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42

alamayi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浅谈少儿钢琴教学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孙景致

已采纳
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儿童学习钢琴要从哪方面做起和开始学习需要注重的方面。   兴趣   兴趣是钢琴学习的源动力,是学习任何音乐形式的基础,试想一下,如果让一位不喜爱音乐的孩子做到钢琴上四十分钟,对着一件不感兴趣的乐器和老师孜孜不倦的教导,那么对孩子而言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也许一开始,孩子还会为钢琴的外形和所发出的动听的音色所吸引,但如果没有家长和教师对孩子音乐兴趣的培养,那么这种喜欢,仅仅是一时的。   所以,兴趣是基础,是无比重要的。首先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也显得异常关键。   在家庭中,家长可以买一些关于音乐的音响,比如古典主义时期的莫扎特,浪漫主义时期的肖邦、舒伯特,印象主义时期的拉威尔等,让孩子聆听这些美妙的音乐,使其对钢琴学习有向往,有所期待。也可以买一些钢琴家或者别的音乐艺术家的人物故事集,讲给孩子听,告诉他学习音乐的人都很坚强、很乐观、如逆境时的贝多芬可以写出那么多伟大的曲子、困境时的莫扎特依然那么乐观向上,在他的音乐中听不到些许的哀伤、而在生活条件非常好的门德尔松依旧不甘平庸,坚信自己的观点,不但自己写出了名著《无词歌》而且还发掘了巴赫作品的价值等等,来激发孩子对钢琴的向往。   在教师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弹奏一些较高难度的曲目表演给自己的学生来看,这样对学生的兴趣培养是非常有帮助的,因为难度较高的曲目往往伴随着好听的旋律,一般都会吸引孩子的兴趣所在,此刻的孩子会在想,我以后认真学习钢琴,也要弹奏这样的曲目等等。   其实钢琴本来就是一件非常吸引人的东西,对孩子而言。我认为五岁到六岁之间的孩子最适合学习钢琴,因为太小的孩子不能正确理解钢琴知识和培养好的钢琴兴趣,而现在偏大的孩子不论在学校或者是学校之外课程都会比较紧张,往往没有精力再来学习钢琴一开始的理论知识,反而会对枯燥无味的理论产生反感。但是总而言之只要家长和老师掌握适当的方法来引领孩子,孩子的学习兴趣往往就会事半功倍的随之而来。   兴趣,是做所有事情的基础。   坐姿   说完孩子在精神上的引导,再来说说在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第一个方面就是弹钢琴时候的坐姿,坐姿是钢琴弹奏的先提条件。一般所有的孩子在七岁之前在学习和练习钢琴的过程中都会在脚下垫一个小板凳,因为琴凳的最低高度一般都是超过孩子的小腿的。而大部分七岁之后的孩子就不再需要板凳,我们就以七岁以后孩子为例,来讲一下正确的坐姿。   1 双脚要一只脚靠前一只脚靠后,(一般都是右脚靠前左脚靠后,当然如果坚持一段时间,有累的感觉,可以调换过来)这样第一是可以是弹奏者有一个非常好的演奏重心,第二是方便踩踏最常用的延音踏板,第三就是为了美观弹奏者的演奏姿势。   2 屁股要做琴凳的三分之一处,坐的太少或者太多都会使弹奏着失去重心而联系的到弹奏发力的不准确。   3 身体要微微向前倾斜一点,这样可以使弹琴时的力量贯通全身,不至于让自己感觉手臂手掌非常劳累,当然这些东西要在慢慢的学习过程中自己体会。   手型   手型的培养是钢琴学习最关键的地方,良好的手型是驾驭一切曲目的基础。   1 让孩子把右手握拳,然后让左手成自然状态,然后握到右手的拳头上,这就 是弹钢琴俗称的"握球状",在实际弹奏的时候大拇指尽量不要往外撇,要向里扣,小拇指不要翘起,还是要像为弹琴的自然状态一样,程"握球状"。   2 开始要首先练习培养孩子手指的独立性、和较好的颗粒性。可以从断奏,高抬指做起。没跟手指像一杆小锤,一粒粒的敲击下去。   坚持这样的练习,在以后的日积月累当中,会受益良多的。

