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露莎
观察法:是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考察并描述教育现象的方法学前教育面对的对象是幼儿,儿童。教师在校期间时刻和学生接触,观察法是最直接的一种方法。也是研究效果最好的一种研究方法。对象的直接性,不需要借助任何辅助,减少结果的干扰性,结果更可靠作为一线教师,观察法能搞更好地运用并且得到的结果又价值,可以时刻去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完善教学内容。 
一、教幼儿做好观察记录,训练幼儿表达观察结果的能力 观察过程中,老师要教幼儿学会做观察记录,这样做,便于幼儿做好观察总结。幼儿观察后,教师要让幼儿通过讲述、绘画等表现自已的观察情况和感受。如观察各种各样的图形时,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他们观察到的图形的形状颜色等,允许幼儿在观察中互相交谈,鼓励幼儿提出问题,使幼儿在讲、做、玩、想、唱的过程中,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既巩固了观察所得的知识,又加深了观察所得的印象,对事物的认识就更全面、更深刻了。二、教幼儿观察的方法,使幼儿的观察更全面、更深入 首先,是有序观察法。为了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作业活动,户外散步观察,开辟自然角,等多种形式,有计划、有目的地教幼儿学会观察方法。因为幼儿往往不会有顺序地仔细观察,而只注意那些色彩鲜艳,特征明显的部分,对一些细微的部分容易忽视,在组织幼儿观察和引导幼儿全面认识事物时,逐步教会幼儿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让幼儿做到观察有序,就能使幼儿的观察更为集中,观察得出的结论不至于零散,也能发展幼儿的思维,使之更有条理性。 另外,运用典型特征观察法,准确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提高辨认事物的能力。物体的典型特征,是幼儿最容易发现的,也是幼儿很敏感有兴趣的部分,在幼儿观察时,我提醒幼儿首先发现最明显、最与众不同的特征,这样,幼儿就能从观察典型特征的过程中,对事物有了较清晰的认识。三、培养幼儿对观察的兴趣 如果培养起孩子的观察力,他们就不会感到无聊、厌倦,相反充满热情和好奇,不断地探索观察各种自然现象,甚至社会现象。其实孩子观察习惯养成后,对周围的事物就不会视而不见了。兴趣是幼儿学习过程中最好的老师,幼儿有了观察的兴趣,就能吸引他们主动关心周围事物的变化。 总之,对幼儿观察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孩子今后在学习文化知识方面获得成功,也有助于孩子整个人生的成功。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是让幼儿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途径。没有观察,幼儿就不可能对客观世界有真正的理解,就不能获取完整的知识,我们应当从小就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让观察成为一种习惯。
观察及其作用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主要手段,它在人们的一切实践活动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观察力是智力活动的源泉和门户,人们通过观察,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获得有关事物的鲜明而具体的印象,经思维活动的加工、提练,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达尔文曾对自己的工作作过这样的评价:"我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俄国伟大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他实验室建筑物上刻着:“观察、观察、再观察。”观察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较持久的认识活动,科学研究、生产劳动、艺术创造、教育实践都需要对所面临的对象进行系统、周密、精确、审慎的观察,从而探寻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翻开名人传记,不难发现,人类历史上,尤其是科学发展史上的成功人物大都具备优良的观察力: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就是从观察教堂里铜吊灯的摇曳开始,经过实验研究,发现了摆的定时定律;伟大的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从小热衷衷于观察动、植物,坚持二十年记观察日记,写出《物种起源》。他自己曾说,"我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伟大物理学家牛顿从孩提时代起就喜欢对各种事物进行仔细观察,而且力图透过现象看本质,把不懂的地方彻底弄明白。狂风刮起时,人们都躲进屋里,牛顿却顶着沙石冲出门外,一会儿顺风前进,一会儿逆风行走,实地观察顺风与逆风的速度差;英国发明家瓦特正是从对烧开的水顶动壶盖的观察中琢磨出蒸汽机的基本原理,而由此带来一场深刻的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我国明代名医李时珍幼年时就爱观察各种花卉、药草的生长过程,细致地察看它们如何抽条、长叶、开花,花草的每一处细微变化都逃不过他的眼睛。正由于这种观察细致的严谨作风,使他得以纠正古代药草书中的很多错误,而写出流百世的《本草纲目》……通过诸如此类、数不胜数的实例,我们可以发现,多听、多看,锻炼感官、积累感性知识,是观察力得以发展的前提。观察的过程也恰恰是以感知为基础的,但并不是任何感知都可称为观察。真正的有效的观察过程既包含感知的因素,也包含思维的成分,如果在观察过程中不注意炼思维能力,那么观察也只是笼统、模糊和杂乱的,既不可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更不可能作出科学的判断。归纳而言,靠自己的感官,有目的、有计划、主动地去感知,并且只有将感知与思维相结合,才是真正的观察;而这种观察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才是真正的良好的观察力。正因为在观察中思考、思考与观察相结合,达尔文、牛顿等科学家们才真正抓住了那些别人眼中"稍纵即逝的事物",做出重大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