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li1982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为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础扎实,能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和基本格局,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能够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以及政府机构从事业务、管理、市场调查和分析工作的高级应用型管理人才。二、基本要求(一)素质要求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道路,懂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 2.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严谨求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3.理论联系实际,勤奋好学,掌握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得到创新意识、协作精神、适应能力的初步培养和训练。 4.具有健全的人格、强壮的体魄,良好的道德修养、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具有诚实守信、热爱劳动、遵纪守法、自律谦让、团结协作的品质。(二)能力要求1.语言表述能力,要求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能利用计算机从事涉外经济工作。 2.交流沟通能力,应具备开拓发展海外客户的能力、商务谈判的能力、处理和订立外贸合同的能力。 3.业务能力:了解国际经济、世界市场发展规律与趋势,熟悉外贸业务操作程序和相关的国际惯例,具有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的基本能力。 4.能运用计量、统计、会计方法进行市场分析和研究。 5.具有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应试能力,如外销员、报关员、国际商务师等。 6.具有较强的自律能力和知识更新能力。(三)知识结构要求 1.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职业道德文化修养及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2.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掌握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具备必要的计算机能力及敏锐的信息发现利用能力。利用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和网络上的有用信息,开展电子商务,增强竞争力。 5.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知识;掌握国际经济贸易的基本理论知识; 6.掌握商务及英语知识和商务洽谈技巧,熟悉相关的国际商务政策法规和惯例和英语国家的社会与文化常识。三、修业年限修业年限为四年。四、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五、主干学科主干学科为经济学、统计学。六、主要课程主要课程包括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世界经济概论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金融与结算、货币银行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经济法、国际商法、国际营销、国际商务函电、国际商务单证实务等。课程特点:向国际贸易方向倾斜; 向实践教学、培养高素质外经贸业务高级应用型管理人才方向倾斜。体现在教学计划中,目前放在选修课程的: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客户关系管理、商务交流、国际商务谈判、外贸商品学、组织行为学将逐步引进到该专业的必修课,从我们目前在中外合作国际商务专业开设这些课程来看,效果还不错。而在国内的其他高校,这些课程一般在本科阶段不开设,只有在涉及到MBA课程时才有。七、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技能的培养、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安排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加强实践教学,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向实践能力方面转化。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必须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本专业实践性教学包括入学教育与军训、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公益劳动、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模拟、外贸单证模拟、外贸流程模拟。(一)入学教育与军训增强学生的纪律性,提高身体素质,中间穿插军事理论学习。时间安排在第一学期,累计2周。(二)社会实践两课社会实践安排在第二学期,时间1周;第四、五、六、七四个学期,每个学期各安排2周专业社会实践。(三)公益劳动第三学期集中安排1周的公益劳动,增强学生的公益意识,培养社会主义的公民行为。(四)模拟实习训练学生专业操作技能,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六学期安排外贸单证模拟24课时;第七学期安排外贸流程模拟40课时;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加对课程的理解。(五)毕业论文撰写毕业论文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考核的重要形式。毕业论文题目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行选定。毕业论文撰写和答辩在毕业实习结束,学生离校前完成,累计4周时间。(六)毕业实习目的:全面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综合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主要内容:组织学生到专业对口、业务较全面、工作量较大、员工素质较高的外贸企业参加实习,学习企业管理和外贸工作的实际能力。时间:安排在第八学期,共12周。 
金融类毕业论文常用题目 金融不良资产价值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我国农村经济增长中的农村金融抑制研究 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与中国金融开放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研究 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及防范研究 房地产金融风险管理及对策研究 我国金融衍生市场创建若干法律问题初探 现代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法律问题刍议 论我国进出口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立法完善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制约因素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研究 金融危机后韩国银行业重组机制对中国的启示 金融自由化所必须的法律规则及其实施 我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制度、制度变迁与我国金融制度变迁研究 离岸金融法律监管问题研究 连接函数(Copula)理论及其在金融中的应用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管理研究 构建中国金融条件指数 中国金融发展水平:比较与分析 论国际金融衍生交易中的法律问题 金融投资风险评价BP神经网络模型研究及应用 现代金融危机的理论与实践 欧元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 试论金融债权资产的定价理论与实务 中国宏观金融风险的统计度量与分析 无线金融交易模型(WFTM)技术研究 中国渐进改革中以租金为基础的政府金融支持行为 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问题的探讨 我国农村金融抑制问题研究 论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 金融监管有效性研究 区域金融中心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非正规金融在我国金融生态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及应用研究 西部地区县域金融发展问题 房地产金融风险的评价及防范对策研究 房地产市场泡沫及其金融风险研究 中国发展金融控股公司的研究与设想 金融开放条件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金融创新的扩散机理研究 关于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的研究 基于行为金融理论下的市场有效性研究与证券价值分析 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外贸出口政策的协调性研究 我国农村金融生态问题研究 金融中介的发展与金融稳定问题研究 中外汽车金融比较研究 金融资源优化配置解析及对江苏的实际考察 金融衍生工具在利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沪港金融中心发展的比较研究 