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儿-00
万方上的中国科技投资杂志里面有农村经济,农业发展方向的论文,可以浏览一下最近几期的杂志,吸收借鉴一下,把握一下目前最新的动态。 
学术堂收集了一部分关于农业问题的论文题目,大家可以参考: 科技社团信息化发展策略及政策建议--以中国农学会信息化建设为例 氮肥种类及用量对旱地玉米肥料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 秸秆深埋条件下不同施氮水平对玉米产量和氮吸收利用的影响 腐植酸增效复混肥对玉米产量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不同水肥管理措施对寒地水稻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不同施肥处理对黄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两种产量水平下减量施氮对杂交中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氮钾和有机肥在生姜上的肥效研究 猪场肥水施用对玉米-小麦农田氨排放、氮素利用与表观平衡的影响 不同肥料对土壤物理特性和棉花产量的影响 长期施肥对山东潮土磷盈亏及农学阈值的影响 氮肥施用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减量施肥条件下生物炭与耕作方式对玉米氮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高原高山气候高山农业是主要种植区。 一、高山农业分类 高山农业根据不同情况可以划分不同类型,如高山种植业、高山畜牧业、高山有机业、高山渔副业、高山观光业、高山旅游业、高山土特产等,其中目前比较常见的有高山蔬菜、高山水果、高山花卉、高山牛奶、高山养殖、高山药材等。 二、高山农业优势 1、凉爽气候优势。高山立体气温差异明显,每升高海拔100米,山地垂直温度降低5~6℃,即海拔600~1200米的山地气温比当地平原低3~6℃。 2、山地资源优势。我国山地广阔,可开发高山生产山地资源丰富。 3、品质优势。因高山地区昼夜温差大,所以高山商品性好,营养丰富,可溶性固形物高。另外,高山空气、土壤和水质无污染。因此更有利于无公害绿色农业的生产。 高山农业是指在具有海拔较高,温差较大,污染较少等地理气候环境条件下的山地发展培育动植物等获取食物及工业原料的特色农业。
建设高原粮仓、特色经作、山地牧业、淡水渔业、高效林业、开放农业,即为高原特色农业。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促进会已经吸纳了60余家会员单位、200多位个人会员,涵盖粮食、茶叶、蔬菜、花卉、苗木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种业、公益服务、农机服务及金融等行业。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促进会成立后,将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种培训班、论坛等,从而推进云南省涉农企业在商业模式、资本运营、经验管理等方面得到完善和提升。同时也可通过互联网商务市场,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推广云南的高原特色农业。扩展资料:一、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成立意义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促进会的成立,既是对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积极探索,也是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风险共担的有效载体。二、相关新闻省农业厅副厅长李国林介绍,“十二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云南省高举高原特色农业大旗,闯出了一条发挥云南优势、彰显云南特色的农业发展道路。突出高原粮仓、特色经作、山地牧业、淡水渔业、高效林业和开放农业6大建设重点,打造“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季飘香”4张名片。去年,全省农业总产值达到1亿元、比2010年增长9%,农业增加值达到2亿元、比2010年增长3%。全省粮食总产达到4万吨、比2010年增长7%。橡胶、咖啡、花卉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一,甘蔗、茶叶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二,蚕桑面积居全国第三、产量居第五,马铃薯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五。全省生猪存栏5万头、出栏2万头,比2010年分别增长2%、6%。农产品出口额达55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2%,水果、蔬菜出口额超过烟草,成为云南省第一和第二大宗出口农产品。“十三五”期间,云南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将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转变发展方式为抓手,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实施“十百千万”行动计划。即重点围绕生猪、牛羊、蔬菜、花卉苗木、中药材、茶叶、核桃、水果、咖啡和食用菌10大产业,打造百亿产值的农业小巨人,打造千亿产值的主导产业,实现万亿综合产值的大农业目标。重点建设标准化、规模化原料基地,打造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强县,扶持一批重点园区项目和企业,推动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发展农业经济新业态。参考资料来源:中国财经新闻网官网-云南: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