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03

cc6658031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智慧城市论文选题方向是什么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笨木鱼

已采纳
智慧城市是指通过各种途径和机制汇聚智慧、发挥智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目前国内对智慧城市的理解有偏见,认为只是利用现代通讯技术、传感技术和信息技术来促进和提升城市化建设。实际上智慧城市除了前面内容之外,更重要的是怎样汇聚更多的人才,建立更好的意见表达机制,实行更科学的发展规划。智慧城市的核心内涵是将城市运行的各类数据整合,并进行快速、有效分析,从而提升政府的管理能力,更好地为市民服务。智慧城市建设应着重在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社会关注度高的领域,实现率先突破,切实改进公众生活方式,提高民众幸福指数。智慧城市最主要的目的是以人为本,使人在城市中生活便捷,使城市相关元素可测量、可监控和最大化被利用,通过整合把城市中众多的应用信息系统实现互联,协同作战,这也是智慧城市的本质特征。数字城市发展中的具有介入式、互动式功能的智能化数字城市管理应用。CUDI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王超指出:城市人地关系系统的数字化,它体现"人"的主导地位,通过城市信息化更好地把握城市系统的运动状态和规律,对城市人地关系进行调控,实现系统优化,使城市成为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城市信息化过程表现为地球表面测绘与统计的信息化(数字调查与地图),政府管理与决策的信息化(数字政府),企业管理、决策与服务的信息化(数字企业),市民生活的信息化(数字城市生活),以上四个信息化进程即数字城市。 数字产业的崛起,面临第四产业的来临,数字城市的数字管理充分借助物联网、传感网,涉及到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城市生命线管理、食品药品管理、票证管理、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更加的智能化、智慧化。反思城市与人的关系,形成所谓“物联网”,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为城市提供更便捷、高效、灵活的公共管理的创新服务模式,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把握新一轮科技创新革命和信息产业浪潮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信息通信(ICT)产业发达、RFID相关技术领先、电信业务及信息化基础设施优良等优势,通过建设ICT基础设施、认证、安全等平台和示范工程,加快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构建城市发展的智慧环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模式,面向未来构建全新的城市形态。

智慧城市论文选题方向是什么

188 评论(10)

璇枢2021

智能建筑行业主要上市公司:达实智能(002421)、延华智能(002178)、中电兴发(002298)、佳华科技(688051)、南京熊猫(600775)等本文核心数据:涵盖领域、业务占比、考虑因素智慧城市包括智能建筑、智慧公安、智慧政务等智慧城市包括智能建筑、智慧公安、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能源等。其中,智能建筑是智慧城市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智能建筑可实现建筑物高效节能、安全舒适和提高不同系统共享信息能力的需求。通过优化建筑物内的基础设施,城市将更可持续、宜居与高效运行。代表性企业由“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商”向“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2013及2014年,智能建筑行业内代表性企业延华智能、达实智能、延华智能分别开始从“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商”向“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进程,企业智能建筑/智慧建筑业务占比逐年下降。2018及2019年,延华智能、达实智能智能建筑及智慧建筑及节能业务占比分别下降至4%与9%。2018-2019年,延华智能智能建筑业务划为其他类智慧城市服务;2019-2020年,达实智能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社区及智慧建筑及节能业务划为解决方案类业务。根据上市企业的描述,布局智慧城市将带来一定的业绩不确定性。从转型效果看,延华智能其他综合智慧城市服务业务较智能建筑业务毛利率有所提升,同时,达实智能解决方案业务包含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社区等多领域,与2019年相比,业务毛利率变化幅度不大。智慧城市生态圈的潜力较大或是企业转型的因素之一。根据IDC数据,2018年,中国智慧城市技术支出达53亿美元,金额占比前三的应用场景与其重点投资领域保持一致,依次为智能电网(属于弹性能源管理与基础设施)、固定智能视频监控(属于数据驱动的公共安全治理)以及智慧公交系统(属于智能交通);至2023年,上述三个场景占比将下降至37%,智慧城市技术支出达23亿美元。智能建筑融入智慧城市生态圈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建筑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构成部分,预计融入智慧城市生态圈将成为发展方向。智能建筑融入智慧城市需考虑的因素包括智能建筑体系架构确定、设计理念更新、标准与规范完善、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等。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295 评论(13)