浅谈少儿钢琴教学论文

322 评论(9)

eurana

在这经济飞速发展的年代,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钢琴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这样的关注下,音乐教育被摆上了更高的台面,学童的年龄越来越小,钢琴的普及越来越广泛,这不仅仅带动了整个钢琴产业的发展,带动了音乐教育的发展,同时也给许多人心中留下怀疑的隐患,这些都迫使我们以清晰的思路来进行冷静的反思。   音乐,对于个人成长与身心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点不容忽视。而在近几年,随着时代的进步,素质教育越来越被重视,不难发现,一时间“钢琴热”成了普遍现象。反观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这其中有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所带来的影响,也因为一个个钢琴家如朗朗、李云迪的出现,带动了大家对于钢琴的好奇与推崇心理,更因为全面素食教育的开展使然。这一现象的出现,带动了如此局面:钢琴启蒙教育飞速发展,儿童学琴的年龄越来越早,钢琴培训机构飞速增长,教师随之增多等等。一方面,真的很庆幸钢琴得到这样的重视,这在早期的中国音乐教育发展史上是没有的,不过出现这一现象有着它的必然性,并且这也正是“乐器之王”应有的礼遇;另一方面,我们不得不从一个现象背后进行反思,毕竟钢琴教育功利化的现象也在随之普及,这种状况的背面,有着什么样的隐患?最为大众,我们应该何去?何从?   首先我想说的是,在目前的钢琴教育方法下,很多学童在匆匆学完一系列教材以后,你去问他(她)诸如“钢琴有多少个黑键?”这样的问题,他们都无以应对,它们居然无以应对?!所以,盲目的学琴考级背后,我们有必要首先把钢琴这个“乐器之王”拿出来好好鉴赏一番。在成千上万种古今乐器当中,经过历史的沉淀,钢琴被世人誉为“乐器之王”,这其中有它的必然。这不仅是由于它的体积之大、内部结构之复杂,还由于它美妙动听的音色以及更广泛的用途,这些都是其他任何乐器无法与之相比拟的。从十六世纪末开始,大键琴和古钢琴这两种键盘乐器逐渐盛行起来,直到十八世纪末,才被钢琴取而代之。钢琴大约是在1709年由意大利人克利斯托弗利发明。现代钢琴主要有两种形式:一为直立式钢琴,一为三角平台式。钢琴基本上有88个琴键,2~3个踏板,最重要的踏板有两个,一个在右,叫强音踏板,促使所有断音装置被解除,令任何弦被击时能自由地震动,直到踏板被解除;在左边的叫柔音踏板,是一个能造出柔和声音的踏板。就是这些,构成了这样一个庞然大物。无论你懂不懂音乐,不可否认的,正就是这些黑白色看似呆板的木质品,在带给我们绝妙感受的同时,丰富了生活,点缀了生命。就如音乐家海顿曾说过的这么一句话:“当我坐在那架破旧古钢琴旁边的时候,我对最幸福的国王也不羡慕”。   在当下,钢琴早已不被挂上“奢侈品”的标签,人们时常从电视里看到它,从路边听到它的声音,喜爱和学习它的人日益增多。最近还有了这样的报道,在冰城哈尔滨中老年学钢琴的人数,约占全市学钢琴总人数的30%,且有不断增多的趋势,那么人们是本着什么样的目的去朝着钢琴蜂拥?记得英国作家雨果曾说过“开启人类智慧大门的三把钥匙是:字母、数字、音符”。学习钢琴能很好地开发人类的智力,演奏钢琴时调动了人体手、眼、耳、脚、口、脑、身等多个器官,锻炼了人的协调能力,反应能力,记忆能力,与此同时,培养了人的气质,锻炼了人的毅力等等,好处是数不胜数。如果就这些出发点来引导人们学习钢琴,算的上是好的开始。但就目前看来,出现的情况另有,部分家长把钢琴考级放在首位,来逼迫孩子学琴,使得孩子学琴的积极性大大降低,也让教师指导起来费心而成效不大。更有甚者为了一己私心,把琴行等教育机构看成托儿所,把孩子放之不管不问。暂且不论孩子学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就家长的行为而言,已经给孩子的教育抹上了难看的一笔,这对孩子自身和对钢琴教育本身都带来了不少的负面影响。孩子的天性是自由的,即使孩子的启蒙教育是不容忽视的。鉴于钢琴学习对少儿的全身心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家长是完全有理由让他们体验到音乐殿堂的美妙之旅,这些都应该在不阻碍孩子个性发展和不破坏孩子对音乐的兴趣的前提下进行。   就中国的钢琴音乐教育而言,它正是融合了欧洲钢琴音乐教育与中国音乐教育的传统,其发展前景不可估量。首先,在学琴的初期,我们会使用到许多例如哈农在内的国外教材,我们会接触到许多例如布格缪勒之类的钢琴家,作曲家。