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25

bigmeng12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分析人物形象论文提纲英语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熊宝宝516

已采纳
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贾宝玉一样,毫无疑问都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这体现在他们两个都蔑视功名利禄、拥有难得的超越时代的平等观念上——宝玉不用说,他一反封建常态,将女儿看得比男子尊贵。而在男子中,也愿意亲近那些“下等人”,如柳湘莲——戏子,蒋玉菡——戏子加男ji。并且冒着危险去帮助他们。这是非常难得的品质。而黛玉也是如此。湘云将黛玉比作戏子,放在那个年代,是非常非常严重的侮辱——常识!就算是现在,人们也往往看不起jinv,而那时戏子和jinv的地位基本等同。但是黛玉却能够丝毫不埋怨湘云,只是和宝玉发作——这个时候她认为宝玉在心里面轻贱了她。这就能够看出黛玉的大家闺秀的风范和心底的那丝平等之念了。(史湘云将黛玉和戏子等同,在那时等于骂一个端庄的女子biaozi,黛玉轻易原谅,湘云却全无愧疚之心。一楼将之归咎于黛玉,实在是难以认同。个人感觉这里凸显的是湘云任性自我的一面,以及黛玉大度的一面。)香菱学诗也是一个典型。其他的小姐们顶多看个热闹,说上两句,只有黛玉可能热诚的去教她。哪怕香菱只是一个地位卑贱的通房。而在玩笑的时候(宝玉做寿一节),黛玉和宝玉玩笑可以,若是言语中涉及到了一个丫鬟,触及到了丫鬟的伤心事,黛玉都会心中难过后悔——这点除了二玉还有谁能做到?所以,在“平等”这一点上,宝玉和黛玉是相通的。宝玉表现得明显,但他却有难以甩脱的纨绔公子痕迹。所以他着急的时候会踹袭人,有事的时候会逃脱。黛玉表现得更加不明显,却更加明确。那么,黛玉为什么会有“孤高自许”之类的言辞传出来呢?很简单,黛玉问心。判词是“情情”,她只看她自己的喜好,而不是看别人的阶级地位。对于那些势利的婆子,黛玉是不会去拉拢他们,示以恩惠的。而对于那些婆子们的孝敬什么的,黛玉多半也会不屑一顾——从宝琴可见,宝琴受到贾母喜欢的时候,立刻就有一些有权势、也最喜欢编排人的婆子孝敬她——这样的言辞就难免了。宝钗和黛玉和好以后,送燕窝给黛玉,黛玉立刻赏了那个婆子,这足可见黛玉并非不懂得人情世故,她只是不屑于人情世故。同时,王夫人都敢在贾母和刘姥姥这样的外人面前,给黛玉难看——小辈遵循礼节奉茶,但是王夫人冷冰冰的不接过不说,还说不渴不喝!王夫人是贾府的真正掌权者,王夫人的态度如此,她手下的那些势利的丫鬟婆子态度可知。没有亲族庇佑的黛玉也难免发出“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悲情之音了。作为王夫人的晚辈,她也只有在那些丫鬟婆子的面前端起架子来了。而对王夫人,就算是放到现在,尊重长辈也是理所当然的美德不是吗?只是,黛玉明知道如此,却依然不会去奉承讨好王夫人。最后,除了平等观念超出时代但又局限于时代之外,二玉还表现了非常明确的文人气质。黛玉本身是书香官宦之后,很重要的一点是——她小时候是被当男儿教养的!虽然曾经怒斥“臭男人的东西”,并且从来不劝宝玉经济仕途之语,但是得肯定一点是——她不等于对做官的都有偏见。她自己的父亲也是一个大官!正如宝玉一口一个“禄蠹”,他也是遵崇孔孟的,只是认为“后人曲解了孔孟之意”,如今朝堂上的“多半是禄蠹”。公子习性,出口无忌,以偏概全了而已。这极有可能是从他们身边的人物观察所得。毕竟贾家那群官儿实在都是……可谓是说不得的苦吧,对身处于其中的他们来说。宝玉如此,黛玉也是如此。所以宝玉在外面,依然是一个翩翩的世家公子,他厌恶经济仕途,却能和水溶那样的王爷交好。中国的文人,总有一个情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一个出身于脏污的贾府,一个是闺阁弱女之身,所以他们只能选择后者。宝玉一口否决了经济仕途,而黛玉则高呼“质本洁来还洁去”。所以林黛玉与贾宝玉是精神上的真正的知己,有这么多的共鸣。他们两个的性格要分析,要从他们所处的社会、家族环境、身世等等方面来分析。他们超越时代又不可能完全超越时代。他们是叛逆者,也同时是贵公子、大小姐。宝玉是贾府的叛逆者,也是社会的逃避者。金钏儿的死,是他逃避的后果,晴雯的死,他的软弱也难辞其咎。是环境的悲剧,也是自身的悲剧。黛玉却是时代和环境造就的双重悲剧。她是封建社会没有自立能力的女孩子,没有父母亲族的庇护,寄人篱下,却偏偏有文人傲骨,性情敏感,又目光敏锐。追求心灵平等的她注定是时代的悲剧。就性格而言,她多愁善感,在感情上小心翼翼屡次试探宝玉的真心——宝玉的性格也是这样,实在是太温柔了,对每个女孩都那样,很容易被人误会——因此时常给人小性子的感觉。但事实上她是一个大家闺秀,热情坦率。不以阶级观念来看人,只看别人的真心。湘云也好,妙玉也罢,虽然屡屡刺伤了她,明着暗着说她像戏子、假清高(芦雪庵联诗一节,湘云不去管黛玉的身子不好吃不得那些东西,被黛玉玩笑两句立刻刺她说假清高)、俗气……她都可以一笑而过,不去追究他们。——以上皆为个人见解

