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552050714
继承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作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倍感自豪和骄傲的就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诸如人定胜天、锐意进取、浩然正气、居安思危、爱国爱民等等,始终是我们民族在不断变化着的社会实践中面对各种矛盾和危机,逐步积累起来的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自觉意识这种自觉意识以危机感为基础,寄托着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从而汇聚成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长江与黄河,在世界的东方一路前行同学们,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继承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我们义不容辞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为维护祖国的荣誉和民族的尊严,在爱国和气节方面为后人做出了榜样诸如卓有见识的林则徐,推翻帝制的孙中山,横眉冷对的鲁迅,以及无数为国捐躯的共产党人等等都体现了这一民族爱国精神,他们是中华民族之魂,而浩然正气正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久不衰执着追求的完美精神气质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奋发向上的精神,立志又决定了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前进道路上的努力方向一代伟人毛泽东在前去广州革命根据地,途经长沙写下的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表现出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并为之奋斗终生十九岁的周恩来所作“大江歌罢掉头东”也体现了他改造旧中国的远大志向,可谓少年壮志凌云有志者事竟成,这就要求我们要胸怀鸿鹄之志,奋发图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极为丰富,这与古人的勤学是分不开的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荀子把“不知则问”和“不能则学”相提并论可见他们都把学和问联在一起不学不问怎能成为学问家,学贵在问,这样才能有所提高,有所超越由此看来,勤学好问对我们中学生来说是尤为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中多思考,大胆质疑,逐步形成勤学好问的良好品德敬长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又是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人民从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三顾茅庐”等以礼相待的成 
前些天爸爸让我看了篇报道,大大的配图照片是一个苍老且再也普通不过的老农,正站在破旧的房屋面前,举着粗糙但坚实的手,似乎坚定地要告诉我们什么,再看配图标题,粗粗的黑体写道:“温州‘诚信老爹’身上流着道德血液”,小标题是:“八旬老人还儿债,诚信做人动乡邻”,整篇报道是讲一个“温州八旬老渔民为在台风中死去的三个儿子还债五年至今”的故事。诚信老爹,一个本来就生活拮据的老人,在承受了失子的巨大悲伤过后,平静地对债主说出“人死债不烂”这样的话,用“子债父还”之举诚信守诺,用“诚信”之心感动了全村的人,也深深地感动了我,让我肃然起敬。德,不因显爵而高尚;品,不因贫穷而低劣。诚信老爹,这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再现。中华上下五千年,就是一个中华文化的文明史,诚信、谦让、勤俭、仁义、从善如流等太多的中华美德故事了。诚信,从《陈太丘与友期》中的陈太丘信守承诺;《孟母不欺子》中的孟母坚持说到做到,到商鞅的“立木为信”,曾子的“杀猪偿信”等故事我们都耳熟能详。这些都是古老的故事了,历史和时间或许把它们打磨得有些褪色了,但无论光阴的轮回,世事的变迁,都决不会被一个有道德、有品德的中国人会遗忘、丢弃。而当今社会,随着那种摒弃诚信牟取暴利的风气的不断蔓延,食物都是“有毒”的,连自己亲手生产的馒头自己绝对不吃,这不仅是令人痛心疾首的社会现实,更是一种道德传承的沦丧的悲哀!企业家们,为了一切的利益,可以坑害人民,可以见利忘义,身体中再不流淌道德的血液!眼睁睁地,看着儿童的脸上不再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老人的气息愈来愈沉重,年轻人的朝气荡然无存,生产问题食品的人们难道没有一丝从心底里的愧疚吗?扪心自问,当所有的食物大家都不敢轻易食用,当所有的诚信都被利益所吞噬,当所有的人全都以鄙夷的眼光打量着身边的人,冰冷的世界,那些赚得的金钱可以使人感到温暖吗?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早在二千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已经告诉了我们,一个人要是失去了信用,那他将什么事都做不成。失去了美貌有健康陪伴,失去了健康有才学追随,失去了才学有机遇相跟,而失去了诚信你所拥有的一切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如过眼烟云,终会随风而逝。中华文化浩如烟海,传承中华美德,固守诚信品德,就如同一个国家有了灵魂,大树有根,江河找到了源;不然,只能堕落,只能枯萎,只能干涸……真的,看似平凡困苦的“诚信老爹”,却让我们看到了人性复苏的点点闪亮,这与当下一些有悖于中华文化的行为,值得我们思忖与反思。诚信的传承也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我们重归无尘的心灵,用“诚”和“信”,让人与人之间少一分冷冷的怀疑,多一份暖暖的笑容!只有有了诚信我们才能发现:青草绿树,蓝天白云,花香鸟语,美丽无处不在;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月圆月缺,美丽尽存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