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32

franklinly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中日关系议论文800字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zhanglinjun

已采纳
我是一缕孤魂,带着浓浓的怨气漂浮在三界之中。我迟迟不肯转世,只为了去三重天找历史老人问一问:为什么他不选择我?  我是康熙的第八个儿子,很多大臣都认为我是王位继承人,因为太子无能,众兄弟间尔虞我诈,我是其中的佼佼者,朝中大臣大多以我马首是瞻。但父皇驾崩后,遗诏竟让我四哥继承王位,史称雍正。成王败寇,但我终究不明白,我比他差在哪。  大殿里庄严肃穆,只有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倚坐在一把几乎要散架的椅子上。脚下的尘埃因我的到来而颤动了几下,但终究是各回原位,没有什么变化。老人缓缓的起身,颤颤巍巍的向前走,仿佛一不小心就会跌倒,但又让人感到他强盛的生命力,我不知道他年高几何,这世间没有人会知道的,因为他才是历史。  随着他来到“大清殿堂”,那里的人既陌生又熟悉,好像是父皇在位的时期,但又比那时繁华的多。  在我的疑惑中,一个个声音传来:“八阿哥,如果你做了皇帝,你能为我们读书人做些什么?”  “你们苦读十年,无非是想要权。如果谁能让我称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就是谁的啦!”  “如果你做了皇帝,对我们这些贱民有何作为?”  “小小贱民竟也来提要求,无官无权,仍为贱民!”  “如果你为皇帝,怎样对待我们黎民百姓?”  “祈求上苍保佑你们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如果… …”一个个问题似炮弹般投向我,如此小事岂能难倒我堂堂八阿哥!  一个苍老的声音响起:“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会选择四阿哥!”  “为什么?为什么不是我,我做错了什么?”  “你什么也没做错,但你知道对于这些事情,雍正是怎样做的吗?他成立会考府,为读书人应试提供了便利,让他们有一种被重视的感觉,更加坚定了他们报效国家的信念,对于贱籍制度,他深深的认识到要使国家安定,就要处理好君民关系,所以他废除了这一制度,使普天百姓平等,和谐相处;在你父皇晚年统治中,吏治腐败,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改革派人士,无疑,雍正是最好的人选。他继位后整顿吏治,大扫污浊,既得朗朗乾坤,又何愁没有风调雨顺?”我沉默了,无言以对,“你好弄权术,在朝中拉帮结派,立党争位,但治国不仅需要手腕,更需要有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啊!”  我知道了,不是我不够好,是雍正比我更好。有这样一位皇帝,又何愁大清不能繁荣昌盛?我缓缓退出大堂,我输了,输得心服口服,历史,你的选择没有错。

中日关系议论文800字

97 评论(9)

