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xw1223
流浪地球是我国科幻书的里程碑,对我国科幻世界观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我国在国际科幻上能打得出手的著作。 
如何评价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流浪地球》?《流浪地球》是我国科幻小说代表作家刘慈欣的代表作之一。该小说最初发表于2000年《科幻世界》第7期。2000年,距离现在快二十年了。可想而知,当时读这篇小说时读者的震撼程度,当然,这被震撼住的读者也包括我。《流浪地球》的故事并不复杂,但硬科幻很多,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的领域都有,要理解透彻故事的发生背景,还是有些烧脑的——当然,一旦理解透,您就必定为故事的设定感到不可思议,因而目瞪口呆。那么,下面我简单说说这个背景:太阳即将发生灾变,地球人打算借助技术的力量从灭顶之灾中逃离。一开始,人们有两种规避思路,一、驾飞船逃离;一、驾地球逃离。驾飞船逃离只能带走一部分人,而且时间跨度为2000多年,飞船难以维护,而飞船内部创造的独立生物圈太小,不足以维持提供人类生存的基本资源,最终被否决。驾地球逃离,即是人类直接改造地球,通过行星发动机将地球搬运至半人马座恒星轨道,实现规避太阳爆炸的灾难。人类要撼动天体运动的轨迹,简单就是蚂蚁去撼泰山。这是一个何其庞大、何其疯狂的计划!
《流浪地球》是刘慈欣所有小说中最适合拍摄成电影的了。下面,我把大刘其它几部比较著名的小说与《流浪地球》比较一下:《球状闪电》:《球状闪电》是比较容易拍摄和制作的,需要特效的情节也不多,人物形象也十分丰富。但《球状闪电》的问题是,它是建立在量子力学的基础上完成的科幻小说,对现代物理学没有一定认识的观众注定会被量子力学弄得云里雾里。所以即便《球状闪电》拍出来了,也注定不会与《流浪地球》一样有如此傲人的票房成绩。《地球大炮》:《地球大炮》是刘慈欣所有小说里,除了《流浪地球》之外最适合拍成电影的。《地球大炮》是以主角在经历两次人体冷冻技术后,用三个不同的时间线串联起来科幻故事。但是相比《流浪地球》,《地球大炮》的故事性还是稍差一些。《超新星纪元》:《超新星纪元》讲述的是在未来世界里,成年人类全部灭绝,仅剩一群小孩存活并统治世界的故事。这是一个科幻小说,但它同时也属于荒岛文学。与1963年上映的《蝇王》非常相似,荒岛文学旨在揭示未来和揭露人性的阴暗面。所以《超新星纪元》的问题和《球形闪电》类似,就是大众对于此类题材接受度不高,不能达到《流浪地球》的票房水平。《三体》:《三体》的问题在于,它的世界观太宏达了,人物性格也太丰满,这也就注定了如果《三体》改编成电影,两个钟头是塞不进这么浩大的信息量的。所以无论是以现在国产工业电影的水平,还是好莱坞,《三体》都是极难完成的。就连大刘自己也说,《三体》并不适合好莱坞。相比之下,《流浪地球》有两点点注定了它会是大刘的所有小说中,第一个改编成电影。第一:《流浪地球》带来的末日感比起《2012》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末日面前是全球人民同仇敌忾,共同寻求机会,这样的剧情设置在大刘的小说里是很少见的。比如说在《三体》中,就有很大一部分剧情用来批判人性的卑劣,这是不适合搬上科幻片的。这种末日感不仅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紧迫感,还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触动,这是科幻片很难的的品质。第二:《流浪地球》说白了还是英雄主义电影,虽然说有一部分人看不上英雄主义,但这确实是最适合工业电影的主题,无论是漫威、DC,还是“票房怪兽”《战狼2》,都证明了英雄主义是行之有效的题材选择。如今《流浪地球》直逼《战狼2》的票房成绩,也证明了这一点。
相较原著,电影版《流浪地球》做出了大幅度的改编,几个主要角色都在,但木星营救行动完全是在原著基础上原创的。叛军在怀疑中推翻联合政府,处死同胞的精彩反讽则遗憾未能进入电影。除了情节上的改动,电影版《流浪地球》更大的改动在于精神内核。电影《星际穿越》曾引用英国诗人狄兰·托马斯的诗作描绘人类走进宇宙深处时的纠结心态:“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老年应当在日暮时燃烧咆哮;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电影《流浪地球》强调希望,整体激昂振奋。而在小说中,地球在离开太阳系的过程中经历了重重劫难,曾经美好的家园变得满目疮痍。更关键的是,人性在此过程中饱受摧残,恐惧、猜疑、愤怒常伴左右。《流浪地球》原著虽然短小,但它在有限的文字中,充满静态与动态奇观,尤其是像地球的冰封、太阳的氦闪等,对电影视觉技术的要求相当高,在电影「行星发动机」定档版预告中,似乎可以看出一些端倪。预告片中,太阳加速老化导致的地球气温急剧下降有相当直观的展现。而观众期待《流浪地球》,或许期待的也并非一次本土科幻的扬眉吐气,而是科幻这种一直在中国观众观影经验中流浪的电影类型,能真正令人看见它落土家园的希望。正如《流浪地球》原著中所写——听着亲爱的,我们必须抱有希望,这并不是因为希望真的存在,而是因为我们要做高贵的人。在前太阳时代,做一个高贵的人必须拥有金钱、权力或才能,而在今天只要拥有希望,希望是这个时代的黄金和宝石,不管活多长,我们都要拥有它!
虽说这部电影确实给观众带来极大的震撼,但是不一定是刘慈欣最适合拍成电影的小说。这部电影从整体方面看确实非常精彩,特别是在大场面的特效上给人的感觉非常的震撼,剧情也设计非常的合理,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有些小细节还是经不起推敲,比如他们想通过点燃木星来拯救地球在现在看起来是荒谬的,还有一些科学依据也是不真实的数据。所以我个人认为最适合拍成电影的还是他最出名的小说《三体》,目前《三体》已经被拍成电影,作为这本中国科幻经典小说的书迷,观众对这部电影的期待程度可谓是非常的高,这本书对于未来的描写非常的真实有趣并且符合常理,而且小说中的空间维度非常大,所以对特效的技术质量要求非常的高,呈现出来的会是一个非常宏大精彩令人震撼的画面。小说展现了作者对于未来世界的发展和幻想,观众的接受程度也会非常的高,如果这部电影问世的话我相信会给所有人带来非常大的震撼。
是的,流浪地球就是最容易、最适合、拍成电影的。这是刘慈欣的长篇科幻小说。这是他的中短篇科幻小说。我看过大刘所有的小说和访谈录,其实都是精彩的故事和题材,比如《全频带阻塞干扰》,比如《吞食者》,比如《中国太阳》,比如《地火》,比如《诗云》,但有些是题材比较敏感,有些是制作比较困难,以现在中国电影工业的实力,《流浪地球》确实是最佳选择。等以后我们的电影工业发展起来,相信大刘的科幻小说会成为一个巨大的,源源不绝的ip库,希望那一天早点到来。满意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