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语文课堂渗透德育教育的论文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00

王先森2017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语文课堂渗透德育教育的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wsldbb

已采纳
教书育人是教育的主旋律。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学科,有着非常丰富的人文教育因素。文质兼美的语文教材比其他教材有着得天独厚的育人作用。可是近年来,许多家长和教师都把目光集中在了学生的学业成绩上,忽视了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也有许多人错误的理解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思品教师的是,与自己所教学科无关。这也是教育陷入误区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实,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责任。我们应该结合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将德育融入教学活动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下面我谈一下在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做法。一、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的永恒主题。语文学科蕴涵着生动、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因此,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渗透,使爱国主义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例如在学习《最后一课》时,可让学生了解到主人公小弗郎士面对国家的沦陷,把自己的满腔爱国热情表现在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上。针对学生普遍重外文轻国文的现象讨论,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又该如何对待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字呢?其实给学生以启示,教育学生爱国并非空洞遥远,它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这就是爱国的行动。又如在教授《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时,先让学生充分体会志愿军战士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感动氛围的基础上,再启发引导学生:那么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我们还需不需要这种精神呢?该如何去做才是爱国呢?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再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沁园春雪》以及《藤野先生》等。后者向我们展示了鲁迅先生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但在日本期间的见闻,使他深感凡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也只能做给别人示众的材料,从而使他毅然弃医从文。这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如何传达给学生,是需要教师认真下一番功夫的。教师和学生的沟通要借助于感情。一种经验要成功地向别人传达,也必须借助于感情。所以,初中语文课中的思想内容多数呈现为经验形态,决定了语文教师进行思想教育时必须注重相应的情感教育。二、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教育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保已经成为与人类休戚相关的热门话题。实践表明,搞好环境保护既要靠管理,靠科学技术,更要靠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而学校教育首当其冲要承担起培养下一代人环保意识的任务,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必要结合教材渗透环保教育。如在学习《向沙漠进军》一文时,首先让学生了解沙漠对人类的危害以及想要战胜沙漠必须付出巨大代价。其次,启发学生,土地沙化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来是我们人类人为造成的,那我们人类就得自食其果。再联系实际,谈谈近几年来西北地区发生的“沙尘暴”给人类造成的巨大危害,然后再启发学生为了我们人类以后不再遭受土地沙化之苦,应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来共同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三、语文教学中渗透集体主义精神教育现代青少年大都是独生子女,优越的生活条件和父母的精心照顾、培养教育使他们有聪慧能干等优点,但同时也滋生着个性强、突出自我和娇纵任性等缺点,尤以自我为中心表现特别严重。在教学中,怎样让学生懂得个人服从集体的协作关系,有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观念呢?在学习《斑羚飞渡》这篇文章时,先让他们整体感知内容:一群斑羚被逼上伤心崖,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老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心甘情愿地选择死亡,让年轻的斑羚获得新生。学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我又让同学们讨论“如何看待父爱母爱”,同学们在列举了父爱母爱的种种事实后感慨:谁言寸草心,难报三春晖!有位同学这样说道:“世间最纯洁的便是母爱,她的宽容涵盖了我们一切的幼稚和无知,她的宽容更无法掩饰我们内心的自私,如果要学会爱别人,就先从热爱自己的父母开始吧。”还有一位同学说:“我们不能再做父母羽翼下的小鸟,我们要自立自强,在天空中展翅高飞。”借此,启发学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需不需要这种集体主义精神呢?让学生与之相比较,谈认识,从而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生活的的确确少不了这种团队合作、自我牺牲和集体主义精神。四、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教育古人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由此可见育人教育的作用是如何之大。而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仅有一次,是来之不易的。针对我们的一些学生有浪费生命的现象,在讲授《热爱生命》一文时,我教育学生不要因为生之本质在于死就任意把生命浪费掉。而是应该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 的光阴。针对我们的一些学生认为世上无爱心从而把自己的爱心收藏起来的这种现象,教育学生只有尊重生命,才会爱惜自己,进而爱惜他人。在学习《白蝴蝶之恋》时,让学生了解到作者先是尊重生命,然后才会去爱怜白蝴蝶,这是发自灵魂的爱。但是我们的一些中学生由于缺乏对生命的认识,不尊重自己的生命,把自己的生命当做儿戏,吸毒、泡网吧、轻生、群殴致伤致死等这些不光彩的事不乏发生。针对这些情况,在教学《敬畏生命》一文时,我让学生了解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经过豪华的、奢侈的投资之后才得到的。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热爱我们这来之不易的生命。作为世纪之交的中学生,应该试着去尊重生命、热爱生命,那么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处处有爱心。法国着名美学家罗丹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我要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爱心,只是我们缺少发现罢了。五、语文教学中渗透谦虚上进教育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阅读好文章,就是和大师对话!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社会阅历有限,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言外之意,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蕴涵在文中的深层含义。例如庄子的《秋水》《两小儿辩日》都要求教师要适时准确地加以引导,并拓展开去,让学生明白:学无止境;人活到老学到老;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唯有如此,方能不断进步,受益无穷。六、语文教学中渗透责任感教育一个人富有强烈的责任感是有所作为、事业成功的基本因素之一。如果学生缺乏责任感,就难以担负起时代、国家赋予的重任,而起重要作用的正是学校的教育。但现实生活中有的学生出现了话不由衷、不负责任的言行,作为语文教师,应把学生的这种不良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里。如在学习莫怀戚的《散步》时,先引导学生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深刻含义---表现了作者肩上肩负的承上启下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而启发学生联系生活,我们需不需要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呢?要求学生结合自己谈感受,使学生的责任认知与现实状况有机联系起来,并逐步落实到行动上。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而且能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总之,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语文活动课和语文主题活动。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教育贵在以人为本,语文学科是集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作为语文教师,应让学生在快乐创造中学习语文,更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从而为新形势下的大语文谱写出崭新的一页。追忆[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教学论文)]相关文章: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论文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渗透论文语文有效教学论文浅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论文语文的教学论文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论文语文德育渗透教学计划语文教学论文如何写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互联网思维论文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论文

