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8501745
圣人曾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然也!打开书页,开卷有益,搏击浪花,击起智慧的水珠,映出七彩的霞光。读《水浒传》,感叹武松的豪爽;阅《红楼梦》,感受宝黛的才情;看《冰岛樵夫》,赞渔人的坚强。“唯书有色,艳于西子,唯文有华,秀于百卉。”读书如同一位位先哲圣人促膝谈心。大义的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无畏的鲁迅说:“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更有那视死如归、凛然就义的君子谭嗣同,对你说:“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书给了人太多,太多。让你那张没有色彩的白纸,有了坚强的红色,不拔的蓝色……所以才有了“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栅处”的读书境界。读书赐予人坚强。生活是一条道路,到处布满艰险,唯有坚强才能走过。读古书,感叹勾践亡国后,壮心不已,卧薪尝胆,终破吴而归。孔子周游列国,四处学习,才成为一代圣人。看今朝,张海迪身残志坚发奋苦读,荣登全国十大杰出青年之位。“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读书可以建立信心。信心是成功的催化剂。在当今时代,信心的力量更不可忽视。读书,你可以知道,要存鹰之志于高远,取鹰之志于凌云。你可以知道“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你更可以知道“星星之火,就足以燎原。”所以你不会绝望,不会放弃。面对困难,你永远是一颗蒸不烂、捶不扁、炒不爆的铜豌豆!书是美景,读书是饱览美景。足不出户,你可以遍游于千山万水,徜详于长江黄河之间,看“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春江胜景,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雪景,更有那鱼水之乐“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文章 
一个人受年龄、地域、家庭、经济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谁也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时间、精力、经济条件对任何事物都去做亲身的直接体验,这就只有通过间接体验来完成了。而间接体验最主要的途径就是读书。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我们只有通过读书, 去了解和认识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只能通过间接体验以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人生经验。读书,可以帮助我们把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中今中外成功的或失败的名人的生活经验, 在较短的时间内较为快捷地完成间接的体验。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生直接经验的总结。 一个人历几十年的生活积累,就是善于总结的人,也只能写出一本或数本书;而我们用一周或一月的时间,就可以把其一生的生活经验学完了。 中国古代有一个已经很老的国王,有一天对他的臣子感慨地说,我越来越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用,想读书又觉得精力不足,人也已老了? 臣子对国王说,这就好比黑夜里您在一间屋子里,什么都看不见,如果此时点燃一支蜡烛,虽然不能把什么都看得清清楚楚,但起码还可以看出一个轮廓来, 这总比在黑暗中乱摸索要好得多了呀。国王听了臣子的话后于是坚定了读书的决心。这就说明, 读书是不分年龄的,不但青少年需要,中老年人也同样需要。 古人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意思是只要早晨明白了真理,就是晚上死了也就没什么可遗憾的了!也就是说,人,不能至死都还糊里糊涂的,那岂不白活了这一辈子了。 读书是明智的举动, 喜读书是聪明的选择。读书,不但可以使人聪明,有智慧,儒雅,而且可以使人勇敢,有浩然的正气。读书,更可以陶冶情操, 使人乐观,使人坚强, 使人面对失败时能忍辱负重,使人面对艰难挫折时有斗争的力量与韧性…… 读书,还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凡是书读得多, 读得好的人,一定会作文,也一定是作文写得好的人。读书,是吸收知识,而作文是运用知识。作文写得好, 知识运用得好的人,就有可能改变自已的命运。我最近接触一个文学青年,他就是以一篇作文,改变了他自已的命运。在广东一个经济发达地区有一所中学要招聘一名秘书,应征者自然是不计其数,招聘考试的内容是写一篇文章。这位毕业于一所普通院校的文学青年,就是以自已的这篇文章夺魁,成为唯一的被录取者,打败了包括许多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在内的所有竞争者。附带说一下,他目前的工资,与他一同毕业于那所普通院校的同学相比,可以高出四倍左右。 凡是书读得多, 读得好的人,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运用,作文能力的组织表达,一般来说应该都是比较好的人,当一个人走到人生必经的十字路口—— 中、高考时, 那些书读得多,读得好的人,语文这门必考课就会取得优势,语文成绩好,整个总分也就水涨船高,无形中这已经主宰了某一个人的命运走向了。而追根究底,这个人的成功,很可能得益于语文成绩好,而语文成绩好,很可能得益于作文好,而作文好,很可能又得益于其喜读书,书读得多。而读书与作文的关系又是密切的、相辅相成的。 所以说, 读书,还可以改变人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