灰太狼hn

近年来,河南省着力推进“依法治省”和社会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现代化,以实现“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明显优化、公众参与意识明显增强、社会治理能力明显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为目标,探索建立六类网格基础信息库、五级网格服务管理体系、一套网格服务闭环流程、一个社会服务平台,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切实解决在服务群众和社会治理中划界不清、情况不明、力量不足、“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等一系列问题,以“小网格”推动“大服务”“大治理”,全面加强“法治郑州”“平安郑州”建设,全省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民生持续改善、各民族团结和睦、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金鹏信息专家以河南省金水区的网格化系统为例,简单介绍河南网格化治理情况。一、网格体系上做到全方位统筹合理划界、统一标准,按300—400户左右居民的规模,将城市社区、乡镇村组划分为若干网格,全州10243个基层党组织、3852个村(社区)、403个综治组织、239个公益组织、673个社会化服务组织就近纳入网格管理,形成省、县(市)、乡(街道)、村(社区)、网格化信息采集点五级网格服务管理体系,实现“一大四化五个一”管理目标,即构建“大平安”综合指挥调处平台,推进区域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一体化、统筹信息化,做到基础数据一网采集录入、社会事件一网分流督办、关联数据一网比对查询、社区服务一网向下延伸、日常工作一网考核评估。加强统筹协调,科学配置五级网格服务管理体系功能职责,上下联动、系统推进。1、网格信息采集点完成民生事项服务、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调处、社会治安防控、特殊人群帮教、政策法律宣传、重大事件报告等事项;2、村(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站接受并处置下辖网格服务员上报的信息和事件,为群众提供咨询服务,对网格服务员进行管理、指挥和考核;3、乡镇(街道)网格化服务管理分中心接受并处置下辖网格化服务管理站上报的事件和反馈的信息,并对管理站进行管理和指挥;4、县(市)网格化服务管理监管中心接受分中心上报的事件和反馈的信息,分流、交办事件给各职能部门,并对职能部门和分中心的履职情况进行监管和考核。二、网格团队上体现全员性参与成立由省委、省政府一把手牵头的网格化建设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实行“常委包片、州长分线、人大和政协领导切块”的分工负责制,整合工作力量,扩大各方参与,以社区(村)党支部为核心,以社区(村)干部、综治协管员、村(居)民小组长为骨干,将近万名党员志愿者、“两代表一委员”、机关单位干部职工、专业技术人员、群防群治人员、热心群众等一线力量进行科学配置和优化组合,建立起一支专群结合、相对固定的网格服务团队,做到“一格一员、一格多员”。三、网格信息上实现全领域覆盖建立组织机构模块,人口信息模块、房屋信息模块、重点场所模块、城市管理模块、网格地图模块等六类网格基础信息库,形成综合性、集成式、共享型的“大信息系统”,连通各县(市)、乡镇(街道)、社区(村)。发挥省信息中心平台枢纽作用,通过党政外网和六类网格基础信息库,对网格内的“人、地、事、景、情、组织”等信息及时进行收集、分类、汇总,做到第一时间知悉社情民意、第一时间办理民生事项、第一时间回应群众诉求、第一时间反馈问题。作为全省网格化管理试点城市的郑州市金水区,现已征集到民生诉求、困难群众、稳定工作等方面意见建议3800多条,全部梳理、汇编成《问题清单》分解至各部门、各乡镇(街道),明确各自整改目标、任务,使管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社会治理的末梢,实现服务群众、社会治理精准化。四、网格管理上实行全过程推动准确把握社区村组工作规律和重点,围绕网格化目标管理体系和运作模式,全程抓细节、抓落实,形成发现、立案、派遣、结案“四步法”网格化管理服务闭环流程,有力有序实施网格管理。突出考核督查在管理过程中的推动作用,实行“三灯一牌”,用绿灯表示事件正在办理,用黄灯提示临近办结时间的未办结事件,用蓝灯表示事件正常办结,用红牌督促超过规定办理时间但仍未办结的事件,将单位和个人绩效考核由过去的年终考核变为日常性动态考核,实现服务群众经常化、社会治理常态化。五、网格服务上保证全天候办理开通“公共·社会化服务平台”网站,内设便民服务、人才招聘等十个服务模块,运用“云推送”服务技术,将各类便民服务信息通过微信、短信等方式发布,实行一站式、全天候服务,群众可随时通过拨打服务热线获得相应的服务或帮助。制定落实一日双巡、首问责任、错时服务、预约服务、代理代办等30余项具体工作制度,“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确保“民生服务有人办理、社情民意有人收集、矛盾纠纷有人化解、治安防范有人组织、特殊人群有人帮教、法律政策有人宣传、重大事件有人报告”,及时反映和协调解决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实现服务群众面对面、社会治理零盲点。河南省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推进郑州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我们将认真贯彻中央、省“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治理”战略部署,进一步加大网格化管理的制度设计和工作推进力度,全面推进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不断提高为民服务和社会治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为郑州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强保证,积极探索资源富集地区科学发展、跨越提升之路,努力走出郑州改善民生、富民和谐之路。金鹏信息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147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