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72

18116439447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关于促销的数学小论文怎么写六年级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tongsm

已采纳
商家为了促销,可谓挖空心思胶尽脑汁,五花八门层出不穷,一年365天,中方的西方的节日,一网打尽,每一个都成了他们促销的好时机。若那一月节日少了,利润不足,商家们就努力制造节日买100送50,或买100送60,甚至是80到100。商场里涌动的多数是女人,喜欢购物仿佛是女人的天性,可事实是收入有限,数学也不怎么好,本想勤俭持家的节约一把,没想就落入了商家的美丽陷阱。不过我前天晚上花了点时间,总归弄清了这种买多少送多少的折扣算法,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商家打折的一般是高利润的衣服鞋子,但品牌的衣服和鞋子一般是全国统一的价钱,差异就是各地的折扣不同。比如原价是580元的一件衣服,平时可以打到7折,也就是说你用406元就可以买到。举例说买100送50吧,你用580元现金买了一件衣服,另外得到250元的购物券。假如你又再买了一件350元的衣服,需再付100元现金,(用购物券买东西是不再送券的)也就是说,你实际支出了580+100=680元,买了原价为原价为580+350=930元的商品,即你所享受的折扣为680/930=73,即为3折。而买100送50的时侯,商品的价格很少有100元的整数倍的,多为98,198,298之类,而你为了享受折扣,又购买了几十元的东西来凑。假如你的运气超好,选到了一个100元的商品,得到了50元的购物券,又刚好用这50元买了另外一件商品,那你享受的折扣极限是100/150=67折。如果你买了一件199元的商品,而又凑不到另一件满意的商品,你只得到了50元的购物券,事实上你很难凑到一件价格是50元的商品,如果你买了50元以下的商品,那不找赎你的余款就作废,如果你买了一件99元的商品,你需另付49元现金,那你这单购物的折扣是(199+49)/(199+99)=83。如此算来,买100送50的最低折扣是7折,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你一般会买到7至8折的商品,而且为了消费你那个好象是多得的购物券,往往会买一些不实用的东西。如果是买200送100,参照以上算法,但实际折扣会更高宁可去买7折的商品也不要去买100送50的。更不要为买200送100的折

关于促销的数学小论文怎么写六年级

355 评论(13)

风一样的淼淼

商家的促销手段—打折 在一些商店里经常可以看到“清仓甩货”的字样,通常在这种情况下是因为商品过时,卖不出去或有一些瑕疵,这种产品通常是不会有人买的,所以商家都会打大折扣。但是一些大的商城里大部分的商品都会打折,这也是吸引顾客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在还流行办理打折卡,或者给一些代金卷,让顾客觉得物有所值。打折有很多方式但主要都是围绕着买卖中的让利、减价,是卖方给买方的价格优惠,打折也是指经营者在销售商品时通常销售自有品牌和周转快的商品为主,限定销售品种,并以有限的经营面积、店铺装修简单、有限的服务和低廉的经营成本,向消费者提供“物有所值”的商品。说到底,打折就是商家促进销售的一种手段,是商品能有效销售出的一种方法。商品打折有很多种类比如在一些饭店里,花费金额达到商家要求的最低消费便可以领取数额不同的代金券或饮料;也有一些商家制定一些东西,可以买一赠一,或买几赠几;在一些高级会所,书店等都可以办理会员卡,打折卡,或者办理可以存钱的卡,再存多少钱可以增一些数额不等的钱存到卡里,如果是门票的使用次数便会赠送几次……然而在一些节日或生日里可以用来送礼的商品都精包装后再打一些折扣或在一个盒子里放上各种小袋食品,来买的人更是源源不断。在宠物店里促销的方式可就实惠多了,比如买几只金鱼赠一株小水草,一袋鱼食或者鱼缸……在玩具店里的促销可是各种各样,比如一款很精致的模型,价格不贵,就来当赠品,消费多少元以上便可获得;更厉害的是本可以单卖的商品,却被组成一对,买一赠一,可想而知,价格当然上升了……更令人诱惑的是糖果店,各种各样的糖果接踵而来,可是价格都不一样,也不可能都买下来,所以便有大包装的糖果,种类很多,都觉得合适极了,可是正因为不能每种都计算多少钱,所以糖果店狠狠的赚了一笔;还有那种超大的棒棒糖,本以为物有所值,结果里面竟是一些小棒棒糖,就因为外包装华丽了,结果被骗了;店里通常会有试吃的糖,孩子尝了以后,能不动心么;或买一包糖赠送另一口味的糖等……不只是食品用品可以打折,连各种票也能因为团购而打折。现在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在打折,打折当然不是为了让商家亏本,从另一的角度来想,反而是在挣钱,当顾客觉得商品好以后便成为了“回头客”,再有“回头客”推荐给别人,这样店铺的名称不就一传十,十传百了吗? 打折越来越成为商家促销的手段之一,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在分辨打折活动是否真正合适的时候,不仅要明辨打折活动真正目的,还需要相互比较,当然在比较中就需要我们利用打折计算出商品的真实价格,然后明辨物品是否物有所值。所以我决定好好学习数学中的学问—打折问题,用于我们的生活中。
188 评论(11)

