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先森灬
对2009年温总理两会报告的感想 ————感于总理那一句“我是来听取意见的”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温总理3月6日上午来到他所在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听取代表的意见建议,同代表们一起审议。温一开始就说,我今天是来听取意见的,特别想听听基层的真实情况。(2009年3月7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转自人民网—《人民日报》) “我是来听取意见的”,多么朴实无华,多么真挚感人,多么亲切自然。一句话,拉近了总理与代表的距离;一句话,诠释了总理浓浓的“亲民”情怀。这样感性率直、开门见山、求智若渴的开场白,对于一贯喜欢真心诚意听取基层声音的温总理而言,是再平常不过,也最习惯的。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解民忧、帮民难,首先要知民情、听民声。实践证明,“倾听群众呼声”,是党和政府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而要听到真实情况、真实声音,没有一个真诚的态度,不带着一颗真心下去,是万万不行的。在这方面,温总理可以说是全党同志的典范和楷模。 温总理无论是召集座谈会,还是深入基层调研、视察,总喜欢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开诚布公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那就是“想听听基层的真实情况”。为了能够听到真实情况,总理常常在下基层的途中,临时停车或临时改变线路,径直来到普通群众之中,与大家拉家常、交真心。 细心的网友也许会注意到,2月12日,温总理等国务院领导邀请13位基层群众代表到中南海,听取他们对政府工作的意见。温总理对他们说,“你们应该是中南海的主人,来到这里就像到家一样。”并要求他们“不要照稿子念,我要听你们讲心里话。赞扬的话不讲,省出时间多讲意见和建议。”这些拉家常式的话语,其中对于民意的重视和对于民声的渴求,耐人寻味,发人深省,令人感动。 这样的场景我们还能想起,2月28日,温总理应广大网友的盛情邀请,如约来到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与网友在线交流时,在一开始就说,“我一直认为群众有权力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做什么,并且对政府的政策提出批评意见,政府也需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推进政务公开和决策的民主化。和网友们进行在线交流,对于我来说是第一次。第一次的事情难免有点紧张,但是我总记得母亲常跟我说的一句话,无论是对什么人,要诚实,要用心讲话。虽然她在前几天患了脑栓塞,两眼几近失明,但是她这一番话我一直记在心里,我想今天的在线交流应该是一次谈心,或者说用心谈话,应该诚实,就是把真实情况告诉大家,倾听群众真实的声音。”如此真诚,如此用心谈话,一下子就把网友的心凝聚在了一起,大家在这种坦诚相见的氛围中,共商国是,共议发展,共话民生,谱写了一曲和谐温暖的幸福“网事”。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施政满年的国务院温总理在“两会”上看望政协委员时,引汉代政论家王充《论衡》中的这句话,取其要知道房屋是否漏,人要在屋下,要了解政绩有何缺失,要深入民间之意,表达了本届政府倾听民声,受民监督的施政理念。这句话刚好为温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只有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懈怠”的阐述作了一个充满情感色彩的注脚。这句话,也被温总理不止一次地引用过。温总理在2月28日与网友在线交流时,再次表明了自己真诚听取意见的心迹:“我曾经多次引用过这样一句话,知政失者在草野,知屋漏者在宇下。最能了解政府的是群众,最有资格评价政府的是也是群众。群众信任你,你才能坐在这里,你坐在这里就要为群众服务,我将本着这个信念为群众服务到底。” 
一,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适用主题,扎根当下,展望未来等,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这个冬天有多冷,下个春天就有多暖。我们扎根于这个伟大的国度,身处伟大的新时代,无畏一切考验的淬炼,因为这是我们的梦想之地,哪怕挑战再多,只要我们不停脚步,就会通向山顶二,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适用主题文明、文化交流与借鉴等,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在5G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只有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才能推动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
【写作小思路】改革开放,重在“变”一字。40年沧桑巨变,那条东方沉睡的巨龙,如今已站在了时代的浪头引领着人民走向新的征程。我们可以以小见大,从自我、社会角度出发:从日常生活习惯习俗的小变化到社会乃至国家的大变化;从自我成长的“变”到国家教育、科技、民生、国际地位、文化和民族自信的“变”。可以从抽象的词立意:新与旧,变革与反思,创新与超越,想与做,教条主义与锐意进取等等。【句子素材】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诗经》示例:《诗经》有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意思是说,周朝虽是古老的邦国,但其使命却在于革新。同样的道理,中国虽是文明古国,但想保持长盛不衰,就需要不断地自我更新。 ——人民日报《文以化人 日新其德》 没有痉挛,历史就不能向前迈进一步。——车尔尼雪夫斯基示例:拥有改革开放,就足以洞穿历史的迷雾,击破厚重铁幕,挣脱陈腐枷锁的束缚。俄罗斯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没有痉挛,历史就不能向前迈进一步。一定程度而言,没有濒临深渊,就没有绝地反击,没有痉挛,就没有改革开放。 ——人民网《深化改革是对改革开放30年的最高致敬》 惟变所出,万变不从。——吕本中示例: 惟变所出,万变不从,锐意创新从来都是应对风云变幻的正确姿态。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梁启超示例: 正如梁启超所说“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中华民族的复兴离不开一代代中华儿女坚持不懈的求变与探索。社会在变化之中发展,坚持与时俱进,这才是真理。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示例: 这个世界日新月异,因此我们在工作生活中要懂得适时而变。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若像刻舟求剑中主人公那样不懂得变通,终究要为自己的愚钝付出代价,不会走得太长远。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事例素材】从洋钉洋伞到中国制造“巨无霸” 洋火、洋钉、洋伞……这些词语共同记录了近代中国工业的落后。而如今的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最具活力的制造业中心——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生产着全球一半的钢铁,全球60%的水泥,世界25%以上的汽车。今年3月13日,由我国自主研发的超大直径盾构机出口海外,更是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垄断地位。从粮票到移动支付上个世纪60年代,人们对于购物的理解是在生活必需品“凭票供应”中度过的,粮票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生活标志。如今物资丰富,任何人都可以持币任意购买。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消费和移动支付等的出现,让百姓足不出户便可“买尽天下货”,更是令多元化消费方式有了质的飞跃。从“小岗村红手印”到“深圳速度”再到“雄安质量” 1978年冬,小岗村18位农民冒险按下鲜红手印实施“大包干”,掀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更是创造了3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发展为拥有上千万人口的现代化大都市。去年,雄安新区设立,宣告要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样板”。雄安的蓄势出发,将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坐标。以上内容来自作文纸条APP,不是我原创的嘻嘻
1、为别人尽最大的力量,最终就是为自己尽最大的力量。——英罗斯金 2、生到世上来不是为个人,而是要把个人贡献出来一部分给国家,一部分给朋友。——法拉伯雷 3、有取有舍的人多么幸福,寡情的守财奴才是不幸。 ――鲁达基 4、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 5、君子贵人贱己,先人而后己。——《礼记•访记》 6、你要记住,永远要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取。——高尔基 7、世界上能为别人减轻负担的都不是庸庸碌碌之徒。——狄更斯 8、最好的满足就是给别人以满足。——拉布吕耶尔� 9、对人来说,最大的欢乐,最大的幸福是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献给他人。 --苏霍姆林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