分析人物形象论文提纲英语

235 评论(12)

card0614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鲜明废奴主题开题报告书2011-06-07 13:38:12 来源: 评论:0 点击:89一、本论文题目的性质及研究目标马克·吐温是美国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演说家,19世纪美国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本文拟通过对其主要代一、本论文题目的性质及研究目标马克·吐温是美国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演说家,19世纪美国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本文拟通过对其主要代表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人物进行分析,联系当时时代背景并结合作品的内容、作者的创作风格,剖析作品中所揭示的美国社会种族歧视道德观念以及作者在其作品中的鲜明废奴主题。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本论文通过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以及讽刺描写手法,结合小说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而探讨:其一,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现象对黑奴的影响。其二,结合同时期小说中队黑人奴隶制的描写,并对社会的发展阶段予以叙述,研究黑人奴隶制在美国历史中的地位。三、研究路线和方案首先通过阅读原作品,对主人公十多天的历险经历进行分析,了解主人公哈克和吉姆的性格并结合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主人公的身份特征和时代特征是否是他们性格形成的主要因素。其次通过对人物心理的剖析和其成长经历的研分析,来理解奴隶制因素对主人公成长的影响。最后从文章整体的结构形式,儿童的视角,幽默的调侃,尖锐的讽刺,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来分析了宗教礼法和奴隶制度对人性和社会的影响以及小说中作者对黑人奴隶制的抨击。附:论文提纲引言文献综述正文概述作者在作品中对黑人奴隶制的揭示 1 作品中对所处时代的社会现实的描写 2社会背景下奴隶制对主人公的束缚 3 用讽刺的文学方法去阐释时代的罪恶3.作品中的对社会种族歧视的描绘 3 社会种族歧视引发的社会冲突 4 社会歧视与社会融合的过程 5 黑人奴隶在社会歧视下的自我表现 5 作者对作品所处时代社会的揭示与期望作品的意义与影响 1 反应美国社会的历史时期 2 讽刺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 3 对人性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4 作品对当时美国社会历史的展现结论五、拟查阅的主要参考文献[1]吴伟仁美国文学史及选读(第二卷)[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陈友书外国文学人物画廊[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3]陈周方林瀛外国文学题解词典[M]大连:大连出版社,[4]覃承华冒险与叛逆:英美小说“逃亡”主题的双重内涵[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5]傅希纯外国文学辅导(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6]朱维之,赵沣外国文学史(欧洲卷)[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7]常耀信 A Survey of American Literature (the 2nd Edition)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8]胡荫桐 《美国文学新编》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9]常耀信 Notes on English and American L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0]常耀信 American Literature: A Course in C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1]胡荫桐,刘树森美国文学教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8) [12]宫玉波,梁亚平殉难、复仇、融合-试评美国文学中黑人形象的嬗变[J]外国文学研究,2003,(5)[13]黄西林,真正的黑人形象的树立-黑人形象在美国小说中的三个时期的变化[J]南方论刊,2007,(7)
153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