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ineK
提高论文写作能力,除了掌握上述关于论文本身的技巧外,同学们还要积极的行动起来:Tips1:增加阅读很多国外教授都承认,英语语言的能力确实是限制中国留学生写作的一大因素,但是除此之外,阅读量和批判性思考也是中国留学生需要特别改进的两个方面。很多留学生常常抱怨教授布置的阅读材料太多。确实,在国外读大学或者研究生,每周的阅读量动辄就上百页。一个历史系的教授曾表示,每两周读一本厚厚的大部头著作对她的学生来说是家常便饭。Tips2:多思考透过这些年的辅导经验,君道小编发现:“中国学生很善于总结,但不善于批评、分析和提出自己的观点。”国外大学重要的一部分就是Academic Writing,这类的文章主要是为了考察你对课程的学习情况,第二则是为了观察你自助学习的能力,在国外,这一点是很重要的。第三则是为了看你的学术能力。 了。Tip3:多交流如果你只是自己一个人闷头在宿舍里写论文,可能你很难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国外大部分的大学都有 Writing Center(写作中心),你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在这里跟其他人进行写作上的交流,不仅能意识到自己的写作上的问题,还可以获得良好的建议。另外,你还可以跟你的教授、同窗学霸一起交流写作心得,或者参与相关的小组项目、俱乐部相互沟通等等。、总之,写好论文不是一蹴而就的,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之后,多思考、多练笔,必要的时候寻求专业的帮助都是可以的。tips 4: 合理安排时间对于留学生来说,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明天就是deadline!有的时候真的是论文太多写不完,可有的时候真的是拖延症患者把自己逼上了绝路:有“拖延症”的小伙伴们,总是“阶段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虽然每天早早的去到图书馆写论文,但是吃点零食,聊聊微信,刷刷朋友圈,看看剧,…… 不知不觉时间就到中午,又该出去吃午饭了。就这样一拖再拖,最后原本一周的时间被自己压缩成一个晚上,只有大脑转速直逼爱因斯坦才能赶完论文。因此,这时候效率很重要,一定要有很强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尤其是在赶论文deadline期间,所以当进入论文周,时间管理和效率显得尤为重要,每天路上想清楚一天要干什么并分出主次,轻重缓急,想好一天的plan,然后一进入图书馆,开始论文,你就直接切入主题,这样的效率就会得到大幅度提升。 
“两高”原则:一是必须具备高质量的见解理论和提出新问题;二是必须具备高水平的论文写作技能。
很多同学认为发文章没有用处,不现实,太虚了,不能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什么客观的利益,特别是一些工科专业的同学。其实不然:任何学科门类发展到今天,都是从零开始的,都是一个不断由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过程。发表论文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基础研究的成果大都以论文形式表现;第二,任何研究结果,只有发表了,他人才能重复、验证,结果才可能成为知识;第三,作为一种交流方式提供书面材料让同行知道:我们做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做?怎样做的?发现了什?发现意味了什么?第四,撰写和发表论文是科研工作的最后一道工序;第五,发表论文的质量与数量:衡量科研水平和效率的客观标准。说到重要性,必然会提到论文的要素。充分了解学术的各个因素是撰写论文的基础。那么,一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应该包括哪些要素?很多科学家认为包含5个因素:创新性、可读性、信息量、参考文献、署名与致谢。对于创新性的描述,我水平不够,不敢妄谈,只能谈一下如何体现创新:我认为一篇论文或一项研究课题,规模不一定要很大,但研究一定要深入,结论一定要深刻,要能反映研究者独到的见解,能做到这样,发表文章或者申请项目就应该没有太大问题了。可读性是指使读者能够明了你要说的什么问题,是怎样着手解决的,并不需要读者非得全面理解你的论文的全部内容。可读性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第一是结论的可靠性:该研究成果在本领域内取得了什么实质性的进展?或者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具有什么样的指导意义?这些话是不能乱说的,国内研究学者往往存在不严谨的叙述,包括一些牛人所发表的文章,很多都会出现实验结果不能完全支持所得结论的现象;而相比之下国外专家则非常谨慎,特别是日本和美国。因此,一定要保证结论的可靠。第二是构思的严密性和写作的逻辑性:要做到介绍研究背景,清楚地解释学术思想。第三是论述的生动性:因为我们的母语不是英语,这一点很多人做得都很差。要做好这一点,其实并不是很难。平时多看一些相关领域的本土语言为英语的大家写得综述或研究论文,专看语言,好好学学人家行文的思路及语言的描述就行了。第四点需要注意的是文字和图表的规范性,也就是说语法时态、数据的取舍和图表的设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