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雪覓梅
这个要看学校的哇,有些学校的外国文学就是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吧,建议你选外国文学。 
举个学校的例子:东方文学与文化;西方文学与文化;日本文学;每个学校专业方向不尽相同的。
比较文学方面的理论书,就国内的著作来说,有不少:卢康华、孙景尧合著的《比较文学导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充任了入门的向导。这本书对比较文学的基本概念,如命名、定义、学派、特征、内容与范围进行了清晰的阐述;对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如可比性与工具性、影响研究法、平行研究法、比较诗学与美学,作了全面而又系统的介绍;对比较文学的发展史,如在中西方的酝酿、形成、成熟、发展,作了扼要而又鸟瞰式的叙述。在表述上,这本书文字简洁,例证较多,通俗明了,深入浅出,读者可以在轻松的阅读中学到比较文学的基础知识。此外,日本大幸男的《比较文学原理》(中译本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不过十万字,十分简要地介绍了比较文学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法国学派与美国学派的异同与优劣,文体学与主题学的基本内涵,发动者、接受者、媒介者及其关系,比较文学与价值判断诸问题,也是一本易读易懂的入门书。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丛书”:张隆溪编选的《比较文学译文集》可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比较文学的定义、法国学派与美国学派的特性以及国外用比较文学的方法研究文学的实际情况。张隆溪与温儒敏合编的《比较文学论文集》,精选了我国学者研究比较文学所写的有代表性的论文,如钱钟书的《读<拉奥孔>》、《通感》、《诗可以怨》,范存忠的《<赵氏孤儿>杂剧在启蒙时期的英国》,黄佐临的《梅兰芳、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布莱希特》等。法国作者马•法•基亚的《比较文学》是法国学派的代表作,读者翻阅此书,可以深得影响研究的精神,窥测法国学派的主体风貌。这套丛书还将出海外与港台学者的论文集、北大教授们的专著、《中国比较文学年鉴》等,皆可帮助读者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提高研习水平。此外,刘介民编的《比较文学译文选》(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曹顺庆编的《中西美学文学比较论文集》(四川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倪蕊琴等编的《比较文学译文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还有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的会刊《中国比较文学》、《文贝》等,都可把读者的研习引向纵深。
看你想研究什么方向的,如果是欧美的话,英语是必需的,能多掌握几门当然有帮助,毕竟比较文学是需要跨语境的文化与文学研究,但是方法与理论操作也是很必要的,推荐你读乐黛云《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十讲》,算是入门必读之一,还要多读一些跨文化研究方面的书。另外,如果你想在国内深入学习的话,国内比较文学方面的研究比较有成效的还是亚洲文学之间,比如中国文学与韩国日本,中国文学与印度文学,毕竟已中国为本土作为研究对象,东方文学,特别是亚洲开展比较文学,无论是法国学派提出的影响研究,还是美国学派的平行研究,还是中国学派,(目前世界三大比较文学派别)都有很强的相关性。从这个方面将你起码还要学习韩日两种语言,不过要想成为季羡林、钱钟书、朱光潜那样学贯中西的大师,光有语言功底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深入文化内部进行有效研究。比较文学有中文系和外语系两种(外语系的是和中文系合作培养) 如果是中文系的收,肯定不要二外,而且一般导师都更偏好外语好的学生,以后查阅资料,开会,或者合作培养都很好用,而且还省去担心学生外语被学校卡住的情况 如果是考英文系的比较文学,那么看学校的具体要求,比如我所在的福建师范大学就不需要考二外,和其他考生一起考公共英语但是话说回来,考这个方向的也大都是英语专业学生,英文水平都不错,那么你和他们竞争公共英语,一样也是挑战的这个专业当时有将近百人报考,只收八人 那么一般考研都只要四级,当然有些学校不明说,但是是考虑的条件之一,尤其是面对竞争对手的时候,同等条件下英语好更重要有些热门的学校和专业甚至暗自规定最好要六级,当然着是极个别现象在复试的时候一般也都要听说考核,你如果有比较不错的英语水平绝对胜人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