养老保险制度基础与金融工具创新 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中国资本项目开放与金融深化关系的实证分析 金融反腐败与金融安全 我国金融中介作用于经济增长的路径分析 中国金融领域反洗钱制度分析 金融服务业消费者的安全保障问题研究 基于资本市场的国防工业整合中的金融支撑研究 汽车金融中的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 “新经济”后美国财政货币政策及对金融市场的影响研究 和谐金融生态体系的构建及区域金融生态的改善 金融控股公司风险与监管研究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研究 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构建 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 我国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融资之路研究 中国汽车金融风险管理 金融危机与民主化 构建金融网格的若干技术研究 金融深化、资本深化与地方财政分权 金融创新环境中的银行审慎监管机制研究 重庆近代金融建筑研究 网络金融风险及其监管探析 金融中介理论和我国全能银行的发展 重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研究 非洲货币联盟的发展 关于建立我国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的思考 金融衍生工具监管制度研究 我国金融制度变迁路径的不对称研究 我国的非正规金融 安徽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 银行国际化与金融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 基于VaR技术的中国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及实证研究 世界金融监管模式的发展及我国之借鉴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品牌理论与实践探讨 山东省金融资源的配置和经济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路径研究 农村金融资源的逆向配置与政策研究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商业化转型问题研究 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理论与实证研究 金融创新视角下的金融管制研究 中国金融业务综合经营收益和风险模拟分析 电子金融的风险发生机理与防范策略研究 金融集团监管的法律问题研究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金融风险及其防范 FDI与经济发展:金融市场的作用 国内金融控股公司业务协同与创新研究 新光证券交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论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实践与完善 资产证券化的定价探讨和实证分析 资产证券化理论及我国的应用探索 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透析我国证券市场的效率 证券翻译理论与实践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运作模式及定价方法研究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的定价方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分析 中国早期证券公司衰亡原因分析 股权分置改革的法律问题研究 证券服务机构虚假陈述民事责任问题研究 对我国资产证券化法制环境的分析和立法构想 我国证券投资者权益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互联网对我国证券经纪业的影响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风格的经验分析 中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管理 中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研究 我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研究 证券市场中的会计事务所变更研究 中国证券市场最小报价单位调整的效应分析 证券公司网络改造技术研究 数据挖掘技术在证券领域的应用 上市公司证券法监管研究 证券欺诈犯罪若干问题研究 中美证券市场比较分析 资产证券化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研究 基于与证券投资基金比较的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研究 我国证券公司竞争力研究 我国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价值投资行为研究 中国证券市场投资风险与收益研究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在我国的应用研究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与规模关系的实证研究 我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实证研究 基于行为金融理论下的市场有效性研究与证券价值分析 我国证券市场股权结构的制度安排与改革 我国证券经纪业务研究 我国证券经纪人发展问题研究 构建和提升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探析 资产证券化相关会计问题研究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过程的风险控制研究 汽车金融中的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 佣金自由化下的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分析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系统性与非系统性风险研究 我国证券市场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机制研究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研究与实证分析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和股票价格波动性的实证研究 证券投资中股票选择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及内部博弈研究 我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管制的实证检验 我国证券信息内幕操纵与证券监管研究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实证研究 证券公司风险的法律监管 证券投资基金监管法律制度研究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与我国证券稽查执法模式比较 资产证券化—我国的立法模式选择 证券市场操纵行为法律规制研究 资产证券化中特殊目的载体法律问题研究 一类部分信息下证券投资最优化问题 我国工商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研究 信贷资产证券化法律问题研究 我国证券市场的风险研究 证券交易所上市费的经济分析 中国证券公司治理结构与发展环境分析 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信用风险分析 淄博市农村合作银行证券委托业务处理系统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障碍及对策研究 证券业网上交易系统设计与实现 TT证券经纪业务营销策略研究 证券公司数据采集与数据可视化 证券投资基金风险管理研究 利率期限结构的混沌模型及其在利率衍生证券定价中的应用 资产证券化财务效应研究 证券市场政府监管的适度性分析 证券民事责任制度研究 证券管制的立法目标及其实现 中国证券市场审计失败问题研究 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证券化研究 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风险问题研究 抵押权证券化法律问题研究 我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市场营销分析 中国的A股上市公司是否成功地购买了审计意见 人寿保险证券化及其在化解我国寿险业利差损问题中的应用 证券市场委托理财合同纠纷案件处理的思考 中国证券公司盈利模式转变研究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银行业、证券业及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分析 中国证券市场信用问题研究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评价体系研究 保险风险证券化研究 QDⅡ制度与我国证券市场的渐进开放 证券投资基金产品创新设计研究 我国证券监管法制现状及其完善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 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法律问题研究 资产证券化SPV法律问题研究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发展问题研究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治理结构研究 证券投资基金监管法律问题研究 我国证券公司融资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