大多在这些之后,我们才会接触到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作品,而往往这些民族的精华都没有得到应该有的重视。中国的钢琴音乐作品,从赵元任《和平进行曲》到贺绿汀《牧童短笛》,王建中《百鸟朝凤》等,这些美妙的作品,都标志着中国特色钢琴音乐作品的日益成熟。它们以其新颖的创作收手法,独特的民族特特点,经典的艺术形象,悠扬的意境,理应得到更多的解读与重视。这是在钢琴教育中是首先应该得到重视的。只有民族的,才是最好的。   其次,“钢琴热”的社会浪潮下,教师在钢琴启蒙教育中的指导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在教师的指导方面,现今许多人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就创新而言却乏善可陈。在教师的指导过程中,怎样教好学生合理高效利用练琴时间,这是一个较少被谈及的点,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暂不说当今社会教师的专业程度,就算在一个再好的老师教导之下,课后不去细细消化所学所得,依然是成效不大。其实在练琴学琴的过程中,好的听力才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前听些丰富的国内外作品,学会鉴赏品味,是热爱、并学习音乐的首要条件。在学习过程中,更要学会运用耳朵,去听音色、强弱、感情处理等等,这样才能大大提高练琴的效率,并给以后的视唱练耳等专业基本功打下基础。由此也可看出,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合理分配课堂时间,即使是一对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也应该把课堂的少量时间用来教会学生欣赏聆听。   已然,耳朵只是个渠道,它给了音乐一个通向心灵的路径。在钢琴教育中不容忽视的还有一点,吴英莲在《音乐教育发展中钢琴教学的重要作用》中谈到“在钢琴教育中,注意教书育人”这点是非常难得的。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钢琴教师在实施钢琴教学的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始终不离开育人这个最终目标。所以在此“钢琴热”的社会浪潮之下,也呼吁社会上的教师们,能够清晰的认识到自身的职责与使命,在家长们带着一张张笑脸,捧着一份份希望到来的情况下,细心的了解每一个孩子,能够为他们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能够用心为中国音乐教育事业奉献一份力量。   这家公司在去年制造了10万架钢琴——珠江钢琴公司。这几乎意味着在工作日的每分钟就有一架钢琴被制造出来。工作人员说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产量。这里有3千名员工奋战在8条生产线上,这种感觉更像是在汽车工厂,而不是在生产钢琴这种精细的、需要触感的物件。钢琴教育是一项长久性的且投资较大的教育,这样的消耗给大多普通家庭带来的压力并不小。并且它在时间上的消耗也不少,有人做过统计,一个合格钢琴手需要 5万小时的琴上训练,这样的训练时间对于孩子来讲也是无形的压力,从小学琴的孩子会出现,不想上钢琴课,不想练琴,缺少与同学间的沟通,性格内向等等情况,这些都是不难发现的。在这样的家长儿童双方受累情况下,钢琴却还不是只要努力刻苦练琴就一定会有成果的。一个音乐家不仅需要一定的天赋,拥有欣赏美的眼睛与心灵,还要有良好的物质基础来在学琴的过程中接触到更高雅的更好的教育,关键还要有一个良师。这其中就有两点是可遇不可求的。就连成年人想学好钢琴都要有非凡的自制力,更何况孩子。所以,在发现孩子并非学琴的“料”的时候,家长不该指责或盲目攀比,而应该尽快找到孩子其他的闪光点,不要进行无谓的盲目投资。   我们不难理解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愿,也不难理解孩子有着爱玩的天性。在“钢琴热”的浪潮之下,保持一颗冷静的心,去细心的发现孩子小小的愿望与兴趣点,不盲目跟风,才是家长们应该做到的。而对于孩子而言,就像一颗小草,细心的培育下,请给予满满的相信,它们便一定会还您一片草原。
172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