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月明2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创造性地学习是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研究性学习在这样的背景下应时而生,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热点。通过学习理论,听专家讲座以及教学实录,自认为对研究性学习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在此,想就初中美术研究性学习谈一点自己的理解、认识。一、初中美术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初中美术研究性学习是指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去研读课文等美术现象,通过各种渠道主动获取知识,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首先我们强调它是一种学习方式,它不能等同于传统意义上或科研含义上的对其一门类学科或某一专门问题的钻研、推究,它也不能简单地与课题、考察、论文划等号。它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基础上,通过亲身实践以获得知识、经验、能力的学习方式。其次我们认为它应贯穿于美术教学的始终,它既有以课题为载体的学习方式,更多应是课文学习过程的研究性学习、写作过程的研究性学习。再次我们觉得美术研究性学习不同阶段应有不同的目标、要求,初中美术研究性学习应有别于高中的美术研究性学习。二、初中美术研究性学习的几个显著特点:1、自主性。即由学生这个学习主体自主地进行学习。苏霍姆林基认为,研究性学习法,就是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主体性的认知过程、表达过程和操作过程,是一种在“脑力”作用下完成的艰苦的复杂的创造性活动,体现出学生活动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如果缺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研究性学习就走进了死胡同。我们认为初中阶段的研究性学习更要重视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2、实践性。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无论是利用各种途径搜集获取资料、课内的小组合作问题的讨论、课外的采访考察,还是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它都强调学生的参与与实践,强调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运用美术的规律,重视学习情感体验,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3、综合性。它是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在研究探讨的过程中,它往往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与材料,要进行综合分析与归纳。它应该是一种开放式、综合性的美术,它外延应与生活的外延相等。4、探究性。美术研究性学习就是以探究为主要学习方法,在探究中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摸索适合自己获取知识和能力的途径,养成探究的习惯,获得探究的乐趣,在探究中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认为探究性是初中美术研究性学习的本质特征。三、初中美术研究性学习所要达到的目标:开展初中美术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美术基础。1、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围绕研究主题,通过各种途径(包括网上、图书馆,社会调查等)收集信息,整理归纳,并从中学会分析、辨别、利用信息。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合作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必备的基本素质,而美术研究性学习的最佳方式是小组合作,通过研究性学习给学生于自主合作的机会,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4、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的方法,通过美术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养成勇于探索、实事求是、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养成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5、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通过实践与自动参与获得成功的喜悦,变“要我画”为“我要画”,使学生逐步养成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学习、探索的积极欲望,从而真正达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四、开展初中美术研究性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不要将研究性学习神秘化,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它适合于各个年级开展,不要一谈到研究性学习就必提“课题”、“论文”、“考察”,它也不是重点中学学生的专利。2、不要过份追求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初中阶段应是研究性学习的起步阶段,关键是养成学生主动学习、研究学习的习惯,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不要盲目追求学生撰写论文的数量、质量。3、开展初中美术研究性学习起点不能太高,切口不能太大,要求不能太死,要符合初中学生生理心理知识特点,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有计划、有步骤逐步推进,评价要以鼓励为主。4、开展初中美术研究性学习并非是为培养少数美术尖子,它应该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美术研究性学习要做到“一个不能少”。同时应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要用不同的标准进行评价。以上是我在这次培训中对“初中美术研究性学习”的一点肤浅认识。今后将继续开展研究,深化学校课程改革进程,并以此来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继续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美术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一、美术教育方向 1.营造良好美育氛围、提高学生美术素质 2.“审美素质教育”——中小学美术教育应解决的问题 3.浅谈小学美育 4.中学美术教学探究--中学美术课应解决的两个问题 5.试论美术课中轻松愉快氛围的营造 6.中小学美术课应解决的问题 7.从激发兴趣入手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 8.如何正确对待儿童美术素质教育 浅谈中小学美术绘画技能的训练 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绘画创作中增强美术素质 提高中小学美术教学,塑造完美人格 如何才能当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 中学美术欣赏课学习方法研究 浅谈培养儿童学画 谈谈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 怎样搞好美术特长生培养 怎样才能提高中学生美术教学 中学美术教育与提高素质教育的关系 中学美术如何渗透环境意识 中学美术教育改革之我见 怎样体现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价值 谈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 保持儿童美术的原创性 美术课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思考 谈美术教育在中小学全面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中小学美术教学改革的初步设想 做现代中学美术教师 培养儿童绘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中小学美术课应解决的问题 小学美术教育畅想 素质教育观下的早期美术教育浅论 在初中美术教育中绘画技能的训练 浅谈对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美术常识与欣赏课的几点认识 中学美术教育改革初探 浅论美术课堂中轻松愉快的气氛营造 试论初中美术设计应用课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发现美创造美 美术课中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浅谈怎样搞好中学素描教学 论儿童个性化的发展 中小学美术教学中速写作用之散论 对现今中学美术教学的思考 浅谈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品德 美术教育与儿童创造思维发展 如何迈向开放式教学新格局——论素质教育与美术 中小学美术课的再评价与再创造 47.浅谈中学色彩教学 浅谈风景写生教学 素描静物在基础教学中的重要性 50.从“像不像”看美术教学 51.幼儿美术教育初探二、绘画方向 1.中国画创新的道路探索 2.浅谈中国工笔人物画的“传神写意” 3.浅谈素描写生 4.简论书法用笔与中国画笔墨 5.谈画好素描的窍门 6.浅谈艺术中的“目视”与“神遇” 7.浅谈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8.论水粉画写生“水”和“白粉”的运用 9.素描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的魅力 10.浅析中国画的美学理念 11.中国画设色中的变色 12.重视眼、脑、手的训练 13.浅论中西绘画中的线条艺术 浅谈美术的功利价值早于审美价值 浅谈中国山水画 浅谈中国画的”形“与”神” 浅谈素描创新——造型、审美、感知能力 略论中国画的构图 浅谈写意花鸟的赋彩 如何看待“笔墨等于零” 浅谈中国画的“笔法”和“墨法” 浅谈中国画的气韵生动 试谈当代油画的写意特征 浅谈自然色彩写生 浅谈中国古代人物画——敦煌壁画“飞天” 水墨画的美学特色 中国水墨画的现状与出路 浅谈中国人物画 浅谈对山水画的认识 浅谈中国画“线”的艺术 面对未来的中国水墨画 浅谈色彩写生 中西绘画色彩比较 浅谈中国画的构图特点 浅谈中国传统绘画的造型观念 浅淡“书画同源” 浅谈中国画的空白 头像素描学习的要求是什么 简论中国画与书法艺术的关系 浅谈文人画对中国画之影响 中国画贵在创作 浅谈中国画中的“气韵生动” 谈徐渭的杂花图卷 如何对待西方现代派美术 线描艺术的魅力 传统水墨与都市水墨 浅论山水画写石方法 论"线"在素描绘画中的作用 浅谈中国画空间的创新 论白描仕女画 谈中国画的现状和出路 浅谈国画百年之变迁 浅谈色彩与人的心理 论白描 笔精墨妙与意趣心契 浅谈基督教对米勒的影响 古代书法论所涉“道”“理”“法”三者关系 论写生与创作的关系 “线条、色彩、构图”——绘画美的本质 散谈中国画的特点----作为阅读符号的中国画 线——造型艺术的独特语言 谈临摹 对中国水墨画传统技法的几点认识 油画之我见 散论中国画的继承与发展提供:早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