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73

圣蒂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有关宋江的议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幸运的帆

已采纳
这一段时间里,我一直在读《水浒传》,成人版的《水浒传》毕竟还是讲的细,这也更一步让我发现宋江真是机关算尽!  自从宋江为了争夺山寨之首的位置,故意把晁盖在曾头市害死,如愿的当上了山寨之主。可是曾头市的史文恭太厉害了,让宋江也没了办法,被迫请出来了高手中的高手——河北玉麒麟卢俊义。  果然,卢俊义马到成功,活捉了史文恭。宋江为了面子只好拿出晁盖的遗言:“谁先捉了史文恭,谁就为山寨之主!”卢俊义也不能笑呵呵的接纳,只好推辞。这样一推辞,就麻烦了,到底谁为山寨之主呢?毕竟卢俊义刚到梁山泊,不得人心,下面的一百单六将都要求让宋江为尊,卢俊义只能为次。  宋江最后做出了这样的决定:“我与卢俊义分兵攻打东平府与东昌府,谁先打下,谁就为尊!”到了这种地步,卢俊义只好答应。  宋江这时还不忘了面子,假意把吴用、公孙胜这些精英人物分给了卢俊义,实际上别有用心。宋江打东平府并不顺心,遇到了双枪将董平这样的英雄人物,并且又失陷了九纹龙史进,宋江慌了神就开始作弊了!  宋江连夜把在卢俊义那边的吴用给招了回来,文中说了吴用是偷偷地跑到宋江那的`,既然是双方比赛,那为何另一方要挑对方的人来帮忙?这真是太不仁道了!最终有吴用的帮助,宋江先攻破了东平府,并且得到了董平!而另一方的卢俊义,因为吴用根本不帮忙,剩下的猛将都被没羽箭张清的飞石打的鼻青脸肿的。  事情真是变怪了,吴用在卢俊义那边不出任何计策,轮到宋江攻打东昌府了,吴用却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巧用计策擒张清攻破东昌府。宋江还是如愿当上了山寨之主!英勇无敌的卢俊义还是被蒙在鼓里!宋江真可谓机关算尽!  梁山泊在宋江的手里走向了衰落,走向了末路!

有关宋江的议论文

299 评论(10)

沈棕望

眼中bai的宋江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读完了《水浒du传》这部惊心动魄zhi的文学著作dao。我感动着,为了一百零八将士“替天行道”的壮志;我热血沸腾着,为了英雄们的豪迈事迹;我悲叹着,为了英雄们的悲壮命运;同时。我也疑惑着,为了这一百零八将士的首领——宋江,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物。我觉得宋江并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他既没有武松打虎、鲁达拳打镇关西一样,声名远扬;还没有李逵一样力大如牛;也没有像吴用那样,聪明绝顶;更没有卢俊义那样出类拔萃。但作者让宋江坐上梁山水泊首座,更让宋江这个政治家发挥的淋漓尽致。在“怒杀阎婆惜”里更体现了宋江讲义气。可宋江却是个“偏安”的政治家,他喜欢名正言顺,不是一辈子在梁山泊里做强盗,而选择了招安。结果导致梁山泊的人窝里斗。使宋江自身难保。宋江在“窝”里过安稳的日子却忘却了兄弟们的脾性。朝廷早已把他们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了,兄弟们也宁死和朝廷决一死战,也不愿去朝廷当官。宋江,如果你是位英雄好汉的话,你应该和当下兄弟谈谈心事,了解他们的脾性。如果你这样子做,晁盖会在死前更性任的让你成为梁山水泊之首。
299 评论(12)