reab

从甲午战争至今,东亚经历了以“殖民、战乱、革命”为主的60年和以“和平、冷战、竞争”为主的60年。未来东亚是走向“安全、合作、统合”还是“对抗、冲突、内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日关系的前景。东亚战略格局几乎每十年发生一次重大变动。目前安倍晋三内阁的某些做法,与甲午战争前十年及伊藤博文内阁有相似之处。这预示着未来十年日本国家模式转型有脱离和平发展道路的危险,使中日矛盾再度成为东亚战略格局中的主要矛盾。中国需要深入、客观、全面地了解变化中的日本,加强协调,妥善应对。甲午战争120年来的警示与启迪第一,自甲午战争至今的120年来,之所以出现“战争”与“和平”两个甲子,在很大程度上与日本国家发展模式直接相关。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帝国主义、军国主义国家模式必然导致中日战争,甚至海洋国家之间的战争;二战后日本和平发展的国家模式,则没有造成中日军事冲突。目前,日本国家模式正处在新的转型期,尽管难以轻易复活军国主义,但如果日本以维护本国安全为由,逐步突破战后自我约束而脱离和平发展道路,也会以新的形式威胁中国的安全与主权。第二,东亚大国关系格局之所以大约每十年发生一次较大的变化,与相关国家发展模式成败引起的国际力量对比变化有关,同时也取决于各国当权者更迭后的决策偏好。继甲午战争、“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安倍晋三内阁再度把中国视为主要军事对手的对外战略,正使中日矛盾第三次成为东亚战略格局中的主要矛盾。其原因之一是,在二战后建立“反华包围网”方面,50-60年代美国的对华冷战政策、60年代至70年代苏联的“亚太安全体系”均告失败,如今日本的安倍内阁似乎在做第三次尝试。2013年,在东北亚陷入孤立的日本,竭力诱导美国、拉拢东盟各国制衡中国即其表现之一。尽管目前中日矛盾的时代背景及矛盾性质与历史上的有所不同,但未来十年,这种矛盾如何变化将决定东亚战略格局走向及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第三,无论国际格局如何变化,对于中国来说,无内乱则外患难至,靠人帮不如靠自强。中国要不断增强硬国力与软国力。在硬国力方面,科技、经济强,国防方能强。在软国力方面要抓一个核心,即提高法治化、科学化的正确决策能力与落实执行能力。中国要切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中国经济总量曾是日本的三倍以上,但还是遭到日本的入侵。原因就在于中国海空军事力量薄弱,陆军则在军阀混战中自相残杀。因而“中国梦”的实现决不能以GDP所反映的经济规模总量来衡量,而要看科技和生产力水平的先进性,以及在此基础上拥有坚实的国防力量,同时要维护好国内社会政治的安稳,防止国际上“八国联军”式的“暴力的多边主义”对中国或中国周边地区的“包围”。第四,与国际格局变化相关的和平与战争问题需要从时代高度判断。在帝国主义殖民时代,后起的大国往往通过战争重新分割世界,谋求霸权,曾两次引发世界大战,中国均饱受其害。二战后,殖民主义体系不复存在,帝国主义难以通过占领殖民地建立世界霸权,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关系在加深,因而国际力量多极化与新兴大国崛起不需要依靠战争手段,而可以采取和平方式。战后,日本、德国都曾经历了和平崛起的历程。而中国正在以自己的方式经历这一历程,其国防力量增强绝不意味以武力侵略别国。日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才符合本国利益与世界潮流,而谋求突破战后宪法自我约束、行使集体自卫权等,则有违世界潮流和日本的根本利益,并可能给东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带来祸患。
298 评论(11)

njccguofeng

诗宋词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瑰宝,也是历史的见证。 每一次重大历史事件都是全部爱国主义精神充实起来的,不同的人士对自己的豪情的表达方式也是不同的,其中诗人的表达方式颇为高雅、豪迈,喜、忧、爱、恨层层包裹着食诗词中的每一个字…… 忧,忧得让人无奈。 诗仙李白游览越中时,想起在春秋时代,吴越两国争霸南方,成为世仇。越王勾践于公元前四九四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卧薪尝胆,誓报此仇。公元前四七三年,他果然把吴国灭了;有感而发,写下《越中览古》。诗写的就是这件事: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喜,喜得让人发狂。 在广德元年(763),杜甫喜闻蓟北光复,留下千古名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诗人想到可以挈眷还乡,喜极而涕,这种激情是人所共有的。“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我们可以想象作者当时对着妻儿侃侃讲述捷报,手舞足蹈,惊喜欲狂的神态。 爱,爱的让人激情澎湃。 正所谓“多情自古空余恨,此恨绵绵无绝期”。曾记得,安史之乱发生后,皇帝率兵马仓皇逃入西南,在这一动乱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遭到毁灭,白居易亲历这一历史变故,感叹不已,便写下了名篇《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之恨,“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之情,都被作者写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 恨,恨得让人入骨。 众所周知,奸臣昏君是“人人得而诛之的”。历史上有名的奸臣中,陷害忠良的秦桧便是代表。岳飞抗金班师,而秦桧却连发十二道金牌令岳飞回去,并向金国求和。岳飞满腔悲愤,却无人理会,留下《满江红》之豪句: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只可恨秦桧竟然不放过岳飞,在他写下《满江红》之后不久,便伙同宋高宗赵构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陷害致死。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让我们多读唐诗宋词,以史为鉴。
270 评论(11)

martinrainbow

这个你最好去百度文库搜索
85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