语文课堂渗透德育教育的论文

304 评论(15)

moby

(一)转变思想观念随着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提出,落实德育也越来越紧迫和重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有效渗透德育,就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首先,加大德育的宣传,提高教师对德育的认识,以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效实施德育;其次,教师要将德育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将德育与语文教学有效结合起来,立足学生发展,深入剖析语文教材中的德育知识,进而更好地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二)在语文阅读中渗透德育阅读在小学语文中占据着一定的比例,通过阅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而感染学生,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因此,教师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汇总有效渗透德育,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情感。如在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一课中,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学会感恩。在课文学习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让学生观看与该课文有关的视频,将学生置身于作者的感情之中,让学生直观地体验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而引起学生的共鸣,体会文中所包含的德育思想。(三)在识字教学中渗透德育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帮助学生识字,每堂课上都要周而复始地识字写字,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无疑就会让识字教学变得枯燥。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每一个汉字都有着其独特的寓意,教师可以在识字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让学生理解中华文化。如,在学习“打”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这个字组词,有的学生会组“打架、打人”,此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组的词来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打架、打人都是不可取的行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四)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良好的课堂环境是渗透德育的基础。以往,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得比较严厉,不仅造成课堂氛围沉闷,同时也使得学生害怕老师,而这样的课堂环境不利于德育的渗透。对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有效渗透德育,教师应当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欢快的学习环境,进而方便学生接受德育。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善于换位思考,多鼓励、少责骂,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学习;另一方面,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沟通,以朋友的身份融入学生群体中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让学生爱上老师,进而爱上课堂,为德育的实施提供支持。(五)创设德育情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德育情境,不仅可以高效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主动去学习,探究语文教材中的德育知识,进而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如在《鸟的天堂》这一课中,教师可以设计问题情境:“鸟会有天堂吗?鸟的天堂是什么样的?”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意识到只要生活快乐的地方就是天堂,从而让学生懂得如何与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如何保护大自然,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互联网时代,机遇与危险并存。其为管理会计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有利的条件,但同时也面临很多问题。诸如:对现有的认知存在误区、技术水平不达标、缺乏系统化的理论以及缺乏专业型人才等等。(六)强化教师的培训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要想有效渗透德育,强化教师能力培训尤为重要。首先,加强教师职业能力培训,鼓励并倡导教师深入学术研究,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进而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其次,强化教师职业素养教育,使教师主动去践行立德树人这一教育任务。作为教师,更要主动去学习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深度剖析教材中的德育知识,进而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
308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