有大量富有成果的研究,但长期以来,经济学家对于金融危机的理论分析一直缺乏明确的分析框架,而梯若尔试图在这本书中用公司金融(Corporate Finance,又译公司财务)中的“双重代理”和“共同代理”理论来建立金融危机研究的基本分析框架。梯若尔首先分析了关于金融危机以及国际金融体制改革的普遍观点。他认为,大多数的改革建议只注重表象而没有触及问题的本质,并且无法协调建立有效的融资限制条件与确保借款国自行改革之间的目标冲突。他强调指出,正确识别市场失灵对于重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目标责任是十分必要的。然后,他将公司金融、流动性供给以及公司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运用于个体国家的借款问题。建立在“双重代理”和“共同代理”的基本分析框架之上,他重新审视了通常建议的政策,并且考虑了多边组织如何帮助债务国在开放本国资本账户的同时获得更多的收益。对于从事国际金融的理论研究,尤其是对于金融危机的研究感兴趣的学者而言,这本薄薄的小书带来的是丰厚的收益。对于政府金融主管部门的官员和相关的政策研究人士而言,如何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爆发的金融危机中吸取教训,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其他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中汲取经验,从而学习防范和管理金融危机的方法,是他们更加感兴趣的话题。对于这些人而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政治经济学教授巴瑞·易臣格瑞的《金融危机的防范与管理》能够满足他们的要求。曾经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顾问的易臣格瑞对于过去十年在新兴市场国家爆发的金融危机有大量的仔细观察和深入研究。在这本书中,他深入地分析和研究了各国对于金融危机采取的防范措施和发生金融危机之后的应对措施,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救援措施,并且对众多的学者提出的政策建议进行了分析。对于金融危机的防范,他从增强透明度和信息披露、遵循国际组织确立的标准、加强对金融体系的审慎监管、对汇率进行管理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指出防范危机的官方努力应当建立在两大支柱之上:市场纪律和审慎监管。他具体分析了在阿根廷和土耳其金融危机中各方所采取的措施产生的教训和带来的影响。对于政府官员和政策研究人士而言,易臣格瑞的介绍和分析都充满了有用的信息。
118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