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74

mantianhuayu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时代的变迁作文800字议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tlqd

已采纳
山,若遇上春风,则换上嫩绿的新装;若沐浴夏雨,就变成葱郁的模样;若披上冬雪,就着上了素裹的银装山在变,山亦不变,变的是颜色,不变的是沉稳水,跌入山谷就变成了小溪流,路遇悬崖就成了一帘如烟的瀑布,奔腾到了入海口,就欢快地融入了海洋水在变,水亦不变,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灵动人,在他乡是一个游子,在官场是一个宦海中人,在田间是一介布衣人在变,其实人又未变,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我们信守的原则,心中那永恒的信念!我们在不断地改变,随着时代,随着环境;我们也没有改变,因为信念,因为原则其实,变与不变本来就是成功必不可少的法宝,变的是思路、风格、方法,不变的是我们信守的原则是什么让屈原毅然抱起石头跃入了汨罗江?是什么让文天祥在狂澜既倒、大厦将倾之时仍坚持抗元?又是什么让鲁迅选择了弃医而从文?是"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的爱国情怀,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一身正气,是“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沸腾热血!时代在变,他们那一颗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心却未曾有丝毫的改变是啊,不变是信守的原则,心中的信念!为什么尾生在洪水袭来之时抱柱而死?为什么张瑞敏不允许一件不合格的产品走出“海尔”大门?为什么谢延信毅然担负起了照顾亡妻家庭的责任?不过是与那女子的一个约定,不过是“让每一个用户放心”的工作理念,也不过是病妻榻前的一句承诺也许这都无足轻重,但他们却选择了坚守,不是回报多么重要,只是为了把握一份信任,信守一个原则是啊,不变的是信守的原则!曾有一位老师这样教导学生:“我们应该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调整自我,但是我们信守的原则是不变的”原则之于人,就如同帆舵之于航船,翅膀之于飞鸟,根基之于大树信守一个原则,人生便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不至于迷失在生活的远航中;信守一个原则,人生便有了 一种得失的平衡,不至于在生活的天空中摇摆不定;信守一个原则,人生便有了为人处事的根本,不至于败倒在生活的土地上朋友,社会在进步,我们要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就得不断地改变自己,可有一点万万不可改变,那就是——我们的原则

时代的变迁作文800字议论文

141 评论(11)

yutianboy

新中国70年的变迁和风貌作文1949年以来,伴随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中国从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并正在向后工业社会转型。中国的城镇化率,也从1949年的6%增长到2018年的5%。中国也从一个根本就没有社会保障的国家,转变为“全民皆保障”的国家。中国家庭的住房面积,也已扩大到人均40平方米左右,超过了很多欧洲国家。中国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到2018年,中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延长至77岁。  中国社会的这些重大变化,体现在日常生活领域,就是消费方式的根本变迁。在1949年,中国城市的恩格尔系数高达2%,农村会更高。1956年完成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7年,城市的恩格尔系数为4%,农村高达7%。1979年改革开放之初,恩格尔系数仍然很高,城市为5%,农村为0%。但到了2000年,城市的恩格尔系数下降到2%,农村下降到1%。到2010年,城市为5%,农村为1%。进入新时代,中国人的生活水平迅速提升,在所有家庭消费中,用于食品方面的开支所占的比重越来越低,全国的恩格尔系数已经降低到4%,这说明中国人已经将主要的消费转移到教育、卫生保健、旅游、住房改善等方面。中国人的消费方式,也已经从模仿型排浪式向个性化、多样化、定制化转变。  中国社会之所以会发生这种持续性的生活方式转型,一个主要原因是在中国社会产生了规模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消除了长期以来的战乱与社会动荡,让人民过上了安定的生活,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提出了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进一步激发了社会活力。1990年,中国实现了温饱型小康目标。2000年,实现了总体性小康目标。新时代以来,中国政府在将“建设小康社会”调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后,又继续调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努力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方面持续发力,使民生建设迈上了一个又一个新台阶。  在人民最关切的居民收入方面,中国政府出台了“提低扩中调高”政策。一方面加强了精准扶贫的力度,使低收入群体中的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8年的1660万人。伴随贫困线与低保线的并轨,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还会有所提高,这将自下而上地为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构建社会保护网。另外,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中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会达到9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会达到50%,这将促进人力资本的不断提升,为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提供强劲支撑。此外,当前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在2035年左右还会迅速提升。在此背景下,2020年中等收入群体所占比重会超过劳动力人口的30%,2035年将超过45%,2050年将超过60%。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的推行,会在劳动力市场构建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的大环境,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防止摩擦性失业问题,在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的过程中继续释放人口红利,推动中国社会大踏步迈入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的阶段。  中国的社会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人口移居到城市,提升了中国的城镇化水平。1949年,中国的城镇化水平较低。在改革开放之前的二十多年中,中国缓慢将城镇化水平提升到20%左右。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的发展步伐。到2000年,常住人口的城镇化水平达到了2%,到2018年达到了5%。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城镇化水平稳步推进,每年年均提高2%以上,让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将中国这个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城镇化率提升到新水平。城镇化的有力推进,将中国迅速从村落社会转型为都市社会,从定居生活转型为迁居生活,从自给半自给社会转型为市场社会,从传统社会转变为现代社会。这是继文艺复兴之后对人类最有进步影响意义的大事件。城镇化不仅意味着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而且还深刻体现着城市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对农村的积极影响。中国的城镇化不但比较顺利地解决了农村转移人口的就业问题,使1亿多离土不离乡的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使8亿离土又离乡的农民工在城市就业,而且还顺利解决了随迁子女的入学问题。可携带可转移的社会保险政策,也使农民工获得了与城市劳动力一样的权利,能够在流入地参加城镇企业职工社会保险。按照当前的发展速度,中国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会在2020年超过60%,在2035年超过75%,在2050年超过80%。在中国成为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同时,将中国绝大多数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极大提升了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质量,提升了中国人民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时也为世界人口的城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在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过程中,每十万人口中的大学毕业生数量也迅速增长。在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每十万人口中大学生的数量仅仅为416人,到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增加到615人,在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增加到1422人,在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增加到3611人,在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增加到8930人。根据我们的调查,目前,在1990年到2000年出生的人口中,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口在全部劳动力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已经达到了47%左右。伴随大学入学适龄人口的缩减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劳动力当中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口比重还会继续增加。接受过大学教育的劳动力人口的增加将加快中国的技术进步,提升劳动过程的自动化水平,为中国未来的现代化建设做好更多的人才准备。
289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