vapida

以前,我一直以为学习”求最小公倍数”这种知识枯燥无味,整天与”求11和12的最小公倍数”类似这样的问题打交道,真是烦死人,总觉得学习这些知识在生活中没有什么用处。然而,有一件事却改变了我的看法。 那是前不久的事了,爷爷和我一起乘坐公共汽车去青少年宫。我们爷俩坐的是3路车,快要出发的时候,1路车正好也和我们同时出发。此时爷爷看着这两路车,突然笑着对我说:”小溦,爷爷出个问题考考你,好不好?”我胸有成竹地回答道:”行!””那你听好了,如果1路车每3分钟发车一次,3路车每5分钟发车一次。这两路车至少再过多少分钟后又能同时发车呢?”稍停片刻,我说:”爷爷你出的这道题不能解答。”爷爷疑惑地看着我:”哦,是吗?””这道题还缺一个条件:1路车和3路车的起点站是同一个地方。”爷爷听了我的话,恍然大悟地拍了一下自个聪明秃顶的脑袋,笑着说:”我这个'数学博士'也有糊涂的时候,出的题不够严密,还是小溦想得周全。”我和爷爷开心地哈哈地大笑起来。此时爷爷说:”那好,现在假设是同一个起点站,你说说用什么方法来解答?”我想了想,脱口而出:”再过15分钟。因为3和5是互质数,求互质数的最小公倍数就等于这两个数的乘积(3х5=15),所以15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也就是两路车至少再过15分钟能同时发车。”爷爷听了夸我:”答案正确!100分。””耶!”听了爷爷的话,我高兴地举起双手。从这件事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真是无处不在啊。
327 评论(13)

wqc0424

在生活中,各式各样的事情都能从一个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小事变成一个个既生动又引人深思的数学题。我们常做的应用题,就是在生活中取材,再稍加改编而成的题目。这不,我又在做数学题时发现了一道趣题:在一个游泳池内,有一艘小船,上面有许多石头,现在把石头全部从船里扔到水中,请问,游泳池内的水位会上升、下降,还是不变? 乍一看题目,我便疑惑不解:这道题似乎和数学沾不上一点关系啊!这下该怎么做呢?我不气馁,努力思考,不一会儿便理出了头绪:当石头扔到水中后,船的重量减轻,便会上浮,水位也会下降,但石头在水中占了一部分空间,水位又要随之上升。因为这都是同一堆石头,所以上升与下降的幅度也应该一致,水位当然保持不变啦!可爸爸看了,却说是下降,我很不服气,决定与他打个赌 可是,用什么来证明我的猜想正确与否呢?这时,抽象的想象就没有真实的操作好了。于是,我便在爸爸的协助下作了一个实验:由于我能力有限,没法从外面搬来一个游泳池,也没法去造一艘小船,只好把题中的条件按比例缩小了。游泳池变成塑料盆,小船变成肥皂盒,石头则变成了五块橡皮。我先在塑料盆里倒进一些水,再把装着五块橡皮的肥皂盒放入水中,然后用直尺量出水位是20厘米。最关键的时刻到了,我把五块橡皮小心翼翼地从肥皂盒中取出,再全部投入水中,最后用直尺量出水位--天哪!竟然只有18厘米,是下降了!我错了! 虽然事实证明,水位是下降了,但我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水位怎么会下降呢? 我苦思冥想了好长时间,草稿纸上全是一幅幅演示图,可我还是一筹莫展。我急得团团转,可越急脑子越乱,反而想不出了。就当我即将放弃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数学家陈景润孜孜不倦,夜以继日算题目的故事,血液中仿佛充斥着一股勇往直前的力量,任何困难都挡不住我。果然,不出半小时,这道题我终于想通了:当石头在船上时,上升水的重量=石头的重量,而石头的密度比水大,因此同等重量的水和石头,水的体积大于石头的体积。当石头被投进水中后,水便下降了石头的重量,而石头在水中要占空间,因此,石头扔进水中后,水上升的体积=石头的体积。而同等体积的水和石头,水的重量小于石头的重量。综合以上几点,得到:石头扔下去后,水位下降的重量大于石头的重量,水位上升的重量小于石头的重量,也就是下降的水的重量大于上升的水的重量,于是下降的水的体积便大于上升的水的体积,水位当然下降了。就这样,一道难题便迎刃而解了。 其实,仔细观察,这道题与数学密不可分,其中的体积、重量、密度,都属于数学的范畴之内。你瞧,一个生活中的小事也能变成一道数学题,数学是无处不在的,让我们热爱数学,学好数学吧
354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