qf911

宋江山大王宋江,读书不多,中毒却深,所以看上去总有一股挥不去的虚伪,且该老兄自卑非常,动辄想招安,虽然深知朝廷奸臣当道,却始终怀抱吾皇至圣至明的愚忠,做梦不象鄙人,他从来不梦女人,就梦能到皇上脚跟前下跪磕头,山呼万岁万岁万万岁,天生一个弃妇嘴脸。等到打方腊了,每次交战都要死上几个兄弟,他呼保义同志一见有将阵亡,就要痛哭非常,且哭相不好,动不动竟要晕倒,有时更是要哭得晕倒好几次,旁边一没人扶,身子便象鼻涕一样柔软,要与地面亲密接触,不过身边若无人,这厮恐怕也不哭了也。  堂堂一男人,而且还是好汉,却象个妇人似的,喜欢号哭,实在有些恶心,其实这不过是呼保义同志的伎俩罢了,吴用阴险恶毒,是深知宋江的,每次宋老大晕倒,他就要苦口婆心,用饱含大义的话来开导,后来,宋江同志哭得几乎上瘾,于是他吴用同志把那些开导大话升级为了顺口溜。宋江哭功如此了得,以致鄙人时常多情,替宋江的生不逢时幽愁暗恨,盖因这厮如果生在当代,出演琼瑶的言情剧,绝对是无人能出其右的了,何必做了山中草寇?平时不张弓拔刀,没事签签名,哪里又会让人把尊名签到自己脸上了呢?不但可不喜欢阎婆媳,还能教无数少女少妇变成阎婆媳呢!  宋江有当官癖好,一碰到当官的,就要说自己原是珲城小吏,虽然动机或是自卑,可是真正自卑的人于微贱出身往往藏之犹恐不及的,所以宋江同志替名片似的要说从前作吏事,其实更主要的是求得身份认同,言外之意,我也是有编制的哦!并且喜欢推己及人,平了方腊叛乱后,有些兄弟要走人,他呼保义同志就目瞪口呆,诧异非常,“我们这是去当官啊!你怎么不喜欢当官呢!”当官?哪知道他所谓的官,非官,却是棺,棺材。不过虽然对宋江没有好感,但如今也不像从前对他是厌恶的很,其实宋江能让107人个个都拥护他,死也要与他同穴,也非常了得了,如果生在当今,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年薪一定很高的吧。  关于宋江何故心心念念想着朝廷招安的问题,有些疑惑。宋江当年发配到江州,在浔阳楼上吃鱼喝酒后,曾题反诗,诗中有句云: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黄巢都不放在眼中,可见其骨头里沦浃着怎样的反性!不料后来竟如逐一块未啃干净的小骨头似的狗一样贪求朝廷微职,让人思之不明。最早评价宋江的人,是金圣叹。他对宋江的评价是“下下”,也就是最低。以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外表比较平庸,才能有限。第六十八回中,宋江把自己跟卢俊义做了一番对比,其中说到三点不如卢俊义:第一,宋江身材黑矮,貌拙才疏;员外堂堂一表,凛凛一躯,有贵人之相。第二,宋江出身小吏,犯罪在逃,感蒙终兄弟不弃,暂居尊位;员外出身豪杰之子,又无至恶之名,虽有些凶险,累蒙天佑,以免此祸。第三,宋江文不能安邦,武又不能附众,手无缚鸡之力,身无寸箭之功;员外力敌万人,通今博古,天下谁不望风而降。应该说宋江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我们评价一个人物,要从作品的实际出发,不能以个人的好恶来看待。关于宋江,我们首先要注意他的家庭,宋江家中世代务农,靠田地来维持其生活,应该说属于中小地主之列吧。他受到的教育,自幼熟读四书五经,儒家书籍,受的是传统的文化教育。他的职业,在衙门里当任押司一职,何谓押司?就是在衙门里办理案牍,整理文书之类的工作,只是一个小吏,并不是官。《水浒传》中有句话来形容宋江的职业是:刀笔精通,吏道纯熟。所以从这些来看,对他的性格影响很大。第一,因为他不是官,是吏,所以他对百姓很好,深知百姓的疾苦,百姓有难,能够解囊相助,很有忠义感;第二,由于管理文书,所以为人处世小心谨慎,能够随机应变,喜欢玩弄权术;第三,由于从事的是押司这么一个职业,所以培养了他遵守法度的观念。后两点特别值得注意,“权术”这个词,仅仅是指处理问题的手段,不是人物品格的表现。法家韩非,申不容提倡用“术”来治理天下,这个“术”就是指的“权术”。比如,第三十四回,宋江想要招降秦明,故意派人骑上秦明的马,穿上秦明的战袍,假装秦明。到他的上级慕容知府那里,杀人放火,让人以为秦明已经投降了梁山。待秦明回到城外,别人都不相信他,而且杀了他的妻儿。随后秦明无奈,只好上山。为了要秦明上山,不惜害了那么多百姓的性命,甚至是他的妻儿的性命。法度的思想,如放晁盖时,他有句话常挂在嘴边:“于法度上不得”,第三十六回刺配江州的途中被劫上山,梁山好汉劝他上山,他不同意。众人想要打开他身上的枷锁,他说:“这是国家的法度”。所以说宋江有时候看问题从法度上看。还有就是他喜欢玩弄权术,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虚伪。从这几点来看,他所从事的职业对他的性格的影响很大。 关于宋江上山之前和上山之后,他上山之前可以说是一个侠义英雄。特别是他上山之前做的两件事可以看出来。第一,在第十八回中放晁盖。当时他的处境是即可以汇报上级,又可以听之任之,还可以给晁盖通风报信。而他选择的是第三种做法:通风报信。这一段书中描写得很生动。在这里,是“义”压倒了“法”。因为法度在他的头脑里是根深蒂固的,但是当“义”与“法”相冲突的时候,“义”压倒了“法”,可见他是一个英雄。第二十一回,宋江杀了阎婆惜,是为了梁山的朋友,为了朋友杀了自己的妻子,也表现了他“义”的一面,说明他是一个英雄,这是一个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上山之后,在给他定性,他就是一个义军的首领。但是我们说他文不能安邦,武不能附众,他自己也认可了这点,那他凭什么当上义军的首领?第一,他仗义疏财的品格,对众兄弟有号召力。有什么事情只要他一开口,别人就都听他的。第二,他关怀兄弟,有信人的雅量,比如第五十四回救柴进,第五十九回救鲁智深、史进,第六十六回救卢俊义、石秀等。第三,有一定的指挥才能和军事才能。如三打祝家庄,前两次都没有攻打下来,但是他善于吸取经验教训,终于在第三次用了吴用的计策,攻下祝家庄。如果他什么都没有的话,那当梁山的领袖是站不住脚的。后来有不少的战役都是他亲自指挥的,直到第七十一回英雄排座次那个梁山的鼎盛时期,也一直到后来两败童贯,三败高俅。第三个时期,就是他招安以后,宋江应该是朝廷的忠臣,宋江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为国家效力”,当他坐上梁山的第一把交椅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李卓吾有一句评语说:“这是一大关键之处,读者不可草草看过。” 在招安之后,梁山共有四件大事:平辽、平四虎、平王庆、征方腊。也可以说宋江是镇压兄弟起义的刽子手。因为他在征方腊的时候损兵折将,所以他在俘虏方腊的将领的时候再也不像原来那样劝对方归顺,而是将俘虏斩首示众,或者将其心肝挖出来祭奠梁山战死的弟兄。最后征完方腊回东京的时候,一百零八将最后只剩下二十七人,其他八十一人或战死、或病故、或离去、或出家。连老百姓也感慨万千。后来有的朝廷论功行赏,有的被贬为庶民,有的回到原来的营中,有的笑死(如戴宗),有的被官府害死,有的自杀……最后是悲剧一场。 你慢慢读完或许有帮助
83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