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花与中国文化论文摘要兰花豆丁网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09

jianghfbi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花与中国文化论文摘要兰花豆丁网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逐日成风

已采纳
目录 1 “兰”的寓意 ▪ 兰花的花语 ▪ 兰花的寓意 ▪ 兰花的象征意义 ▪ 兰花的诗句 ▪ 文人眼中的兰花 2 其他兰之花语 ▪ 蝴蝶兰 ▪ 石斛兰 ▪ 素心兰 ▪ 拖鞋兰 3 非“兰”而“兰”的花语 ▪ 小苍兰 ▪ 铃兰 ▪ 剑兰 ▪ 嘉德利亚兰 ▪ 葱兰 ▪ 火花兰 ▪ 金粟兰 ▪ 姜兰 ▪ …… “兰”的寓意 兰花的花语 在我国,兰花一直是高洁的象征,因此,我国兰花的花语自然也带上了这样的意蕴,美好、高洁、贤德,这是我国的兰花花语。 而在国外,兰花的花语却活泼了许多,象征着热烈、友谊、自信、自傲。 兰花的寓意 兰外形简洁素雅、叶形细长柔软,花姿优美、素淡幽香,具有“色清、气清、神清、韵清”气质,非常受古今文人的喜爱,被称之为“花中君子”。人们喜欢将诗文之美喻为“兰章”,把友谊之真喻为“兰交”,把良友喻为“兰客”,可见兰花的寓意之美好。 兰花的象征意义 中国兰文化的奠基人孔子以“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的精神气质,象征不为贫苦、失意所动摇,仍坚定向上的人格。 爱国诗人屈原养兰、赞兰,“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表达自己不随波逐流、不与小人同流合污,世人皆浊我独清的气节。 所以,人们认为兰花为“美好”、“高洁”、“纯朴”、“贤德”、“贤贞”、“俊雅”之类的象征,又因为兰花品质高洁,有“花中君子”的美称。且,人们常常将兰花与菊花、水仙、菖蒲合称为“花中四雅”,或者与梅花、竹子、菊花并称为“四君子”。     兰花的诗句 芷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劳而改节。——孔子家语·在厄 且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之学,非为通也,为穷而不困,忧而意不衰也。——荀子·宥坐 本是王者香,托根在空谷。先春发丛花,鲜枝如新沐。——宋·苏轼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唐·韩愈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唐·李白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宋·苏轼 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清·刘灏 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清·郑板桥 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惟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现代·朱德 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叶立含正气,花研不浮花。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现代·张学良 文人眼中的兰花 被当做人品的象征,是风骨的写照,是历代知识分子来表达自身清气的绝佳代表。自古以来,人们就偏爱种兰、赏兰、咏兰、画兰、写兰,有着挥之不去的兰花情节。 在文人们的眼里,兰花幽香清远,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只能生长在幽谷净土,开放在人们的理想境界中。 其他兰之花语 蝴蝶兰 我爱你;幸福逐渐到来。 石斛兰 慈爱,祝福,喜悦。 素心兰 活泼;开朗 拖鞋兰 克勤,克俭。 非“兰”而“兰”的花语 小苍兰 纯真,无邪  铃兰 纯洁 剑兰 幽会 白石斛兰 脱俗;洁净 嘉德利亚兰 热情;非凡 葱兰 期待、洁白的爱  火花兰 忘不了的人  金栗兰 隐约之美 姜兰 无聊  洋玉兰 自然的爱、威严  衣香兰  财富 鹤望兰 热恋中的情侣 黄日光兰 野生 山柳兰 野心 橘色山柳兰 独具慧眼 青兰 顺从 紫萝兰  永续的美 文心兰  隐藏的爱

花与中国文化论文摘要兰花豆丁网

189 评论(11)

