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听风
大学毕业生虽然经过了几年的学习生活,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有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较差,生活自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承受不起挫折和失败;有的大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知识,应变能力差,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这就使得在就业过程中失去了许多良好的机遇。(2)高职毕业生及其家庭在择业观念和行为上出现偏差受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毕业生的择业观念和行为存在一定偏差。一是择业期望“急功近利”,重在考虑单位性质、地理位置、工作条件、各种待遇等等,脱离市场实际和国家、社会发展的要求。攀比、从众、盲目崇拜大城市、外资企业等心态,造成毕业生就业中地区流向和单位流向的失衡,不利于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二是择业行为浮躁,缺乏“诚信”的自我约束。一些应聘毕业生在签约的同时还在另觅他求,或以签约单位为跳板,一旦有更合意的单位录用,便毫无顾忌地“毁约”在先。2、学校方面(1)、高校毕业生专业结构供求错位毕业生就业率虽然居高位,但某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压力逐渐加大,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一是在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趋同化、集中化的现象仍在按其惯性延续,这不适应目前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小批量、多样化发展的趋势。二是有些专业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与就业岗位实际要求不符,从而增大了就业难度。(2)就业指导缺乏针对性和实际效用主要体现在就业指导的方法和手段单一,缺乏针对学生个体特点的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缺少主动与社会、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和沟通,使就业指导工作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二是在职业道德的教育;在培养创新精神,树立创业意识;在职业生涯设计和职业能力测评等等方面着力较少。三是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不能提供贴近市场实际的高水平指导。3、社会方面(1)用人单位录用高校毕业生的条件与毕业生实际脱节目前,用人单位录用高校毕业生的自主空间较大,自行制定的录用标准和条件不切合毕业生实际的现象比较普遍。高校和毕业生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是用人单位不切合毕业生的实际情况,提出过高的招聘附加要求,如“工作经历”、“试用期”等。用人单位附加的这类不切实际的条件,迫使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前就匆忙寻找单位接受“试用”,学校从学生的就业大计考虑,也不得不默许这一现象,由此冲击了高校正常教学秩序,大学生毕业环节的学业要求也受到影响。(2)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违规现象时有发生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侵权现象比较多的是发生在签订劳动合同、试用期规定等方面违背劳动法规。而对毕业生伤害更大的是一些用人单位利用毕业生求职心切和有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有意设套侵害毕业生权益的行为。如以招聘试用等名义,低价甚至无偿攫取毕业生的劳动成果。有些社会职业中介,擅自对高校毕业生有偿提供不实、不全的就业信息。这类侵权行为隐患甚重,一旦毕业生就业不如人意,这类现象就成为突发事件的导火索。 
题名又称题目或标题。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醒目。(二)作者姓名和单位(Authoranddepartment)这一项属于论文署名问题。署名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作用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大致分为二种情形,即:单个作者论文和多作者论文。后者按署名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工作与论文撰写实际贡献最大的列为第一作者,贡献次之的,列为第二作者,余类推。注明作者所在单位同样是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三)摘要(Abstract)论文一般应有摘要,有些为了国际交流,还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他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四)关键词(Keywords)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主题词除关键词外,还包含有单元词、标题词的叙词。主题词是用来描述文献资料主题和给出检索文献资料的一种新型的情报检索语言词汇,正是由于它的出现和发展,才使得情报检索计算机化(计算机检索)成为可能。主题词是指以概念的特性关系来区分事物,用自然语言来表达,并且具有组配功能,用以准确显示词与词之间的语义概念关系的动态性的词或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