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95

whisperlj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以中国精神为主题的议论文素材高中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329472829

已采纳
从秦国建立封建专制算起,我们是四大古国中唯一没有断代的国家,原因就是在于王朝更迭之时总能团结统一。 修建都江堰和郑国渠以及筑建长城和开通大运河这些历史上的大型工程动辄上十万的劳动力参与 西汉和匈奴通婚以避免刀戈戟剑;唐朝和吐蕃通婚著名的文成公主下藏以及安抚少数民族;郑和下西洋和平的跟爪哇政府和议杀我士兵的事件;清朝领土达到了巩固,在胜利的情况下主动放弃尼布楚为了和约,枚不胜举。 智囊子刺赵,聂政杀侠累,豫让专诸和荆轲。苏秦苦读十五年,这些例子也枚不胜举,他们的精神是中华精神的一部分

以中国精神为主题的议论文素材高中

297 评论(11)

lp777

中国精神中国,一个泱泱大国。孕育了五千年的辉煌,五千年的历史,留下了璀璨的传统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仁人志士层出不穷,中华美德熠熠生辉,民族精神世代传承。你们记得吗?中国人在弥漫销烟的战场上坚强不屈;记得吗?中国人在被称为“东亚病夫”时,那破忍功忍的决醒;记得吗?中国人在民族存亡的生死一线中,为救亡国存,振兴中华的奋不顾身……这些,你们记得吗?当然,我们当然记得!!我们记得,这几千年的血雨腥风,几千年的龙争虎斗,有多少刀光剑影!我们记得,这几千年的白云悠悠,承载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创造了一个新时代繁荣昌盛的中国!!我们更记得,我们是新时代的中国人!!!虽然过去的中国已经不存在,但是中国人自强不息,坚强不屈,顶头立地的灵魂还在,还在我们流淌的血液中沸腾!灵魂不会出窍,血液不会干涸,它们不会让我们忘记,中国人从来都是顶天立地的人,都是不跪的人!我们不曾见过昆仑出膝。昆仑——那是我们中国骄傲的腰背亿万斯年,无论有多少雨、雪、风、雷她都骄傲地屹立于我们骄傲的版图上和我们骄傲的心扉我们不曾见过长城弯腰长城——那是我们民族自豪的脊椎千百年来,无论多少刀兵火水她都自豪地高挺在我们自豪的史册里和我们自豪的口碑不会下跪,我们的母亲的血淤里没有跪的基因!不会下跪,我们的父亲的骨骼里没有跪的骨髓!!我们中国,伟大中国,是顶天立地的巨龙李大钊不会下跪,他那黑色的长衫让黑色的夜晚在他的面前打颤后退!方志敏不会下跪,他那白色的稿纸把白色的恐怖在他的面前焚毁烧碎!叶挺不会下跪,我的诗句“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和”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已成为分开人与动物的界碑!江姐不会下跪,她绣出的红旗和她穿着的红衣已成为人间永不凋谢的红梅。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起来,起来,起来!——一声起来,中国人站起来一个方阵!——一声起来,中国人站起来一个列队!!听啊,听啊,一个世纪在侧身倾听,整个世界在洗耳恭听,一个宠亮的声音激荡于天地之间回响在千山万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我们站起来了!站起来跳远——我们跑上了葛州坝,跳上了三峡,跳上了东方明珠看人间灯火天上星辉……我们站起来了!站起来跳高——我们跳到了南极,跳到了北极,跳到了没有人迹的地方敲科学的窗根叩未知门扉——我们站起来了,站起来走进了联合国,说话有分量,发言有权威,今天,世界的激流里黄河涛声里是何等地令人振聋发聩……我们站起来了,站起来进进了奥运会——起跑更振作,冲刺更无畏。今天,在人类的赛场上五星红旗是多么地教人血泪沸腾!在座的中国同胞们,请义不容辞的高举你们的右手和我一起承诺:我们中国人民顶天立地的人,我们中国人是不跪的人,请记住,我们的是肩膀是昆仑的崔巍!我们的胸脯是长城的雄伟!中国人的作风不会折腰!中国人的气派不会屈膝下跪。 让我们努力吧。发扬中国精神。
278 评论(11)

LiRn

回答 您好,您的问题我已经看到了,正在整理答案,请稍等一会儿哦~ 1、范仲淹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改革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思想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权知开封府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元昊请求议和,西方边事稍宁,仁宗召范仲淹回京,先授枢密副使,之后拜为参知政事,九月,范仲淹等人发起“庆历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自请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十四。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2、鲁迅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早年与厉绥之和钱均夫同赴日本公费留学,于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鲁迅”,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最为广泛的笔名。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3、季羡林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季”。早年留学国外,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文、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为“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 历朝历代,各行各业,都有爱国之士,上述只是列举几位代表。他们都是中国精神的脊梁和典范,还有千千万万为中国发展做出贡献的仁人志士,他们身上都有中国精神的传承和体现。 更多1条 
266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