手机用户

国兰  中国兰花简称国兰,通常是指兰属 Cymbidium植物中的一部分地生种。假鳞茎较小,叶线形,根肉质;花茎直立,有花1至10余朵,花小而芳香,通常淡绿色有紫红色斑点。种类不同叶和花形态及花期变化较大。产秦岭以南及西南地区。栽培历史悠久,最少在千年以上,为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自古以来人们把兰花视为高洁、典雅、爱国和坚贞不屈的象征。形成有浓郁中华民族特色的兰文化。用分株、播种或组织培养繁殖。腐殖土盆栽,要求透气排水好;喜半阴和湿润的环境,墨兰建兰和寒兰越冬温度10℃左右,另外几种5℃左右。  国兰的起源与历史  当今所称的中国兰花——国兰,古代称之为兰蕙。正如北宋黄庭坚(1045一1105年)在《幽芳亭》中对兰花所作的描述:“一干一华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华而香不足者蕙”。  我们中国人观赏与培植兰花,比之西方栽培的洋兰要早得多。早在春秋时代的二千四百年前,中国文化先师孔夫子曾说:“芝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他还将兰称之为“王者之香”这句话流传至今,足以证明中国兰花在历史文化上所占的地位。  但有关孔子时代对兰之描述,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春秋时代的卫国在河南北部(今滑县一带),鲁国在山东,孔子在河南北部到山东途中是不可能看到繁茂的野生兰花。因此他所说的芝兰实指菊科的草本植物泽兰。但也有人持有另一看法,认为孔子说的芝兰生幽谷是对当时兰花生态环境十分贴切的描述,而且当时的气候比今天温暖,河南一带还生长竹子,有竹子的山地必有兰花分布。因此,孔子当时路经深林幽谷时见到兰花独茂并不稀奇,他所说的芝兰实为当今所称的兰花。 古代人们起初是以采集野生兰花为主,至于人工栽培兰花,则从宫廷开始。魏晋以后,兰花从宫廷栽培扩大到士大夫阶层的私家园林,并用来点缀庭园,美化环境,正如曹植《秋兰被长坡》一诗中的描写。直至唐代,兰蕙的栽培才发展到一般庭园和花农培植,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写有“幽兰香风远,蕙草流芳根”等诗句。:  宋代是中国艺兰史的鼎盛时期,有关兰艺的书籍及描述众多。如宋代罗愿的《尔雅翼》有“兰之叶如莎,首春则发。花甚芳香,大抵生于森林之中,微风过之,其香蔼然达于外,故曰芝兰。江南兰只在春劳,荆楚及闽中者秋夏再芳”之说。南宋的赵时庚于1233年写成的《金漳兰谱》可以说是我国保留至今最早一部研究兰花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兰花专著。全书分三卷五部分,对紫兰(主要是墨兰)和白兰(即素心建兰)的30多个品种的形态特征作了简述,并论及了兰花的品位。继《金漳兰谱》之后,王贵学又于1247年写成了《王氏兰谱》一书,书中对30余个兰蕙品种作了详细的描述。此外,宋代还有《兰谱奥法》一书,该书以栽培法描述为主,分为分种法、栽花法、安顿浇灌法、浇水法、种花肥泥法、去除蚁虱法和杂法等七个部分。至于吴攒所著的《种艺必用》一书,也对兰花的栽培作了介绍。1256年,陈景沂所著的《全芳备祖》对兰花的记述较为详细,此书全刻本被收藏于日本皇宫厅库,1979年日本将影印本送还我国。在宋代,以兰花为题材进入国画的有如赵孟坚所绘之《春兰图》,已被认为是现存最早的兰花名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内。  明、清两代,兰艺又进入了昌盛时期。随着兰花品种的不断增加,栽培经验的日益丰富,兰花栽培已成为大众观赏之物。此时有关描写兰花的书籍、画册、诗句及印于瓷器及某些工艺品的兰花图案数目较多,如明代张应民之《罗篱斋兰谱》,高濂的《遵生八笺》一书中有关兰的记述。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一书.也对兰花的释名、品类及其用途都有比较完整的论述。清代也涌现了不少艺兰专著,如1805年的《兰蕙同心录》,由浙江嘉兴人许氏所写,他嗜兰成癖,又善画兰,具有丰富的艺兰经验。该书分二卷,卷一讲述栽兰知识,卷二描述了兰花品种的识别和分类方法。全书记载品种57个,并附上由他画的白描图。其它如袁世俊的《兰言述略》,杜文澜的《艺兰四说》,冒襄的《兰言》,朱克柔的《第一香笔记》,屠用宁的《兰蕙镜》,张光照的《兴兰谱略》,岳梁的《养兰说》,汪灏的《广群芳谱》,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晚清欧金策的《岭海兰言》等,至今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艺兰发展至近代,有1923年出版的《兰蕙小史》,为浙江杭县人吴恩元所写。他以《兰蕙同心录》为蓝本,分三卷对当时的兰花品种和栽培方法作了较全面的介绍,全书共记述浙江兰蕙名品161种,并配有照片和插图多幅,图文并茂,引人入胜。此外,1930年由夏治彬所著的《种兰法》;1950年杭州姚毓谬、诸友仁合编的《兰花》一书;1963年由成都园林局编写的《四川的兰蕙》;1964年由福建严楚江编著的《厦门兰谱》;1980年由吴应样所著的《兰花》和1991年所著的《中国兰花》两本书,以及香港、台湾所出版介绍国兰的书籍和杂志等等,可以说是近代中国艺兰研究的一大成就。  艺兰发源于中国,外传至日本及朝鲜。现今日本对中国兰花的兴趣甚浓,其历史渊源也是由中国开始。现今日本栽兰已自成体系,发展为号称“东洋兰”的基地。至于朝鲜方面,艺兰也必不可少地成为朝鲜人民崇尚之物,并使兰花成为当今朝鲜人民作为高雅的花卉,陈设于居室、寓所、大堂之中。更为令人称颂的是,他们将兰花作为一种高级的礼品来馈赠。  人为万物之灵.兰为百花之英,愿兰蕙自然进入人们心灵的世界,共同将兰艺这种中华民族的传统的国粹发扬光大,以兰会友,共同进步。
282 评论(9)

相关问答